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延边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幅员面积4.33万平方公里,下辖8个县(市)、66个乡(镇)、1051个行政村,在册农业人口79.4万人,占总人口的36.3%。延边州民风淳厚,朝鲜族能歌善舞,尊老爱幼,注重礼仪,崇文重教,各族群众热情好客,素有“礼仪之乡”“歌舞之乡”“教育之乡”“足球之乡”“美食之乡”的美誉。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框架来不断开展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建设,延边州依照州情,对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延边样本”。
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明确8位州级领导对口包保8个县(市),8个县(市)分别实施四套班子分片包保,主要领导包保乡(镇),乡(镇)领导和干部包村的包保责任制,指导规划整治工作,协调解决困难。一是建立投入激励机制。州财政连续3年列支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创建专项资金,各县(市)也分别由财政列支500~1000万元,本着奖励先进和重点扶持的原则,充分发挥资金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对群众积极性高、进度快、成效明显的重点村实施以奖代补,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建立资金整合机制。为了更好的求得新农村建设资金效益最大化,形成资金的整体合力,州政府在争取省级支农整合资金的基础上,要求各县(市)财政、发改以及各涉农部门紧密配合,以项目带动、产业带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支农资金整合,有效改变了以往农村环境整治多头管理、项目分散、效率不高的状况。三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将新农村建设列入全州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考核结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四是建立帮扶机制。全州安排99个州直部门和单位包保帮扶主要交通干线上的重点整治村屯,348个县(市)直部门和单位帮扶重点村,300多家企业开展“村企共建”活动。
12年来,全州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有关部署,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密结合延边州实际,始终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原则,遵循“先基础设施建设、后环境综合整治、进而建设美丽乡村”客观规律,科学谋划新农村建设布局,高位引领和提升实践水平,先后开展了270个省级示范村建设和106个省级重点村建设。12年来,全州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00多亿元,其中,争取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763亿元。先后启动实施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发展建设项目5433个,完成4973.73公里的农村道路硬化和2379处村改水工程;改扩建(新建)村部964个,新建农户围墙、栅栏438.63万延长米;修整边沟271.31万延长米;开展绿化(植树、栽花)4072.37万株,安装路灯共计3万余盏。
以环境整治工作为突破口,打造延边州新农村亮点工程。重点围绕全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结合延边实际,先后开展了“集中整治村屯环境”、“村屯环境提升”、“创建美丽乡村”等工程,精心打造新农村样板,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加快农村基础建设,创建美丽乡村,农村整体面貌实现了历史性的大改观、大突破。截至2017年,全州共创建人口产业聚集、生态环境良好、村容村貌优美、文化活动鲜明的魅力乡村62个,有475个村达到道路硬化、边沟院墙整齐化、中心村屯亮化、村屯道路绿化美化、村屯环境洁净化的标兵村建设标准,农村环境清洁率达到80%,魅力乡村和标兵村占全州行政村总数的51%。延吉市仲坪村等50个行政村被省确定为“美丽乡村”。
为了推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入,扩展工作方式方法,探索完善农村环境整治模式。延边州先后开展十佳魅力乡村、特色乡镇、美丽村官、美丽庭院、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单位评选活动,并实行政策激励。对被评为“特色乡镇”的乡(镇)政府给予10万元重奖,连续两次获得“十佳”特色乡镇称号的乡(镇)党政负责人,享受上一职级工资待遇;对被评为“十佳”魅力乡村的行政村给予5万元重奖。通过各项评选活动的开展,选树打造了一批可学可复制的典型,有效地激发了基层和农民参与热情,将提升农村环境工作触角延伸到村、到户、到人、到产业。延吉市朝阳川镇等9个乡(镇)、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等62个行政村分别通过特色乡镇、魅力乡村验收,建设成为“产业聚集、生态环境良好、村容镇貌优美、文化活动鲜明”的美丽乡村地域品牌,全州40名村干部被评为“美丽村官”。全州共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14条,创建美丽庭院3.1万户、干净人家6.6万户,图们市水口村等6个行政村纳入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和龙市金达莱村、安图县万宝镇红旗村被评为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敦化市雁鸣湖镇等10个乡(镇)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大力传承创新朝鲜族优秀文化,打造民俗文化特色品牌,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底蕴。一是打造演艺品牌。密江村、东光村等民族村先后成立“民俗表演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表演。二是打造文化品牌。大力推进非物质文件遗产传承利用,命名了22个非遗项目传承基地和12个展示点,公布了134名代表性传承人,并通过刀画、民族乐器现场制作、开展传习活动等形式,充分展示延边民俗文化魅力。三是打造传统民居品牌。加强特色村寨保护和建设力度,突出朝鲜族特色民居和标志性建筑物特色,规范建设一批具有朝鲜族民俗风情、生产发展、村容整洁、服务配套、民族和睦特色村寨村。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等8个村入选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名录》。四是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珲春大荒沟、汪清东满密营等一批红色主题旅游文化园区。
以延边魅力乡村建设为载体,开展多种类型新农村旅游示范村打造,利用农村文化习俗、产业基地以及乡村田园风光,发展民俗旅游、体验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一是农村生态保护型。敦化小山村、腰甸村、图们河南村、和龙市太兴村、龙兴村、珲春孟岭村等在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上,推行绿色文明生活方式,倡导可持续发展,逐步引导村民转变生活观念,打造以观光、采摘、体验田园生活为主的农业生态文化。二是名景古迹挖掘型。安图县以长白山沿线为主攻方向,打造中国朝鲜族第一村、福满生态沟、石门镇茶条民俗风情园等。珲春市防川村利用“一眼望三国”的独特区位优势,发展生态观光游、休闲度假游。三是传统村落整理型。图们市白龙村积极传承本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耕舞”,与本村的朝鲜族“百年部落”合作,通过表演“农耕舞”“刀舞”等方式,开发本村旅游资源,形成了边境风光和朝鲜族民俗文化相融合的“农家乐”旅游产品。四是历史名人弘扬型。龙井市明东村,大力弘扬朝鲜族的著名诗人尹东柱事迹,大力整治村屯环境,提升基础设施,精心打造民俗文化展示景点,发展红色文化游和朝鲜族民俗游。五是乡村旅游打造型。龙井市仁化村,积极抓住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打造仁化朝鲜族风俗村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延吉市春兴村通过招商引资打造一个集休闲、度假、娱乐、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六是民俗文化传承型。和龙市金达莱村和光东村将新建房屋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房屋外观全部统一成飞檐翘角式朝鲜族传统民居风格,同时在围墙改造中,聘请设计师进行专业设计,着力打造朝鲜族村屯民俗特色。选拔有文艺特长和了解朝鲜族特色饮食文化的农民,组建朝鲜族民俗文艺表演队,修建朝鲜族民俗餐厅,开展民俗文艺演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朝鲜族文化传承展示游。延边州建设发展了30多个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民俗文化旅游村,其中安图县红旗村等6个村入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这些村屯星罗棋布,分列在公路线、旅游沿线、边境线的重要节点上,通过民俗文化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树立了新农村建设典范,并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