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我国住房保障建设新模式研究

2018-12-05 15:26:01杨盈盈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2期
关键词:供需住房供给

杨盈盈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南宁 530000)

0 引 言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就开始推出一系列调控住房供需的改革政策,但由于集中于控制住房购买,导致我国住房市场在2015年出现了严重的供需关系不对等。具体表现为经济发达区域,如一二线区域、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出现住房供不应求,而一些二、三、四线城市房屋供大于求。住房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我国目前的住房库存需要5~6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消化掉,由此可见,我国各区域的住房市场供需关系严重不对等,而且有非常明显的差异。针对此种情况,我国政府提出供给侧改革的调控政策,针对区域、城市各自的特征和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控,确保政策实施能够真正解决矛盾。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我国住房保障建设模式也同样需要明确城市、区域之间发展的差异性,充分了解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根据区域和城市来进行住房保障的相关建设。

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住房保障建设模式的现状

1.1 住房保障建设模式的管理政策

近年来,我国推行了一些改革政策,这些政策给我国的住房市场带来了一系列变化。以户籍政策为例,我国在部分城市推行户籍登记制度改革,导致部分城市出现“新市民”。“新市民”的出现,就需要对应的住房管理制度来进行规范性管理,那么原有的住房管理政策与制度也需要进行调整,而对于流动务工人口,也需要完善相应的住房条件,那么对应的流动务工人口的住房保障建设制度也需要完善。

1.2 住房保障建设资源分析

目前,我国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要求有所变化。随着城镇一体化不断推进,以及全国范围内居民户籍统一等因素,导致全国范围内的住房保障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居民的住房需求也不断提升,相对应的,其所需要的土地和资金无疑也在不断增加。除此之外,居民对于住房水平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总而言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住房建设规模会随着需求的增长而不断扩大,且住房建设的条件和最终效果都有较大程度改善,这是未来住房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住房保障建设新模式

2.1 建立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政策的推行,我国的城市、乡镇等对于住房需求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根据住房供需关系,住房需求决定住房供应,我国需要根据实际调查结果制订系统的年度住房建设规划方案,为住房建设提供保障和土地供应,从而保障住房供需关系的长期稳定。

具体来讲,我国需要要求区域、城市制订全面、系统的土地利用策划方案,明确区域内的住房供需关系。对于供给扩张的区域和城市,首先要提供更多的建设用地,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旧住房、房屋进行改造,对于住房建设的房型需要进行严格把控,同时农用地类型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度和转变,且现有的住房年限到期后需要进行自动续期。为了鼓励住房建设,对于住房建设贷款利率与税费需要进行调整,对于个人住房贷款也需要进行政策调整以鼓励购房。另外,政府也需要对一些危房、民房、群租房等进行全面取缔和改造,从而保障住房安全。对于住房需求大的区域,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鼓励购买住房,可以通过降低房贷贷款利息、降低居民购买住房成本等措施来引导居民购房,从而提高房屋住房的交易率。对于住房供应逐渐减少的区域,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严格把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提高当地购房和住房建设的成本和门槛。例如,在建设用地供应方面,政府可以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规定禁止类和限制类项目用地,提高保证金和土地款支付节奏,限价熔断,严查土地购置资金来源,通过规划报建等行政控制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在金融方面上,政府可以规范泛地产信贷,严格商品房预售管理,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资本金管控、外资准入管控、贷款抵押管控,并提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银行准备金率。对于住房需求量减少的区域,政府需要提高当地购房成本,对于外来人口购房设置更多门槛和难度,采取限购、房型限购方式控制一些房型的出售,另外提供更多的经济适用的房型。

2.2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首先,我国政府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来引导建设,包括资金和土地资源的供应,并通过制定法规、政策等明确政府财政投入,从而有效保证住房建设的资金投入。其次,政府需要明确住房建设规模的需求量,包括住房类型、住房数量等情况,然后通过数据、政府实际的资金投入情况明确政府实际能承担的住房建设规模,对住房供需关系进行严格把控。再次,政府需要采取其他措施,如降低拍卖价等方式确保住房建设资金稳定,减少支出。最后,政府应当加强和银行等信用机构之间的合作,完善我国的公民征信体系,保证征信系统内信息更加完善,对于一些不具有良好信用的用户要设立更高的门槛,严格把控其住房使用。

2.3 拓宽住房保障建设资源渠道

我国需要拓宽住房保障建设资源渠道,为住房建设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推动住房建设。具体来讲,第一,对于政府投资拨款,需要严格把控每一笔资金,确保拨款到位,针对挪用、占用、拖延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住房建设顺利完工。第二,政府要采取措施鼓励居民使用城市住房公积金,全面监控用人单位的交金率,提高整个城市的居民住房公积金交金率,有助于居民更多地使用公积金住房贷款,增加区域住房需求。第三,建立一个以住房保障为核心的投资、融资二合一平台,旨在将各资源有效结合起来。第四,根据不同地区、区域以及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条文,明确各方的责任、义务以及权利等,确保住房建设中涉及的资金、资源等合法合规,并且受到法律法规保护,从而确保住房建设顺利进行。第五,政府要引导社会团体、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对住房建设进行投资或融资。第六,将公益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为住房建设提供更多的资源渠道(资金、房源等)。第七,我国政府需要完善相应的监督体系,确保监督机制的完善性、严谨性和真实性,通过各项法规制度监督来确保住房建设的有序性,而对于一些不符合条件和具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相应的惩罚和约束。总而言之,政府要采取内外结合的措施,共同维护住房建设的有序性,确保区域住房建设能够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节省经营成本,提高住房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2.4 加快城镇区域住房保障模式改革的进度

政府要加快城镇区域住房保障模式改革的进度。对于经济适用型、公共租赁型、群租赁型等类型的房屋,政府要逐渐采取少建或停建的措施。对于保障性的住房,要根据不同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产权型的保障型住房例,政府要在之后避免建设此类住房。对于外来人口定居问题,政府需要采取公积金、补贴等方式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加快其定居的进程。

3 结 语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全国范围内虽然存在大量房屋库存的情况,政府需要采取措施解决住房供需不对等的情况。但是,相关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和武汉等一二线城市房屋供不应求,其住房市场非常火爆,而且这类区域经济发展快,外来务工流动人口多,对于房屋购买和租赁方面的需求量都较高。那么对于这类城市,当地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引导投资建设住房,维持好住房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尽量保证供需平衡。对于一些房屋供应过剩,需求较少的二三线城市,我国应当加大当地经济发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提高当地住房的需求量,并通过提供优惠等措施来吸引住房购买和租赁,尽快消耗掉当地的住房库存,解决住房存积的情况。同时,在此阶段内,政府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是否要进行住房建设,避免由于判断失误而造成房屋供需失衡,影响当地经济和城市发展。总之,我国住房保障建设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情况、当地房屋住房需求的真实数据、当下住房供应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分析当地住房建设的具体情况,不要一味地根据一线城市房屋过热的情况,不顾自身情况进行住房建设,从而造成更严重的住房供需失衡。

[1]周义,余玫容.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住房市场分类调控研究——以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为例[J].税务与经济,2017(5).

[2]林永民,吕萍.基于住房属性视角下的住房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8).

[3]陈余芳,黄燕芬.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3).

[4]周青.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城市保障性住房供需平衡研究——以广西南宁市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6(7).

[5]葛慧珍.新市民基本住房需求的供给侧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供需住房供给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房地产导刊(2022年4期)2022-04-19 09:03:50
供需紧张局势拉动煤炭价格上涨
走街串巷找住房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中国外汇(2019年9期)2019-07-13 05:46:30
我国天然气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 10:49:58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