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清
(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宁国 242300)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社会各个产业领域的生产模式提供了优化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方向,其中以农业领域的应用最为明显,我们有必要对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应用途径进行分析研究。
1.大数据技术。在网络时代中,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产生出来的数据信息量级逐渐庞大、内容逐渐繁杂,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工作不再局限于固定化、程序化的相互关系,而是呈现出了差异化、动态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人们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手段发生了巨大变革。在这种观念的支持之下,以云计算、数据库等概念为支持的预测分析、统计分析、语言处理、数据储存、数据挖掘等处理技术产生了出来,并被综合运用到了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多个产业领域当中,这些技术类型便是“大数据技术”。
2.农业大数据。农业大数据是指现代农业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海量、具有潜在价值的数据。近年来,农业中开始广泛的应用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型技术手段,产生了大量的农业数据,且呈现出井喷趋势,而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这些数据所具备的参考价值非常大。目前,农业大数据主要包含5种数据类型,分别为农业物联网监测数据、农业经济运行监测数据、气象数据、资源环境数据及生物信息数据[1]。
3.农业现代化。简而言之,农业现代化即农业由传统中以人工、机械为主的生产方式向着科技、文明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具体来讲:首先,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在当前,随着智能温室、自动水肥一体机、农药喷洒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的出现和发展,纯手工的劳作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降低农民工作强度、缩短农业工作时长的前提下,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高效化,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的实际生产率。其次,农业生产理念的现代化。在过去,由于缺乏生态理念、环保意识等精神,农民主要采用消耗型生产方式进行农业活动,对土壤的可循环利用能力造成了极大削弱,且对周边的生态平衡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在当前,随着人们社会观念的转变,农民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将生产方式转变为保护型、补偿型,并致力于打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特色农业产业链,早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2]。
在提到农业现代化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道:“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靠的。”由此可见,要想实现我国整体实力的提升,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现代化、科技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做到“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但从当前来看,受到“一家一户”的传统市场经营模式制约,农民的生产成果常常出现滞销现象,极大影响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由于农民每年的进城次数有限,其对城市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消费者的农产品需求方向等信息的了解存在很大滞后性,继而经常会产生“去年什么火,今年种什么”的经验导向生产理念,最终因“扎堆生产”而出现单一农产品过剩的问题,形成较为严重的“供过于求”现象。所以,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就必须要拓宽农民获取各类市场信息、消费信息的渠道,建立庞大的农业生产端和消费端之间的数据信息沟通桥梁。显然,大数据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应用农业大数据过程中,包含众多的应用环节,如数据采集、数据交换、数据分析等。因此,搭建服务平台时,要针对每一环节的具体情况,保证搭建的全面性[3]。
1.建设数据采集及共享交换平台,手工填入、数据导入等均属于可以使用的采集数据的方式。建设数据采集平台期间,需要农业、生态等多方共同努力,以能采集到完整的数据。而中央层面采集数据时,采取的方式应为数据共享,即采集数据的主要来源为各地方收集的数据资源。
2.建设数据加工处理平台,采集单位、地区不同,或数据来源于其他单位及地区的共享时,格式通常并不会完全相同,导致分析工作不能直接进行。此时,即需要对数据做出相应的加工处理,保证数据能够发挥其作用。
3.建立数据分析应用平台,通过对数据资源的全面分析,将其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比如季前早知道平台。
季前早知道平台是一个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农产品收成预测平台。季前早知道大数据收成预测平台的核心是以土壤研究所测量的全国土壤基础数据和司尔特免费为全国农户进行测土服务所积累的全国土壤数据为基础建立的全国土壤大数据,并依托中国农大—司尔特公司测土配方研究基地张福锁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对目标地区的农作物进行产量预测,利用全国农作物价格大数据,直观展示预计收成,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给予科学精准的施肥建议,给广大农户在传统肥和司尔特测土配方肥之间的选择,提供了科学有力的依据。
广大用户可在各经销商网点PC端或用户自己手机微信端,方便快捷地进入季前早知道平台,在平台上选择相应的区域和所种植的农产品,输入种植面积,屏幕即会显示当地土壤信息和司尔特为该农作物精选的测土配方肥信息,并提供科学的施肥建议,在科学合理的施肥前提下,预测出该农产品的产量和收成,实现收成的“季前早知道”。
1.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向的精准定位。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多种生产设备及科技手段,不过,精准定位与导航仍是农业生产中尚不具备的,导致无法开展精准生产。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我国调查、研究了各地的土壤肥力情况,并评价了水资源情况,但这些工作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要想完整地调查我国的土地资源,实现科学布局优势生产区,必须要充分利用农业大数据。农业大数据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农业资源生产效率,还能够进一步精准地优化配置模式,充分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及质量,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对现代农业市场消费做出了指导。大市场小生产情况下,频繁的出现农产品滞销问题,尽管我国增加了农业产量,但却减少了获得的收益,此种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分析产生此种问题的原因,结果显示主要原因为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首先,农民生产时的信息指导比较少,对市场的需求并不了解,仅能按照上一年农作物的销售经验选择今年种植的农作物,不注重农作物与土壤相配与否,此种方法导致农业生产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盲目性,容易出现农产品滞销。另外,无法与时俱进地获取信息。由于信息不能及时地更新,使信息针对性降低,从而将降低信息的使用价值。应用农业大数据之后,上述问题均能妥善解决,能够及时地传播相关信息,并个性化推送信息,保障农业生产的准确性。
3.为农业生产端和农产品销售端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一直以来,在农业生产端与农产品销售端存在信息不畅的问题,这导致农业生产端的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进而使农产品销售受到极大的影响,也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后,可利用海量数据搭建相应的数据共享平台,将农业生产及农产品销售数据全面地汇集到该共享平台中,供农业生产端与农产品销售端使用,便于二者开展信息沟通。信息有效沟通背景下,农业生产端可通过分析既往农产品销售数据,预测各种农产品未来的销售趋势,从而合理地调整生产方向,实现节本增效的问题,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解决产销不平衡问题。
1.经济效益。对此,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后,相关部门可以建设专门的农业生产信息网站,整合分析区域内市场的阶段性需求情况,供农民使用,如民生网站、政府部门官网,农民登录到这些网站后,即可查询自己所在区域内的生产信息,也可对全国范围内的农业产品分布、价格波动情况进行具体了解,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决策,将农产品的种类、种植量、销售方向与市场环境实际联系起来,实现农产品的“快销售,快回报”,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经济损失。同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在近几年呈现出了雨后春笋般的崛起之势,为农民的产品销售提供了有力的网络平台和更大的客户群体。据调查,2014年时,淘宝网中已经有超过76万个的农产品店铺,成交总额高达483亿元,与实体市场农产品销售总额相比,网络销售总额高出50%以上。可见,随着大数据技术兴起的农产品电商销售形势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4]。
2.社会效益。众所周知,农业是人类社会的“母亲产业”,没有农业基础,就不会有丰富多彩的现代文明。所以,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发展状态,将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进步情况,以及社会人民日常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现阶段,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生”“健康饮食”等观念日益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同,这就对农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提出了很高要求。对此,农民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当前消费者所喜欢的农产品类型,并加大对这一部分产品的生产力度,从而为人们的日常消费行为提供足量、保质的产品支持。
3.管理效益。从农业市场的信息数据研究建设现状来看,我国农业部开展监管统计农业信息的部属事业单位共有9个,司局共有12个;统计报表制度已经建立21种,统计监管项目达到75项,每年定期进行的报表300张,调查指标5万个,充分利用了农业地理空间数据、行业管理检测数据等,数据获取已形成复合型模型。在大数据时代,要求数据的共享性及公开性,强调深入挖掘及利用数据,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大数据的作用。而农业大数据应用到政府相关部门的现代农业管理中后,可通过分析出的科学数据做出决策,保证决策的可行性与准确性,从而良好地开展管理工作,也可避免因错误决策导致的管理成本升高问题,实现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大数据技术作用下,政府部门能够合理地管理农业生产与农产品销售,最大程度地防止产销不平衡问题的出现,有效地增加农民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有助于稳定农业社会的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大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全面深入研究大数据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途径,促进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推广领域的深度应用,努力提高农业信息化的水平,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