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语文传统文本设计与实践

2018-12-04 10:09康九星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8年9期
关键词:合欢树史铁生母爱

康九星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帮助学生阅读和感悟,通过交流互动的形式来真正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从而把作品主题引向更深层次。

一、《合欢树》教学设计理念

中职语文教学大力提倡开放课堂,教师还课堂于学生,给学生自主发现和思考的时间。本设计意在建构“共享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新境界,“共享”就是“对话交流”,师生双方互相倾听,共同参与,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造互动乐学的活力语文课堂,正是本课的设计初衷。

二、《合欢树》文本处理

散文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合欢树》表面看是写母爱的厚重,其实应作逆向解读,探究子女对母爱的悔悟。本教学设计摒弃了以往对文本主要问题的探究,尤其是没有执着于解读“合欢树”的由来,而是借助“合欢树”的象征指向去探究更为深层的主题。从“显性”到“隐性”、从“横向探究”到“纵向剖析”,通过几个“点”来把整个“面”引向更宏大的场面,给读者带来心灵上的震撼,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感恩情怀和生命意识的双重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主题理解由“显性”到“隐性”的嬗变;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生命的意蕴。

2.能力目标:教师指引学生理解合欢树的象征指向;鼓励学生探究作者史铁生对生命的思考和人生感悟。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光阴流转中对母爱的沉痛悔悟;感受作者对生命意蕴的思索和领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和生命意识。

4.设计意图。教师运用微学习平台(网页)、微博、视频、微课等信息载体,对史铁生的经典散文一一解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其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横向探究——由感受“母愛深沉”到领会对“母爱的悔悟”。

2.教学难点:纵向剖析——初步感受作者对生命意蕴的思索。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任务式 点拨法

2.教学方法:参与式 合作式

三、“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在文本教学中的融合与实践

(一)课前“微”阅读

1.教学内容:教师完成课前阅读和学案准备工作。

2.教师活动:教师在微学习平台(网页)上发布课前学习任务、本课学案,并完成以下准备工作——观看莫言演讲视频;阅读老舍、丰子恺、朱德、季羡林等名家散文《我的母亲》;阅读有关史铁生的资料,如《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你在哪儿?》。上述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教师借助学习平台提问并与学生互动交流。

3.学生活动:登录微学习平台,完成课前学习任务与学案预习;反馈问题到提问栏目,并在腾讯微博上提醒教师和全班同学关注。

4.信息化手段:微学习平台(网页)和微博软件。

5.设计意图:利用微学习平台,将教学延伸到课前;借助微博软件,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方便教师了解学情;学生上传阅读心得,并回答问题。

(二)“合欢树”登场

1.教学内容:了解“虚实相衬”的艺术手法,透过“显性”看“隐性”。

2.教师活动:

(1)创设情境,播放王铮亮歌曲MV《时间都去哪儿了》。

(2)导入学案,请学生梳理作者的生活片段故事:10岁时,作者作文获奖引发母子间小矛盾;20岁时,母亲想方设法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30岁,作者成名,母亲不在人世。

点拨:母子生活片段与合欢树描写实质上是“虚实相衬”。

归纳:显性——感受母爱深沉。

提出探究问题一:“风正在树林里吹过”包含着怎样的情感意蕴?

归纳:隐性——对母爱的悔悟。

3.学生活动:反馈学案预习情况;学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围坐在一起,便于讨论;各小组讨论探究问题一,并派代表发言。

4.信息化手段:播放《时间都去哪儿了》MV;教师课件展示。

5.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对史铁生资料和作品的阅读心得来提问,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探究,有助于成果的共享。

(三)横向探究:合欢树与母爱

1.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隐性”主题——对母爱的悔悟。

2.教师活动:通过朗读、点拨来诱发学生探究及思考文本主题。

提出探究问题二:为什么作者两次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怎样理解“悲伤也成享受”?

提出探究问题三:怎样正确理解合欢树的象征意蕴?

3.学生活动:小组根据两个问题分工合作,探究并记录,派代表发言。

4.信息化手段:播放背景音乐《神秘园之歌》。

5.设计意图:散文是作家心灵秘密的体现,记录着作家的真情实感。教师引导学生走入作家心底,进行探秘之旅。

(四)纵向剖析:合欢树与生命

1.教学内容: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和领悟。

2.教师活动:教师诱导学生往更高层次的主题去探究,并适时点拨。

提出探究问题四:文本后半部分出现三次对小孩子观赏、凝想合欢树的描写,有何用意?

3.学生活动:小组进行文字阅读并分析比较,合作探究并总结发言。

4.信息化手段:微课视频展示;图片、课件展示。

5.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情感意蕴,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感受母爱上,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精神品位,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水平。

(五)深度拓展训练

1.教学内容:学生抒写自己的学习体会,完成对主题的拓展与升华。

2.教师活动:播放“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引导每个人写一段对史铁生的颁奖词,100字左右即可。学生可借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写法,完成后当场展示。

3.学生活动: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以及课堂引导,学生必定对史铁生有着更加真实而全面的认识,抒写心声,表达心志,动笔写出内心翻腾的感触。

4.信息化手段:背景音乐《琵琶语》(古筝版)。

5.设计意图:通过课前阅读和课堂小组讨论以及教师的引导,史铁生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丰满起来,写下此刻的感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

(六)总结点拨题旨

1.教学内容:总结全文,升华感情,布置作业。

2.教师活动:评出优胜小组,给予表扬;总结升华母爱,让学生明白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她藏匿在生活的细节中。母爱,是我们一生的财富,也是我们成长的不竭动力;播放满文军《懂你》MV,师生齐唱,结束本课。

3.布置作业:学习本文白描手法,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散文,通过叙事、抒情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情。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

4.学生活动:全班观赏视频MV《懂你》,并完成课后作业。

5.信息化手段:播放视频MV《懂你》。

6.设计意图:总结中心,升华情感,通过播放视频音乐把学生内心对母爱的感恩、对生命的思考释放出来,表达出来。

四、收获与反思

(一)运用信息化载体,创设多元学习环境

本教学设计着力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使用信息化媒介工具,借助微学习平台(网页)、微博、微信、视频,播放音乐和图片,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来引导阅读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

(二)转变教学方法,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

中职学生基础虽然薄弱,但对文本的理解力未必就弱,就中职生的学习习惯和大多数学生愿意接受的学习方式而言,老师的多讲多引未必带来学生的真得真悟。所以,要摈弃传统的“讲授式”教法,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共同完成目标。

(三)教学内容互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先进行文本阅读,遇到问题可以发到网页的“我来提问”栏目上,让大家共同思索。另外,教师采取学案的形式,既可以预习文本内容,也可以提前把教學重难点设计进去,让学生提前介入学习,在课堂上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编 张德广)

猜你喜欢
合欢树史铁生母爱
阅读母爱这本书
Aibizia Julibrissin合欢树
历时七年精心编纂《史铁生全集》出版
母爱的另一面
路过史铁生的情感世界
《史铁生作品全编》出版
合欢树
冬天的雨
母爱
听史铁生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