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药科大学 外语系, 江苏 南京 211198; 2.美国南乔治亚大学 外语系, 乔治亚州 斯泰茨伯勒 30460)
近几年,北美的网络文学翻译平台“武侠世界”(WuxiaWorld.com)、gravitytales.com和volarenovels.com等翻译的中国网络文学中的武侠、仙侠和玄幻小说受到了欧美读者的热捧和疯狂追更。目前,“武侠世界”翻译平台(以下简称“武侠世界”)的影响力最大,它在全球网站中排名1500位左右,日均页面访问量约300~400万,读者中约有40%来自北美,40%来自东南亚,20%来自西欧〔1〕。中国网络文学自2000年以来在东南亚、东亚各国广受欢迎,如今因海外民间翻译力量和互联网的跨界优势以及技术优势开始在西方迅猛传播。以“武侠世界”为代表的海外网络文学翻译平台对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本文拟探讨在中华武术文化借“船”(网络文学)出海过程中“武侠世界”的译者对武术文化的跨文化认知、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传播策略,并对武术文化的未来传播前景进行展望。
1.“武侠世界”译者对武术文化的跨文化认知
“武侠世界”由赖静平于2014年底创建,是一个专门把中国流行的武侠小说、玄幻小说翻译成英文的站点,现已译完7部网络小说,还有20余部在更。几年之间成绩斐然,这与其强大的翻译力量密不可分,赖静平说:“现在好作品挺多,但好译者难找”〔2〕。“武侠世界”目前拥有来自世界各地30多位民间译者;平台以项目制运作,即一名或多名译者带领一个团队,负责一个翻译项目或作品的整个翻译流程,工资分成由领衔译者负责〔1〕;主要译者有Deceptioning、Deathblade、Alyschu&Co、Xiao Lai等(见表1),他们多为华裔、新加坡人、精通汉语的美国人,这些人大部分出生于或长期生活在英语国家,有的人甚至在中国生活多年。例如,译者Xiao Lai生于美国迈阿密,在中国生活10年,妻子为中国人,还在中国学习过中医,拿到了针灸和推拿的学位。
这些民间译者的中英文水平都较高,对中国文化有较深的理解和认知,这从“武侠世界”网站专栏中对道家思想、人名称谓、中文成语、功夫流派、江湖/侠文化等的探讨中可见一斑。这些译者曾生活在异域,译者的民间身份使其更了解目标语国家大众的文化价值观、文化结构、文化特点、读者文化心理等,因此他们有恰当的文化认知和翻译动机,能通过翻译策略对翻译作品做出文化调适。可以说,译者的跨文化认知能力使其更容易实现网络文学、武术文化等在西方世界的异域重构,更容易实现武术文化翻译的终极目标:“在目标语文化中建构新的文化意识形态,实现国际间的文化平等交流”〔3〕。
2.“武侠世界”对武术文化的传播策略
在传播策略方面,“武侠世界”利用网络文化的特点采用连载追更式、在线敞开式、留言互动式、术语体系化等模式来传播武术文化。
(1)连载追更式。对于每一部武术作品,连载追更的方式更能吊起读者胃口,打赏多少决定更新速度,这样就激发读者连续阅读的兴趣,有利于网络文学作品的持续传播。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有几百乃至上千个章节的体量(如《我欲封天》有1614章),这种超大的体量保证了作品的长期生命力和吸引力。
(2)在线敞开式与留言互动式。网站设置的各个栏目都是在线敞开式的,在每一部武术作品及其他专栏(如Resources)下面都设有留言区,读者可以在线留言、跟帖,或批评翻译质量,或给出发展建议,网站负责人会不时与读者互动,解疑答惑。此时的译本对于译者和读者来说成为一个“文本行为”(Text Act)〔4〕,即译者以文本行事,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成为一个交际事件,二者均在交际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最终以文本取效,达成交际效果,促进翻译质量的提升和译本的传播。譬如,有读者问到“为何CoilingDragon(《盘龙》)中的人名都翻译成了西方人名?”赖静平回答说原文就是用的西方人名的汉译,英译本只是还原英文原名而已①;译者Deathblade还开设了DeathbladeLearningChineseFAQ专栏指导读者学习中文;网站还对中文原创作家唐家三少、耳根、我吃西红柿等设有专栏介绍,包括“唐家三少简介”(TJSSBiography)、“耳根简介”(ERGENBiography)、“我吃西红柿简介”(IETBiography),读者可以在作者简介下面留言提问或评论,此举增加了读者的关注度,也让作者能够直接听到读者对作品的建议和希望。这种传播方式让读者、译者、作者之间互相了解,促进了英译术语在目标语语境中的语言适用性和文化规范性,保证了译作(尤其是在更译作)的质量。
表1 “武侠世界”的主要译者和译作②
(3)术语体系化。“武侠世界”对于动辄几百万字、浩如烟海般的网络文学作品中所涉经典武术术语进行了初见体系的梳理和建构。首先,每一部武术小说的英译页面都会列一个词汇表(Glossary),收录该部小说中常用的术语,并做出简要解释,此表在方便读者理解、参阅和阅读的同时,也对每一部小说中的核心术语和疑难术语进行了梳理,为后期建立术语库奠定了基础。例如,在2017年9月刚刚英译推出的玄幻小说《符皇》(TalismanEmperor)的首页词汇表中就详细列出了9个修仙等级(或称符皇等级)的英译名,如表2所示(汉语为笔者所添加);其官网首页还设有一个“资源”(Resources)栏目,该栏目又包含“道家入门”(BasicDaoPrimer)、“通用术语表”(GeneralGlossaryofTerms)、“中国成语表”(ChineseIdiomGlossary)、“武侠—仙侠称谓语”(Wuxia-XianxiaTermsofAddress)、“中国修仙小说中的‘丹’字”(“Cores”inChineseCultivationNovels)、“译者反思系列”(TranslatorThoughtsSeries)等专题,对武术文化中的常用文化负载词(如道家、佛家术语)、中国成语、称谓语、修仙术语、一般武侠术语、译者对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的反思等进行了探讨和梳理。可以说,这是对网络文学中的武术术语所进行的初步系统性建构。
表2 《符皇》修仙术语汉英对照表
按照“武侠世界”网站中的“通用术语表”(GeneralGlossaryTerms)和“常见问题”(GeneralFAQ)两个栏目对网络小说的区分,武侠小说属于“低度幻想”(low fantasy)小说,仙侠小说属于“高度幻想”(high fantasy)小说,而玄幻小说属于“神秘级幻想”(mysterious fantasy)小说。仙侠小说中融入了民间故事(folklore)、神话传说(mythologies)、魔鬼、魔兽、魔法、仙人等,与玄幻小说最大的区别是故事中融入了道家思想。然而,玄幻和修仙小说中也都有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修仙等级”,武侠小说中虽无“修仙”等级,但很多概念和术语也有很浓厚的道家背景,所以这三类小说在内容上有很多重叠之处。因此,我们将武侠、仙侠、玄幻类网络小说中的武术文化专有名词及其术语分为以下三类:名称类术语(如拳名、流派、武术动作和套路名称)、器械类术语和武术文化负载词(与武术相关的文化、哲学思想负载词)。这些武术术语、文化专有项的英译关涉译文的质量以及文化传播的接受性和有效性,因此在翻译时译者使用何种翻译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1.名称类术语的英译
“武侠世界”的译者们倾向在翻译时尽量保留拳名、流派、武术动作和套路的文化意象,以展现玄幻小说的异质性,体现用词的奇幻和异域色彩。以拳名“大力金刚拳”为例,赖静平认为音译为Da Li Jin Gang Quan似有不妥,指出“金刚”本义为佛陀身边的卫士,可译为Mighty Warrior-Attendant Fist;又因“金刚”一词为印度梵语,意为“霹雳”(thunderbolt)或“钻石”(diamond),故可直译为Mighty Diamond Fist、Mighty Thunderbolt Fist或 Mighty Scepter Fist;同时他还比较了Mighty Adamantine Fist、Mighty Adamantine Warrior-Attendant Fist、Mighty Jin-Gang Fist其他几种译法,最后译为了Mighty Vajra Fist,因为Vajra一词的词源是印度梵文,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第2版)第2254页就释义为:“金刚杵(原为古印度兵器,后被吸收为佛教和印度教的法器)”。可见,赖静平将“大力金刚拳”译为“Mighty Vajra Fist”是为了保留源语文化意象,使其更具异域玄幻色彩。而国内通常将“拳”一词译为boxing或boxing school(s)等,国内出版的《汉英英汉武术词典》对各种拳法的英译即采用“X(style)boxing”的方式〔5〕。其实译为boxing一词不太妥当,Boxing在《柯林斯高阶英语学习词典》(英语版)第159页解释为:“Boxing is a sport in which two people wearing large padded gloves fight according to special rules”,是指西方拳击的,与中国的各种传统武术的拳法有所不同,因此用来翻译中国各种门派的武术有点不合适。在翻译“内家拳”和“外家拳”时,国内一般译为Internal Boxing Schools和External Boxing Schools,用的是西方拳击术语;而“武侠世界”则译为Internal Martial Arts和External Martial Arts,该译法更能体现“拳”的民族性,因此更加合适。网络文学中的拳名很多带有虚幻色彩,饱含文化异质性,笔者认为应在适当使用已有术语,有选择地借用西方搏击、格斗术语、文化术语的同时,体现武术术语民族性以及文化意蕴。
2.武术器械类术语的英译
笔者对“武侠世界”网站Translators’ThoughtsSeries中所列出的武术器械英译做了部分整理,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武侠世界”对于武术器械的英译采取了直译和音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策略。如“蝴蝶双刀”“判官笔”分别直译为Butterfly Knives和Judge’s Brush,而月牙铲则意译为Monk’s Spade。这些译法值得商榷:《体育百科大全》将“判官笔”译为“Judge’s Writing Brush”,对此学界早有批评,因为中西文化对“笔”有认知差异,此译法容易使西方人联想到鹅毛钢笔(而非中国毛笔)之形状,完全改变了“判官笔”的本质特性,篡改了武器之形象〔6〕,因此“武侠世界”将“判官笔”译为“Judge’s Brush”也是不妥的。另外,“血滴子”的英译“Flying Guillotine”也有不妥,因为“Guillotine”一词有“断头台”之意。
表3武侠世界网站公布的部分武术器械术语的英译③
3.武术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武术文化负载词(culture-specific words)主要是指含有与武术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负载词和玄幻、修仙小说专用术语,其英译过程关涉文化意象和文化内涵的跨语转换。网络文学中的武术文化负载词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中国传统武侠文化负载词。该类词包含儒、释、道、中医药等传统文化或思想,如“道”“气”“江湖”“涅槃”“丹田”“奇经八脉”“点穴”等,主要存在于武侠小说和仙侠小说中。据“武侠世界”介绍,仙侠小说最大的区别性特征就是富含道家哲学和道家文化意象,因此这类小说中的道家思想尤为浓厚,道家文化负载词尤其多。“武侠世界”网站首页开辟的专栏“道家入门”(Basic Dao Primer)就专门介绍了道家的基本学说和哲学思想,如“道生万物”“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太极”“无极”等。此外,奇经八脉(Eight Extraordinary Meridians)、任脉(Conception Vessel)、督脉(Governing Vessel)等经络术语的翻译基本采用了世界中医界的通行译法。不过“武侠世界”翻译团队在翻译过程中也会有分歧,有时也难以达成一致的翻译策略。比如,赖静平在翻译《盘龙》(CoilingDragon)时将武侠术语“斗气”译为Battle-qi,而译者Goodguyperson在翻译《斗破苍穹》(BattleThroughtheHeavens)时则音译为“Dou Qi”或“Dou Zhi Li”。同样在《斗破苍穹》中,译者Goodguyperson将斗者、斗士、大斗士、斗灵、斗王、斗皇、斗宗等词译为Dou Zhe、Dou Shi、Da Dou Shi、Dou Ling、Dou Wang、Dou Huang、Dou Zong;而赖静平则译成Fighter、Warrior、Grand Warrior、Spirit Warrior、King Warrior、Emperor Warrior、Grandmaster Warrior等。再如,仙侠小说中的“万宝殿”被赖静平译为Palace Opulentia,其中opulentia源于拉丁文。两相比较,赖静平的译文更倾向于归化式的以意传神,容易为英语读者快速理解,而译者Goodguyperson则基本采用异化式的音译。赖静平认为翻译时需要把中文小说中的意境保留下来,而他习惯用西方读者熟悉的拉丁文来换译中国文化中的佛家用语,以达成意境上的等同;赖静平还对一些武侠术语的翻译进行了思考:“忍术”是译作“Ninja”还是“Endurer”(或“Rogue”)?“武士道”译作“Bushido”还是“the way of the warrior”?“仙侠、武侠”译作“Xianxia and Wuxia”还是“Immortal Heroes and Martial Heroes”?“修仙者”译作“Xiuxianzhe”还是“Immortal practitioner”?由此可见,文化负载词是要经过译者的字斟句酌才能精准译介的。
第二类是玄幻、修仙小说专用武术术语,如“天劫”(Heavenly Tribulation)、“三界”(The Three Realms)、“修仙”(Cultivation)、“灵兽”(Spirit Beasts)、“龟吸功”(Turtle Breathing Art)等。在大部分的玄幻、仙侠小说中都有类似的“修仙”等级:凝气(Qi Condensation)、筑基(Foundation Establishment)、结丹(Core Formation)、元婴(Nascent Soul)、成仙(Immortal Ascension)等。对于“丹”(或“金丹”)的翻译,“武侠世界”的专题文章“中国修仙小说中的‘丹’字”讨论了“金丹”的英译:译者Wyhcwe音译为Jindan,译者Deathblade译为Gold Core,译者Scrya则译为Azoth Core,而赖静平认为译为Jindan和Golden Pellet均可。“资源”专栏下的《通用术语表》中将“成仙”英译为Immortal Ascension,ascension一词其实是西方的一个宗教术语,指“耶稣升天”,“武侠世界”在此用西方熟悉的概念来翻译玄幻小说中的修仙概念,对中国文化元素进行了归化处理,使翻译符合了西方文化规范。
可见,赖静平的翻译团队通常是以读者体验为中心,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即借用西方读者熟悉的文化意象消解文化接触中的文化“阻抗”,“按照目标文化的状况制定翻译策略”〔7〕的。读者体验分为网络小说玄幻语境的陌生化(或猎奇化)体验和对西方游戏文化的熟悉化体验。赖静平在接受《南方都市报》和北京大学邵燕君采访时都提到了翻译语言对西方读者的“好感”、“熟悉感”、“快感”等的重要性〔8~9〕,可见他在翻译过程中非常重视读者体验。
“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借“网”出海,读者的网络阅读体验至关重要。“武侠世界”翻译策略的成功正是因为找准了读者的需求,才做到了精准译介,正如黄忠廉等所指出的:“传统纸媒时代‘以我为主’的传播模式已落伍于时代,而应该强调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思维’,即以翻译受体的需求为核心,‘以他为主’,所有的战略规划和操作过程都应以此为准”〔10〕,从而提高翻译作品的可读性和接受性,满足读者需求,有效传播中国武术文化。
第一,武术文化的海外传播将会助推网络文学的国际化,提高中国文学的世界地位。周庆杰将武术的国际传播途径分为活动、教育、文学和外交等四类〔11〕,以网络文学为载体的武术文化传播可归于文学途径(但又不囿于文学且超越文学)。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的国际发展态势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线上虚拟传播走入线下实体销售、从文本式单模态布局走向多模态大IP产业传播、从小众狂欢走向大众接受。在此态势下,武术文化将会进一步借力“网络文学”在全球快速传播,以多模态、全媒体、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方式让更多西方读者深入了解中华武术文化,而这种理解的深入又会反过来为网络文学传播创造高附加值,助力网络文学的深度传播。国内网络文学产业巨头阅文集团旗下的品牌“起点国际”(英文版)上线后,就瞄准海外读者,全力开拓网络文学海外的翻译市场,从而形成了国内和国外两条线共同推进网络文学的译介,这大力推动了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
第二,随着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的深入和大IP产业链的国际开发,武术文化中表现中国气概和中国精神的民族性的元素将会得到更多体现。“武侠世界”一直没有翻译那些中国文化底蕴太浓厚、中国传统风格太浓烈的网络文学作品,因为它翻译难,阅读起来也难。但若假以时日,经过一个“漫长的、由浅入深的过程”〔9〕,此类作品将会受到欢迎。武侠小说中的“舍生取义、公平正义、人道主义精神”,修仙小说中的“奋斗励志、崇道尚德”〔12〕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都值得深入译介。“武术所负载的文化的多少是其在国际传播中生命力强弱的标志。”〔13〕值得借鉴的是,某些国家的动漫衍生产品、玩具、游戏的开发和好莱坞电影《星球大战》创意文化主题产品线下促销等,都是在其IP产品开发和产业链中融入具有主题相关性和民族性的文化,让文化传播融于“无形”之中,在营销产品的同时传播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潘文国曾明确指出:“中国现在正面临一个200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处于中国历史、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新的转折点”〔14〕。换句话说,中国文化正在以加速度从世界多元文化系统的边缘走向中心。因此,武术文化的译介势必在“世界性—民族性”这个连续统(continuum)中逐渐加大民族性的分量,促进中华武术文化的深度传播。相反,遮蔽民族性就是“对源语文化或文学进行割裂与肢解,因而就是一种跨文化的话语暴力”〔15〕,不符合时代潮流。正如吉云飞所说,“中国网络小说到底能为网络时代的全球文化提供何种独特贡献就主要在于其‘中国性’”〔16〕,武术文化翻译中的民族化和国际化之二元对立将会得到逐步消解,并找到一条融通之道。
第三,网络文学中的武术文化将会更为充分地发挥文化资本和文化符号的重要作用,增进民族身份认同。“网络文学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成为一种新兴文化现象,成为代表中国影响世界的又一种文化标签。”〔17〕2017年3月至6月,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与其他机构联合开展的第五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6—2017)显示,海外受访者中认为“武术”是中国文化代表元素的占44%,该占比居第三(中餐占52%,居第一;中医药占47%,居第二),这说明武术正是海外受众所青睐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由此观之,网络文学是中国当代通俗文学的代表,而武术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新”“老”融合,二者协力,互融并进,或许会拓开一条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子。在将来的国际传播中,随着网络文学文化资本的逐渐积累和品牌价值的提升,网络文学中的武术文化关键术语也会更为充分地发挥其文化符号的作用。目前,修仙等级的概念(见表2)负载了强烈的中国文化意象,日渐成为网络文学中的重要文化符号。尤金·奈达曾言:“文化创造并赋予某些实体以重要的文化价值。文化最不平凡的特征就是:将实际并不存在的事物或概念看作是真实的,如美人鱼、独角兽、魔鬼、天使、天堂、地狱、转世、占星术、兔脚、茶叶等。”〔18〕这些意象都已然成为能够代表各自文化的符号,具备高度接受性和普适性,这也是网络文学中的武术文化符号(包括虚幻的修仙、仙侠术语)进行国际传播的最终目的。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网络文学无形中承担了传播武术文化、讲好中华武术故事的责任。以“武侠世界”为代表的北美网络文学翻译平台对我国武术文化及其关键术语的译介与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传播作用,其译介传播策略值得其他翻译平台借鉴。随着网络文学海外市场的深度大IP产业化扩展以及更多海内外网络文学翻译平台的出现,武术文化将借助网络文学的传播渠道和互联网的工具优势,发挥文化资本和文化符号的作用,从而增进民族身份的认同。
注释:
①来自武侠世界网站专栏:http://www.wuxiaworld.com/faq.html,2017-09-27.
②整理自武侠世界网站专栏:http://www.wuxiaworld.com/about-wuxiaworld.html,2017-09-27.
③节选自武侠世界网站专栏:http://www.wuxiaworld.com/general-glossary-of-terms.html,20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