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皓 胡竞予
摘要:2015年国务院在常务会议中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该文件的核心精神是要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大学生群体则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大学生创新创业对完善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促进社会资源纵向流动以及扩大就业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新形势下,需要积极分析如何结合新媒体的发展进行大学生群体创业创新训练,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正确引导本科院校中的大学生群体开展创业创新项目,启发当代大学生群体产生可持续的创业创新思维,这是当今高校教育中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训練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8-0011-03
在高校本科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的趋势下,大学生群体就业难的问题亟待解决。在诸多应对方案中,自主创业不但能够缓解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同时也不失为一种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了自主创业的大军中,并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地摸索前进。与此同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已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高等教育只有适应新常态,及时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类创业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进程,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一、新媒体技术发展对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影响及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优势
1.新媒体技术发展对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影响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7年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统计,截至2017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7.24亿。庞大的用户群体为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数字网络和移动通讯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正日趋成熟,并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校大学生群体因有较多空闲时间以及具有求新好奇等心理特点,于是成为了广大新媒体用户中较为活跃的一部分。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新的变革,这同时为他们获取创新思维、开拓创业途径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
2.新媒体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优势
当代大学生对于新事物有着极强的学习与适应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QQ、微博、微信等软件现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可以尝试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训练之中,这是一种新的途径。相较于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新媒体技术拥有以下几种优点:
(1)形式多样。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受篇幅和媒介的制约,可以将文字、音频与图片融为一体,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充实具象,更有吸引力。
(2)互动及时。新媒体克服了传统媒体线性、单向滞后的缺点,将受众群体在信息传播中由曾经的被动接收地位彻底转变成平等的交流方,实现了双方乃至多方的即时互动,这使信息传播更加便利及时,也便于商家及时得到顾客的反馈。
(3)信息共享。新媒体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许多先进前沿的科学技术与理论将不再是高等教育者的专享,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资源。信息共享对各部门、各行业间无论是工作方面的合作,还是科研方面的数据需求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平等交流。新媒体打破了传统自上而下获取信息的方式,侧重以“个人”为中心实现平等交流。受众群体将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方,他们可以不被时空限制,通过各类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达到多方的信息互换。
新媒体不受身份的约束便可获取海量的新资讯,适应了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独立探索,强调标新立异的特点。这些便利条件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与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与完善,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搭建了一个便捷有效的新平台。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1.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易受到误导
新媒体时代下,海量的信息真伪并存,而较多的大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无法正确分析辨别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他们的许多能力还有待提升。一旦接受错误的信息,便可能会使年轻的大学生在创业观念上受到不利影响。一些大学生由于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在创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盲目投机、跟风创业甚至被诈骗的情况。如果创业失败,将会极大地打击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2.大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一定程度受到限制
新媒体时代下,学生更倾向于在虚拟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大学生的某些创业想法与创新思想也在此列。新媒体环境虽然有效地提供了学生交流的平台,但许多大学生因过于沉迷虚拟世界而不愿或不敢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现实表达欲望。再加上创业条件的限制以及对创业风险的畏惧等因素的影响,较多的大学生不会积极去实现自我的创意,将美好的创新思维停留在脑海之中,他们来之不易的创业火花也随之被湮灭。在没有外界的支持与指导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想法将很难转化为创业成果。
3.高校教育理念未做到与时俱进
虽然国内高校正在逐渐加大力度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但由于历史观念、固有机制、资金扶持等因素的制约,诸多高校尚未形成支持创新创业、尊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这也导致学生的创新创意不能及时与现实对接,致使创新创意转化为创业项目的比例较低。目前,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只是停留在开展创新创业相关讲座的阶段,并未有效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培训。因为教育理念落后,教育资源匮乏,许多高校未能对学生做好积极有效的实践指导教育。
4.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不彻底
因为高校培养方案的缺陷,加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仍不够丰富,很多高校未能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到本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去,这使得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同传统教育体系的融合度不够高。且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还不够完善,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机会真正接触到创新创业的实质内容,无法接受到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深入改革,改变传统教育方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依托互联网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促进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高校面临的首要任务。
三、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
1.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放眼全球,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现均已形成完备的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制,其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参与程度令人欣喜。国外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做法可以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以美国为例,美国为了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法律保障,制定完善了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建立起了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经过近70年的发展,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至研究生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链已在美国形成。同时,美国大学还设有创业学专业。大学教授、资深专家、风险投资家、企业家、创业者、政府官员等优秀社会或教育工作者均参与该课程的教育与指导工作中。据统计,美国大学总计开设2200多门创新创业课程。另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也为美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立体式的教学机制。以理论课程为基础,案例分析增加创业经验,仿真模拟检验理论内容的三角形式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为美国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
2.构建高水平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无数的就业创业交流渠道被搭建起来,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等问题制定了新形势下的全新解决方案。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便捷性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营造出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新时代的大环境。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将“互联网+”的经济模式融入到自身的项目中,以谋求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以互联网阵地为中心,充分运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与“互联网+”时代的便捷,结合自身教育情况,构建高水平互联网平台,以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水平。
3.教育从业人员要树立新媒体时代下的创新创业观念
新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参与媒介迅速被淘汰,互联网等新媒体已成为新环境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媒介。将新媒体创新创业的精神融入传统教育模式中,高校需要从学生出发,立足新时代环境,把握好思想转变优良期,改变观念,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入手,促进与大学生群体建立良性互动关系,加深了解,深入交流。把握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思维动向,才能更高效地进行交流。建立与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关系,才能更好地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方式,才能构建出更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网络教育平台。
4.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立足新媒体环境现状,妥善利用新媒体环境优势,开展并宣传高校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运营校园媒体、改善校园网络环境,营造“人人参与创新、多多实践创业”的良好氛围;评选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并借助新媒体进行宣传,促进大学生开拓创新思维;创建本校学生创新创业论坛、贴吧、微信群等,促进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思考的互相交流,倡导创新创业相关校园文化,立体式地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进步。
四、新媒體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展方式
(1)高校可邀请优秀创业团队或组织成功创业的杰出校友在校园内举办经验分享交流会。新媒体时代同样也是思维大爆发的时代,前人的经验,能启发后来者的思维,此类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群体对创新创业的多样化想法,在校园中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2)高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课程及相关各类教育培训。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授给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引导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想法的探索,指导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参与和组织,使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过程和目标有一个全新系统的认识与理解,为在“互联网+”时代下打造新媒体创业精英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3)高校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新媒体创新大赛。如PPT制作大赛,APP设计竞赛等比赛活动,这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技能,使新兴的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学习乃至日后进一步研究的好帮手;并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在学校各部门的支持下成立软件学习小组、创新俱乐部、创业社区等学生社团组织,增强学生群体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为未来的各项创业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4)高校可以开展并宣传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高校的工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上新媒体传播平台为依托,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宣传。大力倡导科技创新型校园文化,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通过高校合理的统筹策划安排,将新媒体平台模拟过程转入线下实际操作,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并鼓励学生群体对各项活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以此为依据改良活动内容,从而实现线上互动性与线下可操作性的交互融合,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5)学校和社会要共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与专业化的学术氛围。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使大学生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大胆发言,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深入、全面地了解大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想法与相关看法,培养大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挖掘其潜在的创业能力,及时实际地为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想法产生和实际创业活动中的各种需求做好后勤工作。积极构建高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策划并举办相关赛事,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高校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当前大学生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就业具有的诸多特点,不断进行归纳与总结,同时针对遇到的不同问题提出更多样化的培养方案,引导学生群体自主选择合适的创业活动,充分融合各类新媒体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借助网络发散学生群体的新思维,并运用于创新创业活动中。采用将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培养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群体积极将创新创业活动融入到当前“互联网+”的大环境中去。高校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对生产力的深刻影响,适应就业形式的巨大变革,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创新创业活动带来的便利条件,使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在高校落地生根,不断发展。
(责任编辑:朱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