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敏卿
摘 要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到,传统广播正接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与新媒体融合,与信息技术交互,共建全媒体环境,才是传统广播的生存之策。文章从节目、主持人、平台、运营理念等角度出发,对传统广播应该如何实现转型,以融入全媒体生态,实现自我增值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全媒体;广播;受众;转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7-0087-02
曾经,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广播的窄播化,广播一度走出低迷,迎来不小的发展。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客户端的出现,大众对信息的接收方式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传统广播正接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在媒体环境发生着深刻变革的当下,广播——这一老牌传统媒体,也暴露出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节目陈旧缺乏创新受众流失、依靠单一平台节目传播受限、简单市场运营难以产生影响等。如何破茧重生,持续生存发展,是广播面临的最大挑战。作为一名广播从业人员,笔者认为传统广播媒体借帆出海,走向与新媒体的融合乃大势所趋。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与新媒体融合、与信息技术交互,共建全媒体环境,才是其根本的生存之策。为此,传统广播势必要完成一系列转型,以融入全媒体生态,实现自我增值。
1 打造短音频生产基地,实现节目转型
如今,伴随着有声平台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短音频——这一新生事物应运而生。不同于传统广播节目形态,短音频往往体格短小、内容独立,深受受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喜爱。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入职门槛较低,短音频生产者可谓形形色色,其中虽不乏传统广播从业人员,但更有一些资历较浅,甚至从未涉足广播的纯爱好者,这自然造成短音频内容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基于此,一些实力不俗的广播媒体瞄准时机,果断发力,以短音频作为推进媒体融合转型的战略支点。
东方广播中心在这场转型之战中可谓捷报频传。从2017年起,该中心就致力于“以建立短音频生产链”来赢得市场,绑定受众。在碎片化信息一统天下的时代,此举看似形势所迫,实则是一次主动出击。在这一生产链条上,3~5分钟的短音频从原有节目中剥离下来,经过切割与包装(在原有节目基础上经过精选与剪辑),源源不断被输送出生产车间(音频录制间),后传输至阿基米德FM等有声平台,再配合文字、图片、表情包等实现网络传播,抵达受众接收端。如此一来,受众不必再为收听节目而实时锁定电台,借助手机App,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进入有声平台,点击播放,获取最具收聽价值的信息。与此同时,东方广播还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面向移动互联网定制短音频内容,进而实现信息回流,充实到传统广播节目中来。未来,东方广播希望具备每天1 000条、每年40万条短音频的生产能力,并实现产品品牌化管理,受众可以通过搜索品牌与标签,在互联网平台选择自己心仪的短音频产品,如同在网上超市选购商品一般便捷轻松。东方广播短音频战略正在铺开,在受众加剧细分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有以变图存,才能抢占市场与受众。
2 搭建全方位交互体系,实现主持人转型
在传统广播一统天下的时代,媒体与受众间的关系经历了从简单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的转变。这一转变大大激发了受众的参与热情,使得一些直播类节目具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和代入感,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也更加鲜明。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无疑不仅加剧了这一转变,更催生出了主持人与受众间“全方位交互”的互动体系,以充分满足受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与审美需求。
以无锡广播电台为例,该电台在搭建主持人与受众全方位交互体系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主持人通过实时广播节目、个人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直播等多传输平台随时随刻与受众取得交流、分享体验,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画面等联动传播、交相辉映。期间,主持人如同一个信息枢纽中心,随时掌握信息的传输与发布,一方面既可以发出信息,同时还能随时收集并筛选受众发来的信息进行声音、文字、图片、画面的联动处理与发布。而受众间也完全可以进行信息的交互联动,就此组成一个个“信息阵”,融入庞大的信息加工体系。可见,随着媒体融合的加深,多传输平台的搭建,主持人信息处理与加工的功能将进一步凸显,个性化色彩也将进一步加强。应该说,这一过程既是主持人与受众之间信息交互的过程,更是二者情感交融的过程,只有在二者间真正搭建起情感沟通的渠道,才能形成极强的受众黏性,达成优质的交互联动,从而进一步拓展节目品牌的内涵与价值,唯有此,受众才真正享有了“用户体验”。
3 创建“广播+”复合型全媒体平台,实现平台转型
当前,社交媒体平台的庞大阵地已经形成,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已经牢牢嵌入人们的生活,绑定了广大受众。于是,一些广播电台大胆拓展媒体融合思路,纷纷借帆出海,加入了社交媒体的阵营,组建形成了集声音、文字、图片、视频、表情包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传播矩阵。此举为全媒体时代的广播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充分发挥“广播+”优势,搭建多元、复合的全媒体平台,以实现媒体平台的真正融合。围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广播+”理念的实践,旨在搭建起国内一流的云行业综合平台——中国广播云平台,以借助虚拟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服务于大型新闻采编,及音视频海量版权资源的交互使用[1]。
浙江广播电台在开辟“广播+”的发展理念上起步较早。2015年,该电台就开始倾力打造多元跨界联动广播的融媒体格局,推进多种传播形态的深度融合,及多家媒体平台的联动合作。如,浙江广播旗下的“城市之声”曾与一些视频门户网站开展合作,联手打造“107娱人季”系列微电影,在品牌塑造与宣传方面获得不俗的成绩。目前,该台又致力于打造以微信、微博、App、网络直播为代表的“两微一公一直”融媒体传播平台[2]。放眼来看,目前各家媒体基本都设有官方微博与微信,传统广播也不例外,甚至将其作为深耕的平台,定期向目标受众推送符合其需求的内容,以拓展广播的线下传播渠道。然而就现状而言,虽然“两微”是影响力极强的社交媒体,但其作为第三方平台开放性毕竟有限,自然导致其与广播的黏合性不够。笔者认为,眼下当务之急,广播电台要摆脱第三方应用的限制,积极研发属于自己的App,实现随时随地“在线”传播与精品回放与下载。此外,传统广播还可积极探索网络直播模式,开发出能充分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视频直播平台,进一步增强广播节目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不断拓展市场的受众范围。
4 创新“互联网+”商业运营模式,实现运营转型
全媒体时代,注定是广播媒体实现并充分享有“市场化”的时代。庞大的受众规模、巨大的传播阵地、多元的传输渠道,这一切都赋予了广播电台以无限的发展机遇。然而要使之形成一个良性发展链,以促进广播媒体真正“市场化”,可谓任重道远。在互联网技术的强大支撑下,广播媒体势必要以传统广播与新媒体作为母体平台,不断培育市场繁殖力,创新“互联网+”的商业运营模式,带动广播电台全新商业效应的发挥。
浙江广播电台在搭建多元化商业运营模式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探索。例如,浙江广播电台城市之声推出的“大显神通系列”节目链就极具商业运营理念。其中的“车神计划”采取了网络约车模式,在获得丰厚的广告盈利之外,创造了成功的商业营销模式。至今,“私家车粉丝节”依然吸引了数十家网络服务商的参与[3]。在推动短音频战略的同时,东方广播中心利用中心的内容创业资金——α基金引导传统广播人以市场为导向,完成短音频内容产品从资助、孵化,到优选及创业辅导的产业输送,最终实现自身由传统广播机构向新型全媒体内容生产商、运营商的战略转变[4]。应该说,“互联网+”商业运营模式已为传统广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一些互联网品牌大户成为了广播电台的重要客户,借此广播电台实现了商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叠加,为广播电台的融媒体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以上,筆者从节目、主持人、平台、运营理念等角度出发,对传统广播应该如何实现转型,以融入全媒体生态,实现自我增值进行了阐述。在应对转型大考的过程中,传统广播媒体只有放眼时代、立足市场,顺势而为、勇于创新,才能在“互联网+”的新常态下,探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媒体融合发展之道,最终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向荣.央广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构建新型广播[EB/OL].[2017-04-21].http://www.sohu.com/a/135368274_738143/.
[2]窦浩.新媒体时代广播电台的融合发展路径[J].传媒,2017(5):39-41.
[3]来钧,陈建海.案例:浙江城市之声“广播+”的融媒之路[J].中国广播,2016(9).
[4]中国社会科学网.SMG东方广播中心主任:我们为什么选择“短音频”战略[EB/OL].[2016-12-10].http://www.cssn.cn/xwcbx/xwcbx_rd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