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姑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起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实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概括能力的教学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以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内容为例,从创设阅读情境、善于提出问题、指导精读方法、开展阅读训练四个方面入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苏教版
一、创设阅读情境,唤起阅读欲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多媒体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紧密贴合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理解文本有所启发,从而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一曲《好汉歌》,吸引学生的关注,并让会唱的学生一起跟着哼唱,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此之后,教师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有关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片段,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林冲的好汉形象,进而唤起学生想要阅读文本的欲望。此时,教师再让学生阅读文本,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入地感知林冲的形象。通过在阅读教学中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内容形成形象感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二、善于提出问题,活跃学生阅读思维
阅读能够促使小学生联想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并且还能使他们对文章内容产生出不同的见解,对此,教师应当从正确的方向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这一过程中,尽可能不要阻碍学生自我思考。同时,也不要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盲目地否定,以免打消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尊重他们的意见,多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鉴于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路,将课文的讲授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在自然段的分析环节中,可要求学生多提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当耐心地进行解答,并通过反问的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考。如,在对《师恩难忘》进行教学时,文章的作者提到之所以难忘老师讲过的每一堂课,是因为在每堂课上,老师都会讲一个故事,作者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得到很多启发,并对文学产生出极其浓厚的兴趣。当教学到课文的最后时,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道思考题:让每个学生阐述出对文中一句話的理解,学生在思考中产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三、指导精读方法,培养感悟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精读方法,让学生在精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本含义,感悟作者思想情感。在学生精读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指导:首先,指导重点词语研读。教师要让学生针对文本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细细品读,联系上下文解读关键词语的含义。如,在教学《水》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研读“你们真的饿坏了”中的“饿”字,为什么母亲不说“渴”呢?通过提出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全文的语言环境进行解读。其次,指导有感情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投入自己的情感,根据文本内容读出憎恶、愉悦、同情、向往等不同感受,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再次,揣摩文本思路。教师可采取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文本中的经典片段进行仿写,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以深入解读文本结构、思路、写法为前提,进而完成写作任务。
四、开展阅读训练,提高概括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阅读课堂归还给学生,合理设计阅读训练内容,着重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概括能力应用到各学科的学习中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在阅读训练中,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训练学生提炼小标题。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无明显的起止段落,对此,教师可让学生按照文章的大意,自行分出段落,并总结提炼出小标题。如,《郑和远航》一文,其中段落起止不够明显,教师可让学生尝试分段,并对小标题进行提炼。学生在阅读后,给出以下三个标题:扬帆起航、友好往来、战胜凶险。二是训练学生抓住课文要点。如,在对《只拣儿童多处行》进行教学时,因该文的篇幅较长,为了便于学生阅读理解,并找到重点,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在冰心奶奶眼中,儿童是什么?学生结合问题进行阅读,很快找到了文章的重点。三是训练学生抓住文章概要表达自我感受。如,在教学完《郑和远航》后,教师可让学生围绕郑和的壮举进行评价,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参考文献:
[1]杜学方.小学阅读课堂教学环节有效关联性的特征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85-87.
[2]周凤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四步十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6(10):41-42.
[3]冷福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8(3):104-106.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