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古诗文的教学与古诗文文化的传承,总目标也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中华经典古诗文意韵幽远,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富于哲理,给人启迪,语言精粹,极富情趣。我们在孩子们中间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既利于孩子修身养性,又能使他们的语言流畅练达,又引导孩子喜爱吟诵古诗,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丰厚孩子的精神底蕴,这是我们教育者无法推卸的责任。
一、开展“乐读”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一)晨间听读乐
早晨,人的大脑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是记忆最好的时光。每天早上给孩子播放录音,要求每个孩子用手指指着文字跟读,重视训练孩子读书有三到:心到、口到、眼到。孩子的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专注度只有七、八分钟,为了稳住学生的专注度,要求读得声音响亮,指读能跟得上的孩子进行“小苹果”的奖励。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奖励,读劲十足,每天累计的奖励都拿回家跟家长分享,其乐融融。
(二)晚温读乐
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家庭与学校有效的配合,学生每天把晨读的诗经内容回家诵读给家长听,家长做好孩子“家长陪读表”的填写,每周上交学校汇总,表现好的孩子获得雏鹰争章奖励,每周一孩子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拿着“家长陪读表”在分享着读书时的快乐。如图是我班小朋友在家里当小老师,主动要求弟弟与爸爸当他的学生,把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百家姓》每天晚上都给弟弟和爸爸带读五遍。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给孩子注入读书的正能量,培养了孩子读经典的兴趣。
二、通过表演古诗,让学生走近诗人感情
(一)结合诗中故事,让孩子感受古人情怀
古诗有很强的音乐美和节奏美,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孩子每学习一首新诗,我打造给孩子讲诗人故事的平台,让孩子近距离接触诗人,了解诗人的情怀。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八月十五怀念自己的弟弟,为不得与弟弟常见面所表现出的愁情。孩子会问:“老师,那他们可以打电话给他弟弟呀?”这可以结合古代与现代科学对比,增加人文科学教育,激发孩子热爱学习的动力。
(二)吟诵学习,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节奏美
吟诵能快节奏读体会诗的节奏、诗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每位同学都在朗读中感受了中华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1)让吟诵这种古老而有趣的读书法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我们的校园。教学过程遵循“平长仄短,平高仄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尾字可长亦可短”。学生在诵读古诗文时,用吟诵的诵读方式完成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等韵文为主经典,采用集体分组巡回接力的形式进行。三四遍回返复踏之后,孩子就能顺利背诵。而采用递进式的顶针式推进法,孩子也很喜欢。
(2)长诗可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进入角色。《春江花月夜》这一首长诗,250多个字,按照一般的读法,孩子会很烦闷,而且容易乱,前后会颠倒。但设置好人物角色,有的领背,有的和声,有的唱,有趣而整齐。
三、演绎小古文,尝试创作
陶行知先生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做到了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在行动中产生思想与智慧。在给学生读《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的这篇小古文时,孩子试着古人写小古文的模样,机灵的小朋友就说:“我给大家说一个读书乐:教室里,来读书,你一句,吾一句”,孩子的潜力不可估量。大量的诗文诵读使孩子的積累量不断增加,俗话说“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孩子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孩子气试着创造写诗文,也正是新课标所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习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收获。
晨光熹微,书声琅琅。昨日的诵读悄然提升今天的涵养,今天的青涩将转为明日的金黄。咬定青山不放松!让我们涵养孩子们的诗心诗性!让孩子们在诗文经典海诵中浸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