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组织工作提升教研有效性的应然策略

2018-12-01 10:19黄玉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创新策略

黄玉清

摘 要:职业教育教研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采用加强心理建设、关注生命目标维度发展、引入过程管理思想、运用质量控制技术、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有效建立与利用、吸收市场化运作模式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从而实现组织行为变革、提升教研组织活动有效性的目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组织;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9-0066-03

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着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总体规模扩大、结构调整、管理优化与质量提升的时代要求,而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有待提升以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1]。中职教研机构作为助力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提高教研工作的有效性、协同破解中职教育困局是必须尽快解决的紧迫问题。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唯有创新是任何组织与个人实现弯道超车、甚至变轨超车的不二选择。中职教研组织工作应当摒弃传统思维与原有工作模式,深入研究新情况,勇于创新运用新思维、新技术,解决诸多现实问题。通过创新,激发教研组织生命力、提升教研组织影响力、提高教研工作穿透力,才能真正完成服务与引领职教师资队伍走向内涵式发展的质量提升的任务。基于上述情况,本文从教研组织行为方面着手,以创新为突破口,探讨提升教研工作有效性的一系列可能路径。

一、角度创新:教研组织要加强心理建设,提升职教自信心,构建拥有积极职业心理的新型教研组织与教师群体 基于社会历史原因,职教教研与职业教育一样长期缺少充分的重视,政策、资源、环境的支持力度薄弱,职教教研员队伍与普教教研员队伍相比,无论数量、规模还是素质、能力都有一定的差距,这一点成为影响职教教研工作的质量与水平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薄弱的职教教研员队伍与同样薄弱的职教师资队伍面临职教大发展的新时代要求,明显应接不暇、力不从心,疲于应对,难以从容发展。中职教育处于普通初等教育与高职教育的中间阶段,长期陷于缺乏社会的重视与尊重,组织自身活力不足、发展受限的尴尬境地。中职教育学校、教师与教研员群体普遍处于社会职业地位认同度较低、职业发展空间受限与职业发展规划意识不强等一系列认知状态,反映在心理层面表现为缺乏职业自信心,体现在行为层面则也是职业行为动机弱化、发展动能不足。因此,突破困局、心理建设不容忽视。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落实到职业教育领域就是职业心理建设问题。组织作为宏大社会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组织自身的和谐性,决定了组织的生命力、创造力。健康、理性的职业心理是一个和谐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内在要求,能够促使组织成员达成对组织发展的共识,形成建构和谐组织的凝聚力,推动组织快速、健康发展。适应时代发展,建设积极健康的职业心理,对于构筑和谐组织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而消极、悲观的职业心理则会阻止组织改革的进行,甚至使组织难以顺利发展。

当前职教领域职业焦虑心理泛滥。根据心理学的依恋理论,当人与依恋的对象之间的依恋关系不稳定或失去依恋时,人就会产生焦虑情绪。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网络时代信息传递更加多元化、碎片化,职业教育群体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社会横向比较形成比较严重的失落感,进而产生职业危机感与职业驾驭的无力感并存。面对职教改革大局,机遇与风险骤增,组织个体需要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对于职教改革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个体风险的难以预测,使个人在面对未来时难免焦虑。害怕跟不上时代改革步伐、被职业所抛弃的焦虑感使部分组织成员迷失方向,职业心态走向消极、懈怠甚至偏激。个别组织成员对现状不满,陷入失落、迷茫的心理困境,极大地影响组织整体效能。

加强职业心理建设,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强化职业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感。其次,营造公正公平的组织环境,强化组织规则意识、防范关系人情行为,优化组织人际关系。谨防私人感情被异化为职业牟利的手段,从源头减少组织环境不公现象,这是促使部分组织成员走出心理困境、优化职业心理的根本途径。当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职教组织成员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也是不可或缺的。组织成员的满意度、信心指数、价值观、行动取向最终会具体化为组织的情绪。难点、热点问题解决的程度与效果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组织变革与组织现状的认识评价和情绪反应。总之,要实现教研组织目标,必须加强职业心理建设。疏导消极、悲观的职业心理,弘扬和强化积极、健康的职业心理是促使教研组织心理得以优化、形成组织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二、目标创新:教研组织不仅要坚持公益服务属性,更要关注到生命目标维度,激发教研员与教師群体的生命活力,才能真正实现与职教发展同频共振 教研组织的公益服务属性决定了教研组织目标的确立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组织与其他非教育类组织。教研组织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形成了组织结构相对松散的特点,组织黏性更多依赖于组织文化与价值的认同。因此,教研组织目标的确立要更加注重明确性、统一性、责任性、适度性与层次性原则的和谐共存。体现个体生命价值、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心理与社会需要,实现组织群体中人的良性发展应该成为教研组织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以职业教育社会需要为行为指向,关注组织成员职业生命成长的教研组织可以更好地发挥个体潜能、激发团队意识、增强危机意识、增进彼此感情、消除本位意识,从而提升组织效率。

目前,教研组织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着过于重视社会需求,轻视个体生命诉求的倾向。教研组织活动过程存在盲目模仿与攀比现象,对于组织活动过程创新度不足,导致教研组织活动同质化、低水平徘徊。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源于组织目标定位偏颇。通过不断创新,丰富教研组织活动类型体系,形成以教师终身发展为中心目标的教研组织系统,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教研发展目标的应然指向。

因此,在确定教研组织工作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必须紧扣国家具体政策,符合国情、省情与区域特点,防止在发展中对西方的盲目移植与复制,注重教研工作从数量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注重内涵发展不仅关系到教研组织的存在价值,更是衡量教研组织工作实际效能的一种方式。将职业教育教师多样化、个性化的职业生命发展需求纳入教研组织建设各个环节,使教研组织成为组织成员个人职业发展及获得个体生命幸福的重要平台与丰厚土壤。

三、过程创新:教研组织要引入过程管理,运用闭环思维,创生开放的教研组织结构,打造主动参与型教师群体 由于国家的相关政策、产业发展阶段与社会认同的局限,普教与职教地位差别巨大,导致二者发展水平极其不均衡。虽然现阶段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定及办法,实施政策倾斜、引导社会关注,使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但是不能回避的现实是,与普教教研相比,中等职业教育教研工作仍然处于人员、资金、渠道缺乏的窘困处境中。职业教育教研工作的开展往往处于单纯依赖于教研员的专业素养与个人智慧的尴尬境地。面对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对于教师队伍提出了上规模、上水平的现实需求,教研组织要创建和谐共生的组织形态,必须将教师群体全员引入组织活动中,教研工作必须走出原有的常规教研工作思路,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策略,保证教研工作的执行力,从而助力中职教师队伍的的建设与发展。

“闭环”的理论根据即“PDCA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被广泛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具体指组织系统的活动通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与行动(Act)四个阶段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行为模式实现高效可控的组织目标。其中检查环节包括的Communicate(沟通)、Clean(清理)、Control(控制)对于教研组织尤其重要。因为教研工作最需要激发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群体智慧输出。在中职教研这个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中,运用良好的闭环思维可以使组织行为与组织成员个体行为更具体可控、组织行为系统越优化,抵御负面行为的能力也就越强,从而形成正向反馈的行为系统,强化组织自我价值。教师群体通过全新的组织行为控制模式实时参与到教研组织活动中,从而打造出一个主动参与型的教师群体。

教研组织要建设自信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将质量价值观落实到位。在教研工作的各个环节,将质量要求内化为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只有将质量文化融入组织行为,成为内在基因,才能使职教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获得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四、方式创新:教研工作要注重多种方式的综合应用,重点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达成高便利性的教师参与机会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在中国建设制造业强国的进程中,智能化、智能制造成为热词。相较于传统技术技能型人才工作模式,智能化将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工作模式产生五个方面的重要影响,即:工作过程去分工化、人才结构去分层化、技能操作高端化、工作方式研究化及服务与生产一体化[2],这一系列变化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将前沿技术及时融入课程体系。

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职教课程质量高下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教师作为职教组织成员,作为课程体系落实全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必须从职教课程理念、授课技术、课程开发与建设到课程评价诸方面展开变革。当前,职教师资队伍相对薄弱的现状,使得职教教研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教研工作内容必须在传统现场听评课、团队观摩指导、课题局部牵动、项目培训引领、技能大赛促教研的基础上,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工作方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教研内容,提升教研工作效率。教研人员要充分发挥在职业教育大系统中特殊的位置优势,主动沟通、协调职业教育各方面的力量,搭建基于移动互联互通的行业前沿技术、教育教研实时信息、相关课程发展与改革具体操作的交流平台,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保持线上、线下教研活动互动交流的热度、深度与全员参与度。总之,深化教研内容改革助力教师从职教课程理念、授课技术、课程开发与建设到课程评价诸方面展开重构,必须从研究教师意愿、进行数据分析、精准推送教研内容、选择有效研培方式入手,激发教师研培动力,使教师看到参与效果,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实现教研组织自身职业能力的跨越,带动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五、机制创新:教研组织要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化解僵化的行政导向型痼疾 首先,要重构教研组织工作流程,淡化行政色彩,突出教研为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分析诊断、服务引领的专业特征。

教研组织工作在历史发展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带有隐性行政色彩的职业形象定位,在相当程度上遮蔽了该职业的技术业务属性。省、市、县(区)各级职教教研机构、教研人员往往成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令发布、文件下达、活动通知的具体解读与督促执行代言人,并将此项工作作为日常教研工作的主旋律,体现为被动的行政执行式工作模式。进而,职教教师对于教研员形成了简单服从或地位崇拜心态,大部分缺乏真正有效的业务互动、思想质疑与观点碰撞,教研工作往往流于简单化的工作布置与任务执行层面。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需求难以得到有效的支撑与保障。因此,让教研工作真正回归技术业务属性,必须重构教研工作流程,依靠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强大功能实现相关职教政策、业务信息的发布、沟通与反馈流程,将教研工作的重点真正转移到为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分析诊断、服务引领的专业轨道上来。

其次,借鉴产教融合理念,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整合职教教研资源与环境,以开放的系统生态,推动教研组织专业化发展。

“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职业教育实现转型升级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传统职教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教师要培养产教融合生态环境下的高素质人才,自身面临职业重构的强大压力与挑战。相应的职教教研工作必须紧密围绕教师职业重构的现实需求,重构教研组织工作流程、注重组织行为与职教市场需求对接,引入企业参与教研,引入社会专业研究与服务机构,注重教研结果反馈并引入即时教研效果评价策略,实现提升职教教研工作有效性的目标。

六、结束语

现阶段,中国正处在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仅仅具备资金、设备优势还不能实现目标,转型升级必须紧紧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职业教育作为制造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担负着从未有过的重要历史使命。如何培养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毕业生,不是职业院校、职业教师的单独使命,而是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使命。中职教研组织在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要实现助推功能、发挥引领作用,必须转型升级,实现组织更新、创新组织行为,从而打造高效能组织,激发组织的创新力、成长力。教研组织通过一系列创新方式与行为實现组织变革,不断迎接挑战、化解问题、实现组织效能的过程,就是教研组织实现自身发展、壮大的过程。当然,在此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实现服务创新、考核评价创新也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1〕17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12-24.

[2]徐国庆.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J].教育研究,2016(3):72—78.

Abstract:In the key perio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ts teaching and research must take a series of measures, such as adopting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 pay attention to life objective dimension development, introducing process-based management thought, applying quality management techniques, strengthening the effectiv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tform, absorbing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realiz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reform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organizations.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rganizations; innovative strategies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创新策略
浅析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