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凌琦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计划成本分配法又称内部结算价格分配法,它是先按提供劳务、作业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受益部门实际接受劳务、作业的受益量进行分配,再将计划分配额与实际费用的差额进行调整分配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核算工作比较及时、简便,同时,通过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分析,可及时了解各辅助生产车间费用超支和节约的原因,有利于控制和考核各辅助生产车间费用的发生情况[1]。
计划成本分配法可分两步进行分配:第一步为计划成本分配阶段。它是根据企业已确定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受益部门(包括辅助生产车间)的受益量进行分配。第二步为调整分配阶段。它需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各该辅助生产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费用之间的成本差异,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对象进行调整分配。但其实如果成本差异比较小,可将差异一次全部计入管理费用,不再进行调整分配[2]。
在初级会计实务书中对于企业计算辅助生产成本差异的方法有如下两种,现举例如下:
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假设该企业供电部门的计划单位成本为0.26元/度,供水部门的计划单位成本为0.32元/m3。
借:制造费用——一车间12 860
——二车间22 160
管理费用 4 580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 600
——供水车间65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6 250
——供水车间25 600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95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350
管理费用 600
表1中的按计划成本分配金额就是用计划单位成本乘以各受益部门的耗用量合计计算得到的,而表2中的按计划成本分配金额是在表1的合计金额基础上减去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的金额后得到的(例如,16 250-1 600)。表1中的辅助生产实际成本是用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待分配费用加上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的金额后得到的(例如15 000+1 600)。而表2中的辅助生产实际成本就是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待分配费用。
表1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计划成本分配法)
表2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计划成本分配法)
虽然最后计算的差异是一样的,但计算过程是不同的,很多人对于这两种计算方式不能理解或觉得是矛盾的,因为一会儿加,一会儿又减。其实计划成本分配法还是采用了交互分配的原理,但和交互分配法又不相同,因为只考虑分配转入,而不考虑分配转出。
表1中(以供电车间为例)的实际成本之所以要在15 000元基础上加上1 600元,是因为15 000元只是供电车间实际支付的电费,而不是供电车间发生的全部辅助生产费用,供电车间发生的实际辅助生产费用还应该包括供电车间耗用的水费,所以加上1 600元。表2中(以供电车间为例)的按计划成本分配的金额之所以要在16 250元基础上减去1 600元,是因为与之对应的实际成本是15 000元,是供电车间实际支付的电费,不包含供电车间耗用的水费,所以需要减去供电车间耗用的水费1 600元。在表1和表2中计算差异一方面依据交互原则,所以出现加或减,另一方面又需要把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计算放在相同基础上,所以表1是加而表2是减。这样计算的方式虽然不同,但站在相同起跑线上计算的差异却是相同的[3]。
总之,在计算辅助生产成本差异时为了使计算结果较准确,需要运用部分交互分配。造成成本差异计算方式不同的原因主要是计算计划成本金额和实际成本金额的基础不同,所以在计算时一定要分清是以全部辅助生产费用为基准,还是以实际支付的辅助生产费用为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