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美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清 350300)
农产品流通体系是指采取现代高新技术和现代组织方式,更好地服务农产品全球流通的重要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来解决农产品从生产到运输到销售的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包括市场信息的对称性、流通中介和龙头企业、科技推广和运营、农产品加工、包装和销售以及市场监测等等,形成一个系统的农产品物流、信息流和服务流的统一体。农产品流通系统上接商品生产者,下承城乡居民百姓,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情况下,流通决定生产,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农产品流通通道和快速的物流通道,就会导致农产品流通不畅,从而直接影响到流通两端的人民的收入和生活,影响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新农村的发展建设。
虽说我国农产品的发展相对于以前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因为我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历史悠久性,目前农产品流通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起步晚,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落后。我国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历史悠久,根深蒂固,市场经济发展得晚,再加上农民思想观念上的落后,导致农产品市场经济发展得十分缓慢。由于缺乏合理的市场规划,使得农产品市场的管理十分混乱,农产品生产者各自经营,各自为战,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城乡农产品流通不畅,大大制约了农产品经济的发展。
第二,农产品的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化服务程度低。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主体主要是农民,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者都是以个体,而不是以经济组织的形式参与农村市场经济的活动当中,这仍属于一种商品经济欠发达、生产者自由原始竞争的现象,不利于现代农产品流通网络的完善和发展。
第三,农产品冷冻系统落后,鲜活农产品发展滞缓。我国冷冻冷链系统的打造和完善处在起步阶段,以常温物流和自然物流为主。在发达国家,鲜活农产品的冷藏运输达到80%以上,而在中国不到20%;在反观鲜活农产品的损耗率,中国的鲜活农产品运输损耗率高达25%,而在发达国家只有2%~5%。落后的冷链物流,不仅给我们国家农产品经济效益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还制约了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第四,农产品品牌打造意识薄弱,集约经营程度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得比较晚,在农业经济的初期,大多数农产品都是以原始状态呈现,缺乏带头企业和加工企业对产品的塑造和加工,不懂得农产品的宣传和营销手段,集约经营程度低,不仅制约了农产品的产能,还限制了农产品的市场拓展,从而不利于农产品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实行了很多促进农产品增收和完善农产品流通的扶持政策,比如“菜篮子”“米袋子”等,初步形成了产销市场、集散市场的统筹发展,以大中城市为核心,辐散到周边的中小城乡地区,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流通格局。现今,农产品交易市场已有将近2 100个,成交额近2.7亿元,全国通过农贸市场产生的交易额在总交易额中占比将近70%以上,并且将持续增高,不同层次的农贸市场在城乡农产流通、交易和城乡供应中起着关键作用,大大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产品流通效率,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小农经济农产品难买难卖的难题。从我国农产品农贸市场数量、摊位数、营业面积、交易总额等方面来看,我国农产品经济总量呈稳步增长的趋势。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态势,预测未来我国农产品流通将会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第一,有组织、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将会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体。产业经营规模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我国的农业经济以后将不再向以往个体化经营的道路发展,而是必须要集中起来发展,形成产业化的经济群体,这也是国家农业宏观政策的要求。
第二,农产品市场规划以政府为主动,科学合理布局。未来的农产品市场规划将以政府为主导形成科学合理的市场布局,农产品将根据产地、销地、集散地等不同情况分别科学布局,使农产品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通,以便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第三,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的经营模式将成为主体。在未来,农业市场的经营理念将会发生变化,比如,大力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缩减流通环节,农产品经过配送中心直接到达零售终端。
第四,农产品的交易方式将更加电子化。农产品的交易方式不再以实体的市场化模式存在,而从原始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模式将逐步转换成电子交易、远程合约交易、仓单交易、期货交易、线上交易等等。
1.要着力完善全国农产品农贸市场的布局和规划。这个方面工作的重点是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积极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重点支持农产品市场拓展和规划升级,改变农产品市场的发展面貌。
2.要积极挖掘农产品流通新通道,减少流通环节。积极挖掘新的流通渠道,要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风险和流通成本为原则,这样可以实现、发展和完善鲜活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完美转换,提高鲜活农产品的流通质量和流通效率,增加农民收益。
我国农产品经营的主体主要是农业生产个体户,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中国目前通过搞合作社等方式团结各个体户,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不明显。我们应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带头企业,发挥带头企业的导向和集约作用,团结各小生产者的力量,带领农产品经济朝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还可以以乡为单位成立定点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或者农产品加工厂,通过配送中心,强化产销的联系,促进农超对接和农企对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1.建立和完善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系统。农产品产业化链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农产品的储藏、加工和保鲜运输,应加强建立和完善冷链系统包括农产品储藏、冷冻运输车、冷藏配送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的完善,冷库及制冷系统的完善,零售终端冷藏冷冻、制冰机、小型冷库等冷藏设备的完善。这就要求我国既要加强对于冷链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也要增加对于冷藏设备的资金投入,才能更好地完善冷链系统。
2.强化农产品品牌效应,增加农产品知名度和品牌效益。通过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带头企业,将本地的农产品集约化、产业化,形成自己的品牌。通过网络宣传、政府宣传扶持、市场营销等方式,将当地的特色产品推广出去,走特农产品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拉动当地农产品经济的发展。
3.加强对农产品的市场监管。我国农产品大多是散装、原装上市,无包装,无标识,无商标,这就使得消费者无从判断产品质量的好坏,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又无从追诉,这也就要求市场监管应更加严格。首先,要有一套系统的市场监管体系,从生产到运输到销售,层层规范,按照市场要求来执行;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检测中心和检测设备,定期开展检测技术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完整的产品追溯系统,发行电子交易卡,跟踪产品的来源和去向、品种和价格等等,一旦出现产品安全问题,即可立即追溯和采取防御措施。
农产品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好农产品流通秩序,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不仅要从思想层面对于生产者和经营者要求,还要从法律法规层面对于生产者和经营者提出要求。目前,关于农产品流通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要制定好农产品流通中各个环节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立法人员加强立法,司法人员严格执法,群众遵纪守法,共同维护农产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的秩序。
农产品流通工作有其科学性与复杂性,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的话,不利于该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着重发展该领域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使真正有能力的人员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标杆,带动其他人员一起提高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的数量和质量,激发外部动力,使更多的年轻人致力于从事该项工作,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投入到该领域的发展上,这样更能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与认可。
农业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农产品的流通顺畅是农业经济发展良好的关键,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解决我国目前农产品流通问题,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以期实现农业产业的全面升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解决剩余贫困人口问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各级政府、农业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都应认真总结以往的发展经验,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本部门、本产品的流通网络,实现创新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