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2日文章,原题:接地气的三农自媒体接好景在中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不少农村涌现出大批“三农创作者”,他们的工作是拍摄并发布以农村生活为主题的短视频。
重庆武隆区茶台村慵懒的周六下午,乡间的宁静被猪叫声划破。在家中闲荡的25岁青年代飞本能地飞奔到邻居家,与一群大汉共同制伏一头正在挣扎的猪。代飞的妻子张小凤紧随其后,但她的任务不是一起制伏猪,而是拿着手机拍摄眼前喧闹的一幕。充满画面感的过程随后被夫妻俩上传至短视频平台,供超过30万名粉丝观看。
像代飞这样的“三农创作者”是日益壮大的网络群体,已自成一套行业体系。某网络平台今年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平台有3万多名“三农创作者”,迄今共发布120万篇图文与视频,累计获得350亿次阅读与播放量。
这一波三农创作爆发并非偶然。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包括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推动农业信息化,提升农业品牌。网络营销专家秦绪文表示,“三农自媒体”一词去年开始火起来,今年更呈现一片市场红海。
投身三农创作前,代飞曾在一家淘宝店打工,月收入4000元左右。“去年在某平台看到一场主题为‘三农自媒体作者年入50万的演讲,我萌生了转行念头。”代飞说道。他透露,目前当全职“三农创作者”的收入比在城里打工高。更让他快乐的是,从事三农创作能在农村陪伴两个年幼的女儿。“回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农民便是主人,如果能赚钱,何必继续留在城内?”学者郑风田说道。
“三农创作者”仍是新兴职业,多数从业者仍在摸索一条稳定、可持续的谋生之路。“三农创作者”的视频点击量越高,流量分成就越多。除了拍摄视频展现日常生活外,他们也能在网络平台开设店铺出售农产品赚取更多收入。如今,想分食三农自媒体大饼的人越来越多,内容同质化问题也日益凸显,怎样突出重围赢得受众也考验“三农创作者”的销售技巧和业务运营能力。▲
(作者林展霆,陈洁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