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亮
面对当前的小学生,不少同事发出“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的感叹,也就是说,越来越难教。为了能让孩子们喜爱我教的科学课程,近年来,我对中、高年级小学生,分别采用了在黑板上画五角星、加分的方法,在一段时间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后来,我又增加了按五角星个数、加分数来换礼品的策略。(我购买礼品的钱,均出自所教班级学生课外捡拾饮料瓶、酒瓶和易拉罐,卖废品所得少许资金,以及辅导某些学生在杂志上发表科技小论文所得稿酬的一部分。)果真,“香花之上,必有彩蝶”,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奖励发挥了较好的激励作用。不过,到了近两年,我发现情况逐渐有所转变。
记得有一回,我像平时那样,拿出自己事先采办的小文具——丑小鸭橡皮、温度计造型的尺子,打算跟符合条件的孩子进行“买卖”(交换),兑现我的允诺。
当时找我“购物”的是一个伶俐乖巧的小女孩——她常常在科学课上踊跃答问,在课余时间自己也动手做过不少科学小实验,并积极撰写了一些科学小论文。她才思敏捷、文笔生动,是四(8)班首位可以“购买”科学礼品的同学。不过,她望着我采办的礼品,瞧瞧此,瞄瞄彼,似乎很难挑选。
发现她很尴尬的神态,我好生纳闷,若是其他小朋友,早就欢呼雀跃,开开心心地选定奖品了,她缘何如此麻烦?于是我问:“洋洋,对这些礼品,你想要哪个?”
洋洋支支吾吾,十分困难地蹦出一句话:“张老师,这些奖品我都不想要。”
“那你想要啥礼物呢?”我略觉诧异。
“老师,您可不可以奖我一架宇宙飞船模型啊?”
哦,宇宙飞船模型,好厉害,真有点得寸进尺,倘若每人送一架宇宙飞船模型,那我确实承受不了啊。尽管我这样暗想,却怕伤情面,仅仅和稀泥:“那你确信爱上宇宙飞船了?”
“嗯,我最爱看有关宇宙飞船的书了。我长大后,也要像航天英雄杨利伟伯伯那样当一名航天员。”洋洋满面荣光地说。
“可以,那你今天姑且不换礼品了,老师再思量一下。”我先选用“权宜之计”。
返归办公室,我脑海中浮想联翩。这些礼品,固然均为我谨慎采办的,然则随着物质、精神层次的提升,它们对小学生的磁性可在逐渐弱化,身为老师,该怎样对待呢?洋洋的奖品,如何处理呢?我不免有些疑惑起来。
不久,我通过互联网,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网站上找到了“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活动”页面,同时也找到了“纸宇宙飞船模型”折法指导PPT。这让我茅塞顿开,马上把该PPT下载下来,若算作礼品赠予洋洋,不知结果如何?
次日,我请洋洋到办公室,给她播放了该“纸宇宙飞船模型”折法指导课件。果真洋洋满面欢欣:“太棒了!张老师,这件礼品我可喜欢啦!”
我让洋洋告诉我她的QQ邮箱,然后我立刻发了过去。“这可是我悉心为你打定的一件礼品。”我对她说。
洋洋高兴极了:“张老师,您太厉害了,真的,里面啥都有!”她边说边蹦蹦跳跳地离开了我的办公室。
望着洋洋离去的身影,我考虑:下载、上传、发送,寥寥几分钟时间,即大功告成,无需消耗分文,而学生可谓喜出望外,小文具发挥的作用岂能相提并论?
小朋友们到底醉心啥样的科学礼品呢?我决定认真剖析一番。
通过互联网搜索,我发现中国幼儿园和小学老师奖励孩子,一般都是采用小红花、五角星等,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可以兑换小礼物。这样的奖励固然有些用处,但是显然缺乏引导性,物质奖励很大程度也不利于孩子产生内在驱动力。
西方国家小学教师的“奖品”并不限于奖状或者口头表扬,而是丰富多彩,花样繁多。以下这些“奖品”,或许我们不能完全借用,但仍会有很大的启发:
让学生和他最喜欢的人一起吃午餐;
教师给学生的家长打表扬电话;
使用彩色粉笔;
给图书管理员做帮手;
邀请其他班的一个朋友来班里共进午餐;
按自己的意愿换座位;
跟老师共进午餐;
在游戏中做主持人;
读书给低年级的学生听。
与物质奖励相比,这些精神奖励更注重责任感、荣耀感、集体荣誉、成就感和自主选择,意在帮助孩子建立内在驱动力。可见,送小学生礼品也是有讲究的。
有一回讲完新课,剩下十分钟,我特地和班上的孩子们唠嗑:“你最喜爱啥样的科学礼品?”起初,他们还比较纳闷,但当我说了给洋洋奖品之后,他们的思路就被开启了。
“张老师,听说您有很多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视频,可不可以作礼物送给我们?”
“张老师,您能否赠我一本《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
“张老师,您能不能领着我进行一次科学小觀察?”
“张老师,听说您有不少近几年的‘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资源包制作、利用视频,可不可以作礼物送给我们?”
“张老师,您可以跟我唠唠嗑吗?”一个儿童果敢地道出了自身的意见。
一语惊醒梦中人,而我从中探求着一块块“金玉”。
又一个新学年姗姗而来,开学首课,我就正式向宝贝们推出了本学期的科学礼品条目:
一本科技创新杂志(如湖南省《科学启蒙》等)一个月的阅览权;
一件科学用品(3D眼镜、验钞机等);
一个发明与创新PPT;
一段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视频;
为全班同学献上一个科学小魔术。
学生们看到这张奖品单,目光较从前都有了明显改变,他们一个比一个欢乐。
奖给小朋友们礼品,这仿佛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仍然合适我们专注去做。当一件件小物品不能再满足小宝贝们的期望时,站在不同立场看看,会让我们对小孩子有更多的体会。教师对儿童们的想法要洗耳恭听,唯有宝贝们钟爱的,方为完美的。
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想着为学生安排怎样的教学步骤,或是为学生制造怎样的教学情境。其实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这是宝贝们笃爱的吗?宝贝们会采纳吗?是宝贝们认为有趣的吗?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的“蓬头稚子”,是一张张鲜活的面容,知晓用“蓬头稚子”的眼光来反省我们的“传道授业”,有望带来更多的收获、创新与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