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少广 李忠 编辑/白琳
智能投顾是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服务深度结合的产物,在银行理财业务转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智能投顾(Robo-Advisor)也称机器人投顾,起源于美国,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资产组合、金融投资等理论应用到模型中,通过对客户的风险偏好、财务状况、承受能力进行数据评估,进而借助智能计算系统生成适合客户投资风格的投资组合,并对组合产品的风险与收益实时跟踪并自动调整。作为最前沿的科技化金融工具,它改变着传统的财富管理模式。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以提供智能投顾服务为发展方向的平台不断涌现。国内智能投顾平台肇始于2014年和2015年,参与机构包括初创公司、BAT互联网公司、传统金融机构等。银行也纷纷发力:2016年,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分别推出“摩羯智投”和“财智机器人”;2017年7月,工商银行成功运行智能投顾业务系统;2018年4月19日,中国银行正式对外发布智能投顾产品——“中银慧投”。
2018年4月27日正式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要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投资顾问业务应当取得投资顾问资质,非金融机构不得借助智能投资顾问超范围经营或者变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资管新规将智能投顾纳入监管,有望给行业格局带来新的改变。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具备牌照资质和客户基础方面的优势,应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积极发展智能投顾业务,以推动自身理财业务的转型发展。
传统投顾主要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赚取顾问费、佣金及收益分成等,成本较高,服务对象较少,知识储备制约和行为偏差都会直接影响到投资收益,且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而智能投顾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进行了全新变革,相比传统的人工投顾具备明显的优势。
如中国银行,运用一系列智能算法和投资组合优化等理论模型,在充分考虑不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财务状况等条件的基础上,量身打造了一整套自动化、便捷化的操作平台——“中银慧投”。该平台可以通过差异化诊断,服务于银行全量客户的手机银行端、全辖理财经理的客户经理端和投资顾问后台管理三个端口。
传统的财富管理、专业的投资顾问以人工服务为主,主要针对高净值客户一对一的沟通,门槛在百万元以上;而私人银行理财起点多为600万元以上,部分私人银行甚至将门槛设定到1000万元。这就决定了大部分中产及低净值的长尾人群很难享受专业化、定制化的投资咨询服务。而这类人群不仅基数大,在理财上也一直有着资产保值、增值的强烈诉求。
智能投顾平台对客户的最低投资金额要求都很低,门槛普遍在1万—10万元,如招商银行的“摩羯智投”为2万元,工商银行的“AI投”为1万元,部分平台甚至没有最低金额限制。中国拥有7.2亿的庞大智能手机用户群,智能投顾为各层次的长尾客户打开了私人财富管理的大门,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普惠式的全民理财、资产配置服务,推动财富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实现高端资产管理的零售化。
智能投顾盈利模式和传统投资理财机构类似,以收取中间费用为主。传统投资顾问由专业人士担任,提供的基本上是线下服务,如传统的二级市场投资、购买股票、债券等。客户经理主要依靠金融知识和从业经验进行判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研究,成本较高,因此管理费普遍高于1%,且中等收入客户排队等候时间长、服务效率低、边际成本下降不明显,还需承担股市波动、债券企业经营状况变化等潜在的投资损益和道德风险。
智能投顾则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智能投资顾问,基本不需要人工服务,依靠互联网价格低廉的渠道优势和庞大的用户基数,可以节省银行的人力成本和分支机构的固定成本,且边际成本随着客户的增多而下降,故管理费普遍在0.25%—0.5%之间。目前,招行、浦发等均将智能投顾定位成服务而非产品,暂未收取服务费。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不管是提供证券投资分析、财富保值增值服务还是财产继承、公益慈善等咨询服务,透明化的单一费率的投资理财建议和财富管理服务,都更能够聚沙成塔、以量取胜。
在国际上,智能投顾平台多采用与ETF基金、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给出的资产配置方案多数是基于经典的资产配置理论,为用户提供全球范围内更广泛领域的投资组合,若涉及到税率还可自动选择最佳方案。如成立于2008年的业内最著名的两家公司Betterment和Wealthfront,投资标的涵盖全球的基金、股票、股票期权、债权、房地产等十几类资产,投资组合的载体为指数基金ETF。
国内银行智能投顾的投资范围可以涵盖国内证券市场、债券市场、海外债券、美股、港股、新兴市场、黄金和原油市场等。如中银智能投顾对客户存量资产按照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权益投资类、另类产品投资进行分类配置。金融科技有助于实现更准确的客户洞察,提供投资组合自动再平衡策略,从而可控制投资风险和减少不理性交易;此外,由于有固定的止损阈值设置,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时受周围环境造成的情绪波动的影响所带来的损失。
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千禧一代”正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中坚力量。他们中大多数处于经济能力上升或稳定阶段,习惯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投资理财,更容易接受互联网新事物和新产品,在投资、借贷、理财等金融行为上,更愿意依赖突破传统金融模式空间限制的科技驱动型工具与方式,来控制投资成本。
智能投顾平台一般都通过网页或APP的形式,就像一个贴身管家,每天24小时可随时响应客户的需求,服务流程较为简便。如招行的“摩羯智投”针对不同客户推出不同的界面,用户体验较好。投资者只需要回答投资调查问卷,平台便可获取用户的风险偏好、财务状况以及大致预期收益率等指标。通常整个流程花费时间仅几分钟,便可输出资产优化配置的专业报告。中银智能投顾的资产配置模块还有弹窗提醒,能将资产配置失衡的客户进行名单推送,不需要客户经理每天长时间跟踪和通过主观判断来告知客户。
近年来一些银行网点涉嫌伪造理财产品以及“飞单”等事件,给投资者的理财资金带来了极大损失;同时,一些理财产品不透明、过度包装,让投资者难以理解,如同“雾里看花”,并因此产生纠纷将银行告上法庭的案件也屡见不鲜。
传统人工投顾是“人”的操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智能投顾是“机器人”操作。即使客户没有金融市场知识储备,读不懂艰深晦涩的金融产品术语,智能投顾也可以通过智能化、专业性的流程,充分披露金融产品的选择范围、收费标准等信息,让客户随时随地查看,且不间断智能化管理客户的专属投资账户,动态实时对客户存量资产进行健康诊断,精准匹配。相比人工投顾,智能投顾不会以牺牲客户的收益来换取银行客户经理的业绩,可以对于不匹配的客户和产品进行交易拦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逆向选择、减少道德风险。
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财产形式从单一的银行存款和房产转变为涉足多种金融资产,存在资金管理和投资需求多元化的趋势。智能投顾服务的目标不是一味追求高收益,而是按照不同年龄段、群体客户的资产负债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尤其是预期收益率等特定需求,通过丰富的定制化场景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满足用户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等级分化,采取多元投资方式,确定投资比例,量身定制构建基于全球市场的资产配置,从固定收益更多转向权益类投资,且实时跟踪市场涨跌、账户资产、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变化,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智能投顾是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服务深度结合的产物,是财富管理市场的重大突破,将在银行理财业务转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前银行加快智能投顾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我国的智能投顾已从萌芽状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整体仍然落后于国外。目前已有的京东金融、宜信投米RA、弥财等40多家平台,虽号称具备或者正在研发智能投顾功能,但大部分平台停留在对用户资产进行简单配置或仅仅提供投资建议的阶段,针对客户经理的辅助决策模式还不够智能,尚未达到对客户进行量化分析、实时跟踪调整、提供风险约束条件下最优回报配置方案的程度。
面对不同机构群雄逐鹿的局面,投顾能力的差异将影响银行未来业务的发展。银行需要不断提升智能投顾的科技驱动,强化专业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和打造,通过提早布局形成先发优势,迅速抢占市场,形成规模效应。
智能投顾需要配置于全品类大类资产。这方面,欧美资本市场发展较为成熟,ETF品种多、覆盖范围广,如美国有近1600只ETF,2017年初管理的资产规模达1000多亿美元。我国除了独立研发的不同投资模型外,ETF只有130余只,且以股票为主,产品的数量和体量都很小,结构相对简单,金融产品和对冲工具匮乏,无法分散投资组合的风险。另外市场上信息不透明的非标产品较多,从长期看表现难以确定,尚不具备较高的长期投资价值;此外,跨平台的资产配置难以进行量化,使得国内智能投顾平台的投资标的选择十分有限。
目前,大多数平台选择的投资组合以公募基金产品为主,再配上部分平台自身研发或者代销的理财产品,较少针对股票、债券和商品、另类投资等标的。比如京东智投业务目前提供的建议包含货币型、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商品基金以及海外QDII资产;浦发银行“财智机器人”主要以基金、银行理财、贵金属等作为标的资产。
在我国智能投顾可对接产品相对有限的条件下,银行需要不断拓宽智能投顾的资产配置标的范围,优化算法模型,才能在客户“需要”与银行“想要”之间找到共赢的价值增长点,重塑价值链。
了解客户是智能投顾平台向适当的客户提供适合投资建议的重要基础。由于我国投资主体大多是中小散户,追求“安全、高收益”是主要诉求,长期以来习惯了“事前收益确定”“事后刚性兑付”的短线操作理财模式,习惯于传统的面对面投资咨询服务。另外,我国居民资产大多以房产、储蓄为主,对股票、债券等缺乏长期投资理念,客户对长期投资模式为主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还难以适应。再者,国内智能投顾产品也无法像国外产品通过税收规避或税收收割等手段,帮助投资者降低成本。
那么,国内银行的智能投顾如何赢得客户?在当今的信息社会,“认知即事实”,简单地说就是要让客户产生信赖。客户的信任是财富管理的核心,而财富的保值、增值则是其本质。目前,还缺乏结合市场行情等足够多的“压力测试”,让智能投顾能借此证明自身的安全性、稳定性;国内投资者理念的转变也还需要一个过程,智能投顾要以服务价值和投资回报的提升逐步赢得客户的信赖。
智能投顾的复杂性在于影响市场的因素复杂繁多,机器学习通常擅长发现的是数据间的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由于算法作为智能投顾的核心基本是不公开的,算法的“黑箱”容易导致监管缺位,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同时,网络安全也是金融科技面临的一大风险,当市场发生突发事件时,系统可能无法正常运行。
随着智能投顾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宽,涉及资产种类不断丰富,参与人群数量不断增加,短时间内可能会有风控体系的健全程度跟不上智能投顾快速发展的问题。一旦发生欺诈等侵犯投资者利益的情形,由此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要比传统理财更甚。此外,人工智能算法的同质化可能引发羊群效应和顺周期性,加剧市场波动。再就是智能投顾的本质为投资顾问,不能代客交易,而银行在对客户进行维护与营销时容易导致代客决策的风险。
资管新规特别指出,“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严格遵守本意见有关投资者适当性、投资范围、信息披露、风险隔离等一般性规定,不得借助人工智能业务夸大宣传资产管理产品或者误导投资者”,并要求“金融机构应当向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报备人工智能模型的主要参数以及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银行提供智能投顾服务,必须要严格按照资管新规的上述要求强化内部监管,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风险提示方面严控风险:一是要始终坚持“最终投资决策由客户本人执行”的原则;二是向适合的客户提供适合的投资建议和投资组合策略;三是不向客户承诺或保证投资收益。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应急预案和人工干预处理流程,以弥补智能投顾的短板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