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慧,顾永佳,高美琴,陆胜男
(南通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苏226001)
随着人们对正畸美观要求的提高[1],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来矫正牙齿,该技术具有美观、舒适等传统固定矫治技术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因此在正畸临床的使用也是愈加广泛。但目前隐形矫治器设计软件中数字化诊断、测量以及模拟牙齿移动等模块是基于最大面积咬合接触时,上下牙列及上下颌骨之间的静态咬合关系来进行设计的。在处理一些复杂病例时,例如涉及到后牙的矢状向、横向及垂直向三维移动,在铰链轴的作用下,上下牙列甚至上下颌骨之间的位置相对于静态会发生改变。传统固定正畸治疗并不是一开始就设定的,患者4~6周需要复诊,每次复诊医生会根据患者当时咬合改变的情况对牙齿的移动做出调整,直至建立稳定的适合患者的咬合关系。而隐形矫治的软件系统无法模拟颞下颌关节髁突铰链轴的位置及其旋转,因此就无法预测后牙三维移动后上下颌骨以及上下牙列的改变是否会造成口颌系统功能的改变。本文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正畸科矫正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40例,分析无托槽隐形技术及固定矫治技术对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探讨这两种矫治技术对颞下颌关节口颌系统功能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工作。
1.1 一般资料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40例,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龄16~27岁,平均20.7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固定矫治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隐形矫治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正。入选标准:无正畸治疗史、无牙槽骨水平吸收、恒牙列、深覆合Ⅲ度,矫正过程中均未使用颌间牵引。均排除髁状突形态有明显异常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摄取CBCT(KaVo 3D exam锥形束CT)时均要求眶耳平面与地面平行,上下牙齿保持牙尖交错位,摄取CBCT图像,过程中保持静止状态,利用Exam Vision软件重建数据,髁突在最大横断面上进行校正,使髁突横轴与冠状面平行,选取髁突横轴中点的矢状层面,测量前间隙、后间隙及上间隙。上间隙为颞下颌关节窝最上点到髁突最上点的最短距离,后间隙为关节窝后壁最前点到髁突最后点的最短距离,前间隙为关节结节后壁最后点到髁突最前点的最短距离。由同一名正畸医师进行测量,每组数据测量3次,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固定矫治组上间隙、前间隙、后间隙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形矫治组上间隙、前间隙、后间隙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各间隙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各间隙比较 mm
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结构髁状突和关节窝形状不规则,形态复杂,变化较多,锥形束CT(CBCT)成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X线平片影像骨结构有较多重叠的问题[2]。有学者利用CT和MRI医学图像融合技术进行颞下颌关节(TMJ)三维重建,所建立的模型具有更精确的几何相似性[3]。在三维水平上进行图像的融合,定位更加精确,匹配过程更为简单,能更真实地对TMJ软硬组织进行三维重建。Honda等[4]研究指出运用LCBCT测量与尸体标本的,实际测量并无显著差异。Ikeda等[5]于2009年运用LCBCT测量关节间隙,提供了正常颞下颌关节间隙的参考值范围。本研究通过关节间隙的测量,评估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变化,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
Reynders[6]对1966~1988年关于颞下颌关节和正畸治疗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将文献分为3类:观点论述、病例报告、样本分析。关于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有无相关性,前两类文献的观点有较多冲突,且无明确说法,意义不大。而第三类文献结果表明,就大样本数据分析来看,不管采用何种方式的正畸治疗都不会导致TMD。本研究结果显示髁突在关节窝的位置,在两种不同的矫正技术前后未发生明显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与Reynders的文献回顾结果相一致。另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垂直生长型患者肌力小,容易受矫治器厚度的影响而出现关节症状,而水平生长型的患者肌力大,所受影响小,提示隐形矫治技术的膜片厚度对颞下颌关节还是有一定影响的[7]。本研究仅选取一种错颌畸形分类的患者,对于安氏Ⅰ类错牙合和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未作观察,不能明确两种矫治方式对所有接受正畸治疗患者TMJ间隙的影响。
TMD包括颞下颌关节紊乱和咀嚼肌群紊乱两大类疾病,发病率高,虽然病因学说很多,但大量临床病例反映部分错牙合畸形与TMD之间有密切关系。诸如前牙内倾型深覆牙合、个别前牙与后牙反牙合、单侧后牙反牙合、后牙锁牙合、磨牙伸长、下颌骨偏斜、磨牙近中倾斜等错牙合畸形或多或少会对咬合造成干扰,从而导致下颌偏移,使得髁突、关节盘、关节窝的解剖形态和三者之间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导致TMD 的发生[8]。
Kim等[9]对正畸治疗与TMD患病率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正畸治疗不会增加TMD的患病率。但这是从整体分析得出的结论,并不排除正畸治疗对个体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正畸治疗不当导致的咬合创伤、咬合干扰等。因此,在正畸治疗中,需建立健康的牙尖交错关系及前伸与侧方合平衡,以减少TMD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