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萍,杨长志,余秀琴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皮肤科,江苏 苏州 215006)
过敏性皮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引发此病的原因较为复杂,空气、动物、植物等多个因素均有可能引起此病[1]。患者出现皮肤瘙痒与破损,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患者的工作、日常生活等,要及时进行治疗。当前,过敏性皮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注射、口服药物、外用软膏等,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是当前尚无临床治疗的特异性药物[2]。本研究自2016年1月开始,收集120例过敏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炉甘石洗剂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治疗安全性,研究结果如下。
本研究始于2016年1月,截至2018年1月,将此期间的120例过敏性皮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列入本研究,分组方法选择随机、单盲,120例过敏性皮炎患者被分成了两组。在联合组的60例患者中,男女比较为26∶34,年龄在17-53岁,平均(37.19±9.02)岁;患病时长为6-54 d,平均(18.46±6.97)d。炉甘石洗剂组的60例患者中,男女比较为27∶33;年龄在18-52岁,平均(38.26±8.60)岁;患病时长为8-50 d,平均(20.04±7.11)d。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基本信息,结果显示患者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再继续做对比分析。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知情同意、自愿参加。
炉甘石洗剂组:患者单纯外用炉甘石洗剂涂于患处,每日2次,10 d为1个疗程;
联合组:患者采用炉甘石洗剂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将5 mg地塞米松注射液与100 mL炉甘石洗剂混合摇匀涂于患处,每日2次,10 d为1个疗程。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痊愈: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皮损完全消退或者仅留色素沉着;显效: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消失,皮损消退60%以上;有效:患者治疗后,皮肤偶有瘙痒等临床症状,皮损消退范围在30%-60%之间;无效: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皮损消退范围在30%以下。另外,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本次研究收集的所有数据均通过EXCEL2017录入、整理,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推断,患者的年龄、病程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进行,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联合组患者中93.33%的患者治疗有效,而炉甘石洗剂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3%,联合组明显高于炉甘石洗剂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炉甘石洗剂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单纯使用炉甘石洗剂,详见表1。
表1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情况[n(%)]
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而炉甘石洗剂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详见表2。
表2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过敏性皮炎是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其诱发原因包括注射性、吸入性、接触性及食入性四类。近年受空气污染等原因,过敏性皮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发生过敏性皮炎后,容易反复抓挠,使得皮肤出现破损、结痂、色素沉着,严重者出现感染、苔藓样变,导致皮肤增厚变粗糙。再甚者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出现严重并发症[3]。因此,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当前,临床治疗包括口服或注射药物、药物涂抹等,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包括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过敏递质拮抗药等。
炉甘石洗剂为复方混悬液,成分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锌、炉甘石、扑尔敏、薄荷等。其中,二氧化钛是一种反射性遮光剂,能够有效遮蔽波长320-400 nm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炉甘石能够收敛、止血、防腐、生肌,止痒作用良好;氧化锌则具有收敛、抗菌、滋润及保护功效;扑尔敏为抗组胺药,薄荷可消炎、止痒、促进血液循环[4-6]。
地塞米松作为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致炎活性物质的合成,稳定溶酶体膜,使得炎症介质释放得以延缓、毛细血管通透性得以降低,减少渗出,进而缓解皮肤红、肿、痛等症状,对细菌性、过敏性、机械性等各种因素引起的炎症均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7-9]。临床研究表明,注射或口服激素类药物,容易出现皮质功能亢进等不良反应,而外用地塞米松则避免了以上不良反应[10-11]。
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组患者采用炉甘石洗剂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其治疗有效率为93.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而炉甘石洗剂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炉甘石洗剂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其治疗有效率优于单独使用炉甘石洗剂,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