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明楚
摘 要:时代的要求就是课堂改革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目前教学当中所存在的一些弊端。为此,要创新课堂教学,打造全新的课堂时空。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全新课堂;创新
近年来,从教育部出台的一些文件,特别是有关高考、中考改革的文件中,我们不难看出,今后相当一段时期,语文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将日益加大。而这就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也鞭策我们要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为此,我们要注意梳理平时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打造全新的语文课堂。下面,笔者就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具体谈一谈。
一、设置情境,调动状态
小学生学习原本应该是轻松的、愉快的。但不能否认,现在的小学生却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也面临着升学、择校的压力,而且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于是,特别是在择名校的指挥棒下,他们不得不为掌握书本知识而被迫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模拟训练。这种机械性的学习,时间久了,显然就会让他们厌烦学习。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说,这才是让学生持久保持学习语文的动力的长久之计。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又能够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所在呢?笔者认为,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教学《轮椅上的霍金》这一课,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有这么一个人,他在轮椅上坐了40年,面对病魔,面对我们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困难,他却坚持撰写……他是谁呢?你知道他吗?你是如何知道的?你有没有被他打动呢?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样的设计,所提问题完全如平时谈话一般。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没有什么心理压力。相反,他们很容易被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所吸引而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潜心学习,就要摒弃那些形形色色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或方式。因为这些方式难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真正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难以发生有效的化学反应。从这一层面来说,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必须让师生互动起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真正发生思维的碰撞,这样才能把他们内心深处的学习冲动给激发出来。
二、展开探究,激发参与
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学模式僵化,那么,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变得单调。长此以往,他们的学习就会变得被动。比如,如果课堂教学时,教师只注重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讲解,强调让学生记下所谓的必考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处在被动听讲的状态中。这样就很难让他们的情感、思维等融入课堂活动当中。事实上,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进而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打不起精神,情绪低落。而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学效率肯定低下。
那么,怎样改变学生这种集体被动的学习状态呢?这就需要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比如,我们可以多尝试一些诸如角色体验的教学方式、小组互动合作的方式等等。比如《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第一课时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合作探究学习环节:(1)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具体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自主捕捉关键信息,边读边想地球的七个兄弟的各自特点;②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汇报的时候,提醒他们尽量用简洁的语言。(2)探究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找出该段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然后探究其蕴藏的含义;之后指导学生朗读,教师作出鼓励性的评价。(3)补充知识,深化认识。要求学生结合课前所掌握的一些资料,介绍自己所喜欢的星体,也可让学生自主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还存在疑惑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就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三、提升认识,和谐关系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努力做好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落实,以及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两个方面的工作。对于前者,笔者认为,如果从教师这个角度来看,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努力实现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和作用的转变。比如我们可以做学生思维状态的激活者。这样就能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出他们创造的潜能。
对于后者,要想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需要我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比如,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要面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答案或错误认识。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该怎样处理就非常有讲究。比如《观书有感》这首诗,围绕读书生发出一定的道理。笔者在教学时,就发现很多学生对某些道理有认识上的偏颇。对此,笔者没有对这些学生进行否定式的评价,而是采取谈一谈的方式,走到学生之间,与他们倾心交流,逐渐转变他们的认识。
综上所述,對于教师来说,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需要我们创新课堂。为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具有创新的意识。有了这一前提,我们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王玲.和谐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统一[J].新课改教育研究,2007(4):7.
[2]盛冯慧.感性更易动心 无痕方能育人[J].实践新课程,2007(12):18.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