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成
摘要:技工院校学生要想成为未来的高技能人才,除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外,日常生活守则遵循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也尤为重要。本文就学生日常行为的塑造从日常行为素质的习得和思想行为意识上的规范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学生可以通过行为和思想上的不断强化,最终实现行为与思想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标。
关键词:行为素质 不良习惯 建立与培养
技工院校担负着向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高技能人才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外,还应具备较高的行为素养。也是就说,我们对人才的评价不仅靠单纯的知识掌握来判定,还要依据他们日常生活的各种丰富的细节来评价。技工院校学生是准社会人,要想成为未来的高技能人才,除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行为素质。
一、技工院校学生日常行为素养的现状
当代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面貌总的来说是在进步,但是由于技工院校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而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发展,又让学生面临着价值取向与利益取向的矛盾挑战,加之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某些脱节等原因,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呈现出“老”问题严重化和“新”问题的不断出现的状况,学生不良行为素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技工院校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其并非源于智力原因,而在于一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想着课堂之外的事,注意力分散,难以专心听讲,课后不复习,不及时地巩固上课所学的内容;考试时,总想打小抄、偷看其他人答案,或者满不在乎地蒙题,对考试不重视,不在乎自己成绩的高低;学习随大流,别人不学习,自己也跟着玩,甚至还会嘲笑埋头学习的好学生。这种不好的学风造成越来越多的学生不爱学习。此外,随着手机上网的普及,许多学生不分昼夜地玩手机,将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用在手机上,造成作息时间混乱。这使得很多学生白天上课睡觉,精神状态欠佳,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没有长进,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2.缺少健全的道德行为习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满足,使孩子产生骄纵心理,形成任性、蛮横的不良品质;在生活中缺少礼貌礼节,不懂得尊重别人,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缺少宽容心和同情心。还有很多学生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任何事情不感兴趣,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不愿意为班级付出,不在意对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的维护,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3.缺失健全的心理素质
据有关问卷与调查,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不容忽视,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考试、人际交流、青春期心理适应等方面的困扰。在遭遇挫折或者不满的时候,他们常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去解决,打架、发泄性破坏时有发生,少数学生甚至发展到违法犯罪、自杀等行為。很多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不能正确对待,不好意思去做心理咨询,自己钻牛角尖,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技工院校学生不良行为素养形成的原因
造成技工院校学生不良行为素养的原因有很多,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缺失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没有掌握先进正确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对孩子娇生惯养,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不给孩子独立锻炼的机会,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弱。还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管不问,出现问题,就采用暴力的方式解决,使孩子的叛逆心理越来越重。还有一部分学生,家庭出现变故,例如离异、丧偶或在外地工作。父母双方不管孩子,致使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生活中的问题。
2.学校教育不当
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教育不可能面面俱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会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忽略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对一些学生成绩差的学生,有些学校往往是放任不管,不注重对其引导教育,使学生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没有正确认识。部分教育工作者缺乏爱心,对学生没有耐心,不关注学生的心理,采用不合理的教育手段,伤害到学生的心灵,致使学生更加叛逆,故意犯错。
3.学生自身因素影响
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还来自于学生不良的心理支配。很多学生做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受到他人批评时,不能正确对待,反而认为他人不能理解自己。受这样的心理支配,他们常常做出与他人对立的行为,形成更多的不良习惯。
三、学生日常行为素养理念的定义
1.学生日常行为素质的培养
(1)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可归纳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划,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律性差,学习方法不合理等。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技工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应首先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帮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帮助学生对其所学专业进行规划,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其次,要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守纪,自主创新的意识。在教学中多采取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形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有效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学校教育人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也要注重生活习惯的培养。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普高热”持续升温,严重影响了技工院校的招生生源,并且生源质量不高。我们面对学习基础薄弱,个人素质较低的这样一个群体,不仅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日常品德、礼貌礼仪、纪律作风和行为规范的培养。为此,要从新生入学抓起,通过军训、《学生手册》及校规校纪的学习,让学生明确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在日常管理中,开展诚信教育,加强考风考纪,严肃查除违法乱纪行为,使学生养成自我约束、遵纪守法的习惯,通过课堂、课外活动、宣传栏形式等强调学生的“坐、站、行”,规范仪容仪表,从点滴细节中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行为规范》,开展班级行为规范评分活动。学校可定期举行仪容仪表规范月活动,进行仪容仪表检查,着重加强学生宿舍卫生与纪律检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与作息习惯,定期组织学生到福利院、敬老院献爱心,响应低碳、一物多用、爱心捐赠、文明离校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习惯意识,让学生从容自信地走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
2.学生思想行为素质的培养
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的文明道德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要成为一个文明的社会人,首先要成为一名文明的学生。
(1)学生文明行为素质的培养。加强德育课的课程建设,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要把德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且要摆到最重要的位置,通过整合教学资源,进行课程改革,充分挖掘和发挥课程对学生行为素质的潜移默化作用。其次是发挥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的作用,通过讲座、报告、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自觉养成文明的行为素质。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学生心理行为素质的培养。现代的学生由于受到不同层面的影响,心理抗压、抗挫能力不强,由心理问题引发的严重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四、学生日常行为素养理念的建立与培养
1.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
技工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学习和生活上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自身无法克服,导致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困扰他们正常学习和生活的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惑,对于一些心理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避免出现严重的不良行为,从而改善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提高学生心理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乐观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是成功事业的中流砥柱。现代社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挫折也就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学生有健康的人格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因此,在日常素质教育中,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教师可通过案例、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看待挫折和失败,鼓励学生堅强面对困难,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学生自身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客观评价自己,对自己的不足及时地学习调整,不断改进自我、完善自我。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人的一生有很重要的影响。技工院校学生要不断加强人品的自我修养和塑造,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不断完善自我,要不断给自己充气、加油,把好的做法坚持下来,让这些成为自己的好习惯。只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促使自己成就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