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信息平台成为当前主流的沟通渠道,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便捷体验。移动信息平台有效克服了时间、空间和硬件设施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从事事务管理。文章对移动信息平台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管理进行了实践探索,以期使高校图书馆服务效率得到质的提升,真正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目标。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9-0097-03
关键词:移动信息;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实践探索;目標
高校图书馆在我国知识传播与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师生提供交流、讨论、学习的空间,使知识实现有效互通[1]。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采用“人工为主,信息为辅”的管理模式,图书借阅、新书购置、图书登记和信息反馈大部分都依赖人工方式完成,这给图书管理人员带来巨大压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图书馆的运行效率。因此,借助移动信息技术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率至关重要,学生借助自己的移动设备就能完成基本的图书事务,不必花费时间在图书馆排队等候,有效节约了学生的宝贵时间。移动信息平台对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效率大有裨益,高校图书馆需要做好对移动信息技术的引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
1 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介绍及具体实现过程
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效率的高低,更多地体现在功能的实现上。只有让图书馆花费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能正常运转,才能让全体师生从图书馆获得更多知识,享受到高效的服务质量,这就需要图书馆全面深入剖析其基本功能及实现途径,明确图书馆服务管理效率有待提升的内容。
1.1 高校图书馆基本功能分析
高校图书馆基本功能可以划分为三种,即“图书馆—师生”功能、“图书馆—图书管理员”功能和“图书馆—图书采购科目”功能。首先,第一种功能主要是图书的借阅、查询和归还。传统图书馆一般通过借书证或校园一卡通,通过信息录入设备将图书信息注入磁卡中。但是,该模块功能需要借助图书馆PC机和RFID扫码设备,需要学生到图书馆才能完成[2]。第二种功能主要表现在图书的具体管理与信息登记,图书管理员需要对馆藏图书的使用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明确图书在图书馆的划区和具体位置,同时对新购图书完成项目分类、登记入库、条码粘贴等。第三种功能就是对图书馆的图书进行补充完善,将一些优秀图书、出版年代新的图书纳入图书馆馆藏,对一些残缺不全、内容陈旧的图书进行更新换代。其次,图书馆要针对师生实际需求购置图书,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图书馆基本功能如图1所示。
1.2 高校图书馆基本功能的实现途径
图书馆的三种功能所依赖的条件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以人工为主、以信息技术为辅实现[3]。首先,“图书馆—师生”功能需要管理员和学生共同完成,缺一不可。学生在查阅所需书籍时,需要进入图书馆内网才能完成信息查询。然而,图书馆所提供的机器设备是有限的,学生只能排队使用PC机。这种问题在借书高峰期尤为突出,大大制约了借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学生在挑选好所需图书后,需要在图书登记区将图书信息录入卡内,这就必然会在登记区产生拥堵,给管理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其次,“图书馆—图书管理员”功能需要管理员完成对馆藏图书的登记、将师生所借图书摆放到规定区域、新书籍录入图书数据库、对图书情况进行归纳汇总等。这些基本功能都需要管理员人工完成,只有在图书归还时才会应用射频技术。最后,“图书馆—图书采购科目”功能依赖图书管理员对全年图书借阅情况和馆藏图书情况的分析统计,并制订出下一年度图书采购计划。该模块功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所做的决策不能完全代表全体师生的意愿,具体实现途径如图2所示。
2 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效率面临的困境
图书馆服务管理效率对图书馆来说至关重要,它影响着师生对图书馆的使用体验和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只有明确当下服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图书馆才能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笔者通过对传统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的分析,得出以下图书馆所面临的具体困境:第一,图书管理员涉及领域较大,图书馆管理任务繁重。传统图书馆都是围绕管理员开展工作的,只有管理员的充分参与才能完成正常的运转。然而,由于图书管理人员数量和精力是有限的,他们只能按部就班地进行图书管理。这种问题必然会导致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不能很好地满足师生对图书馆的需求。第二,信息技术渗透不够全面,没有充分发挥其便捷性的特点。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大大提升了工作管理效率,也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目前,在图书馆服务管理中只是单纯地应用到射频枪、射频码和图书管理数据库,集中体现在借还书流程中,对其他方面渗透得不到位,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使用体验。因此,信息技术要贯穿于整个图书馆管理,从图书入库到图书查阅、从信息登记到意见反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图书管理员”角色,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提升图书馆服务效率。第三,学生查阅和预订图书不方便,时间利用率不高。目前,图书借阅和查询都需要在图书馆内完成,空间约束性对学生来说极为不便。学生不仅需要到图书馆查询所需图书,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学生在查询时也会出现没有所需图书或已被借出的情况,让学生白跑一趟。因此,图书馆需要完善移动信息平台,让学生借助该平台就可以查询所需图书并进行预订,大大提升了借阅效率。第四,学校师生较少参与图书购置,图书供求不能达到良性平衡。图书馆的立身之本是为了传播知识,让师生能从中获取到所需信息。图书馆图书购置应以师生为主体,根据他们的需要购买图书[4-5]。然而,目前图书采购权多集中在图书管理员身上,只能由他们决定下一年度订购图书的类型和数量。由于他们依靠的是管理图书的经验和对师生借阅的主观推测,因此他们的订购决策不能代表全体师生的实际需求。要想更好地使师生从图书馆服务管理效率中获益,图书馆就必须以师生实际需求为指导,更加科学地采购图书。
3 基于移动信息平台优化服务管理效率的具体措施
3.1 构建掌上图书馆,实现图书查询和网上预订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较为普及,它覆盖了将近100%的人群。因此,构建掌上图书馆,使学生借助手机图书馆APP或微信公众号,就能对图书完成查询和预订。图书馆要实现移动端与PC端数据库的共享,学生在移动端就能完成基本的信息查询。学生将所需图书名称填写到移动信息平台上,该平台对查询信息进行初始化,以规范的格式上传给图书馆服务器。服务器对请求信息的获取完成Web层、sercice层、dao层数据调用,将查询到的图书信息反馈给手机端。这时,学生不仅可以看到所需图书的具体位置,还能查询到剩余数量,并且能够在手机端完成对图书的预订。例如,某学生想要查询《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时,他只需要填写图书名称和图书所在类别等信息,将其提交到服务器。服务器通过SQL语句“select*from图书类where bookname=‘中华上下五千年”查询所需图书。同时,学生想要预订所需图书时,只要将个人有效证件号码上传给服务器,图书数据库会将该图书锁定至指定个人,学生可以在有效期限内到图书馆借阅该图书。这项功能不仅能让借书更有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图书馆员查询图书的工作压力。具体功能实现流程见图3。
3.2 借助移动信息平台完成图书借阅
在成功预订图书后,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完成图书借阅。在学生通过射频器和PC终端完成图书信息读入时,会出现排队等候的情况,影响借阅效率。借助移动信息平台后,学生利用APP或者响应式网站,通过手机AR功能读入信息,将该书记录在个人名下。此时,该平台将图书数据库信息由在馆设置为借出,实现图书信息的正常互动。该信息平台具备实名制的功能,能够将信息具体到每个师生。如此一来,学生就不必排队在借书卡中读入信息,节约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3.3 应用移动信息平台完成图书登记与使用情况的录入
对新书信息的登记和对馆藏图书情况的录入,是图书管理员的主要工作,也是较为复杂的工作流程。传统图书馆对新书的登记是在射频器和PC终端上完成的,而应用移动信息平台就可以由多个管理员共同完成,不必受硬件设备的约束。它的基本功能和借阅图书功能类似,图书管理员以admin身份进入系统,通过手机AR扫描技术完成对图书信息的录入。此时,图书管理数据库完成对该数据的更新,将其纳入馆藏图书中。管理员在对馆藏图书使用情况进行录入时,传统方法是两个管理员依次对图书进行信息登记,用文字记录其基本情况。这种方法不仅会降低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在记录信息时也会花费大量时间,影响图书馆的管理效率。而应用移动信息平台后,图书管理员只要进入“图书使用情况”模块,系统会自动提供多种图书情况选项供管理员选择,管理员只需通过扫描图书码并选择具体选项就可完成信息录入,大大提高了录入效率。
3.4 应用移动信息平台搜集师生需求信息
移动信息平台最大的优势是普遍性,它涵盖学校的每位师生。师生可以借助移动信息平台,将个人对图书的需求信息和所属类别上传到服务器,通过后台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完成信息登记。图书管理员通过查看师生的图书需求数据库,明确师生对哪些类别图书的需求程度高,根据师生需求制订下一年度的图书采购计划,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
4 结语
移动信息平台对优化图书馆服务管理效率起着关键作用,既方便学生查询、借阅图书,又减轻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并且能够很好地指导图书采购和需求信息获取,让图书管理更加科学化。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把移动信息平台融入图书管理工作中,真正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贾国祥.基于3G手机移动学习平台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53-56.
[2] 吴雪映.RFID技术应用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转型[J].图书馆杂志,2012(11):51-52.
[3] 姚秀敏,路程.我国图书馆服务管理战略的内涵及其实施[J].图书情报知识,2002(2):23-25.
[4] 宋娟.圖书馆理念下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管理观察,2013(21):78-79.
[5] 周耀.微信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4(3):3-5.
(编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