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阴影下的养猪业

2018-12-04 10:30孙洁
中国农村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泔水调运屠宰

文/本刊记者 孙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猪国,也是猪肉最大的消费国。猪瘟的发生不仅给猪场带来巨大损失,同时,也让生产者意识到生态养殖的重要性。希望在有效控制猪瘟疫情的前提下,生猪行业能够尽快完成产业升级,向产业化和生态化发展。

8月份以来,非洲猪瘟病在我国各大省市相继发生。截至11月5日,共发生疫情57起,累计扑杀生猪达47万头,除港澳台、青海、海南和新疆外其它28个省(市、区)生猪跨省调运被全部暂停,现在全国生猪跨省运输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通过扑杀、停调等方式,目前发生的疫情均已得到有效处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说,但从长远看,由于非洲猪瘟传播途径的复杂和污染源的多样,不排除有新的疫情发生。

“我国生猪养殖密度大、养殖单元多、规模化程度低,活猪长距离调运频繁,消费者普遍喜食热鲜肉,这种养殖、流通模式和消费习惯均不利于疫情防控。”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这样说道。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养殖国家,生猪存栏量超过5亿头,占世界一半以上。猪肉是我国居民的主要蛋白质来源,猪肉消费占到总肉类消费60%以上。非洲猪瘟的发生,给中国的生猪养殖业带来很大冲击。

中小散户为主的养殖模式将被改写

“非洲猪瘟虽然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但该病由于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发病率、死亡率高,疫情早期发现难、预防难、根除难,防控难度极大,一旦发生对生猪产业威胁巨大。”农业农村部畜牧局相关负责人说,非洲猪瘟对生猪生产危害重大,被称为生猪养殖产业头号杀手。

在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之后,相关管理部门采用了封锁、无害化处理、消毒等措施,封锁区暂时不准动物进出,期间若无新增疫情,6周可解除禁运,但仍不能跨省调运。另外,出现疫情的场舍,6个月内不能养猪。

事实上,除了启动应急措施,养殖场在建造之初就应考虑到疫病等情况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在我国当前的生猪养殖产业中,打着“生态养殖”名号的并不在少数,然而,大部分养殖场的做法似乎还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把精力投入在防疫的事项上。生物安全在养猪体系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是决定猪场是否健康、是否盈利的关键指标。“养猪企业在疫病防控要从过度依赖疫苗、药物转向生物安全防控,从猪场建设项目选址开始到猪场设计、现场管理等全面系统构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布瑞克农信集团研究总监林国发说。

10月29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规模化猪场和种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切实保护中小规模养猪场(户)利益的前提下,加快推动“两场”周边中小规模养殖场(户)逐步弃养、退养,构建周边地区生物安全屏障。

从我国目前爆发的案例来看,发生疫情的基本上都是中小散户养猪场。泔水喂养、卫生条件差、没有任何防范措施是中小养猪场的共同特征。虽然国家及多个省区市明令禁止使用泔水养猪,但仍存在小部分的“泔水猪”市场。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泔水猪”养殖成本远低于饲料猪。为了图方便,散户都未对收集到的厨房剩余物进行熟化,这导致厨房剩余物有害病菌、病毒未能有效灭活,从而增加了猪群感染疫情的风险。

分散的中小型家庭养猪场逐步被淘汰,不仅仅是因为泔水喂养、卫生条件差、防控措施差。这种养殖模式在生产技术上落后,养殖行业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都无法推广,造成了该模式生产成本高、品质差。只能通过泔水喂养、省掉防御措施来节省成本,安全隐患极高,无风险时短期得益,一出风险就毫无招架之力。

中小养猪场确有弱势,但并非都要发展大规模标准化的养猪场。一些在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技术做的比较好的综合性生态农庄也是一种发展模式。当然生态散养比规模养殖同比需要更大的场地,因此不会是市场的主流,但是非常适合通过一二三产联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模式,从多途径提升一产的价值。

9月13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64号文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省份及其周边省份的养殖场(户),不得使用泔水饲喂生猪;其他省份的养殖场(户),不得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泔水饲喂生猪。

“在全面禁止厨房剩余物用作饲料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一方面要减少厨房剩余物量,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导厨房剩余物转为他用,比如生产有机肥等。”林国发进一步说道。

在中小散户占据着国内生猪供应的半壁江山的当下,《通知》和《规定》的出台意味着今后将淘汰掉很大一部分猪场,中小散户的生存空间会进一步压缩。同时,也不难看出,规模化养殖和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将是下一步生猪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伴随低端产能的出清和政策的引导,生猪养殖行业,尤其是大规模养殖场将凭借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迎来一轮新的发展契机。

呼唤行业转型升级

有数据显示,每年我国省际之间调运猪肉126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4%。研究表明,活畜禽长途调运是引发动物疫情传播的重要原因。限制活畜禽长途调运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随着调运的受限,供应链环节也面临新的改变。

按照目前疫情演变形势来看,疫情将很有可能较长时间出现在不同的产销区,为防控疫情,限制活猪调运是必然做出的决策。随着生猪跨省调运受限,在产区,生猪被迫压栏,本地缺乏消化能力,而本地又没有足够屠宰能力;在销区,猪肉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当地的部分屠宰产能也无法得到合理利用。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种情况下,流通领域主导权将更多地向屠宰场倾斜,肉类的冷链物流发展将迎来机遇,猪肉供应链将面临由“调猪”向“调肉”转变的大变革。

也有人认为,推进生猪屠宰冷链发展本就是生猪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受这次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国内将加速生猪屠宰冷链的发展,尤其是东北地区。

“参考2014年禽类H7N9疫情爆发以后,国家积极推进冰鲜鸡和冷冻鸡的发展,虽然改变了原有活鸡交易的模式,但在有效控制H7N9疫情扩散、确保食品安全、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带动冷链产业投资建设、培育品牌企业等方面功不可没。”林国发说。

他表示,大力发展冷冻肉和冷鲜肉,积极推进屠宰冷链产业,可以将不安全的猪肉控制在屠宰环节,而且培育大型屠宰企业,也方便主管部门对猪肉生产进行监管,减少不安全猪肉流入市场的情况。同时,也有利于国内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屠宰产业及冷链产业的发展。

随着冷链物流技术的进步,再加上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健康,这都为冷鲜肉、冷冻肉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不过,完备的热鲜和冷冻配送能力、均衡的屠宰产能,以及对冷冻肉的消费者需求偏好等,都需要一个过程来对接。

猜你喜欢
泔水调运屠宰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舰载机典型调运方案推演与时序优化
预防牛长途调运应急反应探讨
生猪 养殖利润可观 屠宰盈利不佳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吉林:全面禁止使用泔水饲养牛猪
山西:举报违规使用泔水喂猪者奖励3000元
治理“泔水猪”乱象需多方施策
考虑多次往返配送问题的抢险救灾物资调运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