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结直肠粘膜病变出血风险分析

2018-12-04 03:48吴大鹏金海林孙仁虎韩树堂
交通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迟发性盲肠粘膜

吴大鹏,金海林,孙仁虎,韩树堂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江苏210029)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nucosal dissection,ESD)是治疗结直肠粘膜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创伤小、完整切除率高,现已成为结直肠较大病变的标准微创治疗方法[1]。相较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ESD不受病变大小、位置及形状的影响,可以完整剥离病灶,实现完整的病理学评估,以减少术后病变的残留及复发[2]。但是ESD操作难度高、手术时间长,相应的并发症风险也较高。出血是常见并发症之一,甚至出现出血性休克,需要内镜止血或外科手术介入,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所以评估患者术后出血风险至关重要[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内镜中心收住的119例结直肠粘膜病变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相关临床因素与ESD术后出血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119例结直肠粘膜病变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1)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有无口服抗凝抗血栓药物;(2)病变情况:位置、大小(病灶长径)、形态[隆起型、凹陷型、侧向发育型肿瘤颗粒型(LST-G)、侧向发育型肿瘤非颗粒型(LSTNG)]、术后病理病灶深度[粘膜层(m)、粘膜下浅层(sm<1 mm)、粘膜下深层(sm>1 mm)];(3)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是否整块切除、术中出血以及术后出血情况。口服抗凝抗血栓药物者于术前停药5~7天,血栓高风险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替代治疗,手术前1天停用低分子肝素。ESD手术时间定义为环周标记至病灶完全切除的时间。术中出血指术中出现持续性出血,需要使用热活检钳多次止血或止血夹止血。术后迟发性出血指术后6小时至30天出现明显的便血,经肠镜检查发现明确出血点,并行内镜下止血[4]。排除标准: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无法耐受手术者;凝血功能明显异常者;术前评估病变层次较深者;多发病变者。

1.2 ESD手术及术后处理 患者或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手术均由经验丰富(ESD手术量超过100例)的副主任及以上内镜医师操作。术前常规肠道准备,静脉无痛麻醉。手术操作过程:APC或Dura Knife距病灶边缘0.5 cm多点标记,粘膜下注射0.5%肾上腺素+亚甲蓝混合溶液使病灶隆起。Dura Knife、IT刀或钩刀环周切开开窗后,沿病灶粘膜下层仔细剥离。遇出血或血管予切开刀电凝或热活检钳止血,直至病灶完整剥离。创面较深处予和谐夹夹闭,术后仔细处理创面,对可疑出血处及血管暴露处予以烧灼。术后予禁食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静脉营养支持,若术后无活动性出血或明显腹痛等穿孔征象,48小时后开放流质饮食。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单变量分析使用Fisher检验,各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连续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后出血情况 119例患者中有8例(6.7%)ESD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其中6例于术后1~4天出现出血,2例于1周后出现出血,出血中位时间为3.8天。出血患者血红蛋白下降中位值为17.6 g/L(9.2~28.5 g/L)。所有患者内镜下止血成功,未输血,无出血相关死亡发生。

2.2 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发现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服用抗凝抗血栓药物与术后迟发性出血无明显相关性(P>0.05)。病灶位于盲肠处迟发性出血风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病灶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大小、表面形态、病灶深度与术后迟发性出血无明显相关性(P>0.05)。病灶是否整块切除与术后迟发性出血无明显相关性(P>0.05);手术时间延长与术后出血无相关性(P>0.05)。术中明显出血患者迟发性出血风险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临床特征与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n(%)

3 讨 论

迟发性出血为ESD常见并发症之一,少数可经保守治疗自行止血,多数需要内镜止血,极少数甚至需要外科手术或介入科止血。据报道肠道ESD迟发性出血发生率2.2%~11%[5],发生率的明显差异很大程度上与研究设计、病例选择、操作技术相关。本研究119例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8例,发生率为6.7%,与以往报道基本一致。其中6例于术后1~4天出现出血,2例于1周后出现出血,中位时间为3.8天,因此ESD术后4天内应更加严密监测。

本研究发现盲肠病变发生迟发性出血的风险高于结肠其他部位,与EMR或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部位最常见于肝曲不同[6],可能是由于结肠不同部位的解剖和生理学特点差异所致。盲肠壁较薄弱,粘膜下血管更容易受到高频电的灼伤,且盲肠部创面的张力通常较其他部位更高。有学者认为小肠液中含有未吸收的胆汁酸及未完全失活的消化酶,经回盲瓣排入盲肠,损伤术后创面表面及血管,易造成术后迟发性出血[7]。因此有研究认为,对于较大的病灶,ESD术中预防性应用止血夹封闭创面可减轻胆汁酸、消化酶腐蚀创面,减少术后迟发性出血[8]。

Kim等[9]研究发现息肉切除术患者术中即时出血与迟发性出血明显相关。Higashiyama等[10]研究发现,胃ESD手术过程中反复困难止血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学者认为可能在手术或止血过程中,电凝导致表面焦痂附着,影响对暴露血管的识别,从而导致止血钳止血不佳。目前认为胃ESD创面予以热凝钳预防性电凝烧灼是安全有效的,但是肠壁固有肌层较薄且穿孔风险较高,所以肠道ESD术后预防性电凝烧灼尚缺乏前瞻性研究[11]。本研究结果显示,ESD术中明显出血需要反复多次止血的患者,其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几率明显升高,可能与术中止血不充分有关,对ESD术中所有出血点应仔细止血,可能有效降低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ESD术后迟发性出血与病灶大小无明显相关性。术后创面越大,粘膜下层创面暴露较大,且损伤较深,似乎理应增加出血风险。有关EMR和息肉切除的大量研究并未就病变大小与术后出血的关系达成共识[12],虽然ESD病灶直径远大于EMR,但本研究亦未发现病灶大小与迟发性出血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未发现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口服抗凝抗栓药物、病灶形态、病理深度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性,但本研究入组病例数有限,仍需要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病灶位于盲肠、术中明显出血的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较高,对于此类患者术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出血并进行处理。

猜你喜欢
迟发性盲肠粘膜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结肠镜下诊断盲肠憩室的临床分析
隧道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手术治疗阴道松弛患者的护理
移动盲肠症误诊为盆腔肿物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