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猜”世界杯

2018-12-05 13:17程实编辑张美思
中国外汇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决定论世界杯冠军

文/程实 编辑/张美思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世界杯一来到,上帝笑得血压也升高。倒不是足球踢得多精彩,而是“预(xia)测(cai)”世界杯太恶搞。我略微总结了一下,剔除掉贝利著名的反向指标,能够纳入世界杯预测的方法大致有五类:

一是实力决定论。以高盛和德银等投行为代表,将FIFA排名、过往战绩、近期表现、球员身价、赌球赔率、国家经济等一系列综合反映球队实力的数据作为预测依据,用计量模型计算出看似精确至极的概率。但这并不能掩盖“地域”的倾向性和“分析师偏好”。比如,让我写世界杯预测报告,无论数据和模型怎么变,结论肯定是阿根廷夺冠。

二是条件决定论。以不久前驾鹤西去的霍金教授为代表,将包括对球场、球衣、阵型和交通工具的选择,及裁判国籍在内的各种影响球队的客观条件,揉到一个预测公式里。但这种公式的预测有效期很短,所以在远离决赛的开赛前是预测不出最后冠军归属的。

三是流言决定论。以雅虎和微软Bing为代表,将以亿为单位的网络噪音转化为清晰的结果信号。虽然这种互联网魔术看上去既科学又玄妙,甚至可以用经济学的“预期自我实现”理论来解释,但总让人联想到古时候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帝王对童谣和吟游诗人作品的关注。

四是宿命归属论。四年前巴西世界杯的时候就有一则关于1966年和2014年的时空重叠热帖:1966年与2014年有许多重要赛事的冠军结果相同。按照这一理论,1966年的世界杯冠军英格兰问鼎2014年世界杯应不在话下,但最后却被无情的现实打脸了。

五是动物先知论。以章鱼保罗为代表,在2008年预测欧洲杯6场5胜,2010年预测南非世界杯8场全胜。不过,早已作古的保罗无缘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而作为其后继者的乌龟、大象、熊猫等,再未能复制保罗的辉煌。

当然,所有这些世界杯预测或多或少都有恶搞的成分,不能当真。不过冷静、细致地分析这五种方法论,除了最后一种,剩下四种都用到了大数据,这恰是时下大数据热的一种表现。从世界杯预测看大数据热,三个误区值得警醒。

一是大数据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大数据是很有用的,几乎每一个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市场定位、目标选择、销售策略和模式修正,都离不开大数据,甚至连各种和商业无关的问题也能从大数据中找到答案。但大数据并非万能:大数据能解决的都是客观问题,而不是主观问题。就拿世界杯预测来说,谁能夺冠取决于多种因素。而各种预测只不过是对不同的决定要素赋予了不同权重,本质上并无区别,说到底是一个主观问题,因而只能说明客观状态的大数据是无法给出直接答案的。

二是并不是数据越大越好。数据分析早就存在,而大数据火爆则是最近的事情。其中的区别就在一个“大”字。从道理上讲,数据种类越多、序列越长,包含的信息就越丰富。但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有的时候信息越多反而越不利于获知。特别是像世界杯预测这样核心信息不突出的事情,信息之间很容易形成无逻辑的冲突,这也是预测方法众多,但谁都不靠谱的原因。此外,数据越大,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选择就越多,而选择总难以回避道德风险:每一个分析者都会面对为特定目标而选择的诱惑,“有选择的选择”往往是大数据反而模糊了真相的潜在原因。

三是大数据搞不定“薛定谔的猫”。在盒子打开前,薛定谔的猫既是活的,又是死的,只有打开盒子这一行为,才能导致状态叠加的坍塌,不确定性才会消失。也就是说,在世界杯真正开始前,32支球队都是冠军,又都不是冠军,只有踢起来才能见分晓。大数据分析基于的是既成事实,更擅长说明世界是怎样的,而不是世界应是怎样和将是怎样的。在不确定性面前,大数据是无力的。究其根本,就在于大数据不是用来预测的。大数据能带给我们的是知识、是获知,而不是判断,更不是武断。而尊重不确定性,则是正确使用知识的一部分。

从世界杯预测看大数据,误区是存在的,这与概念热炒不无关联。数据分析一直都是非常有用的,但滥用大数据作为噱头,就没意思了。所以,看世界杯远比预测世界杯更有趣,不是吗?

猜你喜欢
决定论世界杯冠军
抢跑“抢”来的冠军
多彩世界杯
国际政治中的决定论
在屈从中自败的自由意志
决定论的黄昏:存在论现象学视角下的经济人假设
刑法中意志自由论之提倡
郁闷的冠军
没有冠军的赛跑
世界杯搞笑来袭
世界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