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研究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18-12-01 12:18张虹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翻转课堂

摘要:深度学习分为理解、迁移运用、反思评价、创造四个阶段。翻转课堂的设计应以实现深度学习为最终目标。但是现阶段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研究生学习深度距离深度学习还有一段距离。基于此,本文给出了促进深度学习的研究生翻转课堂新模式,即在翻转课堂过程中实现课前理解、课中迁移运用、课后反思评价与创造等目标,最终实现研究生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研究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必须以提高质量为中心,明确“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使命。同时研究生教育要把寓教于研,激励创新作为基本要求。慕课将在此背景下,深度学习因其有助于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安富海(2012)认为深度学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刘宇(2014)综合认知和实践的观点研究了深度学习的学习过程,他认为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心[2]。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受欢迎,被各大高校普遍接受并应用到实际教学实践中。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它使学习者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对于研究生的教育,翻转课堂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钻研精神,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很多学者认为翻转课堂与深度学习之间有紧密关系。曾明星(2015)等学者认为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助于深度学习的发生[3]。安富海(2012)认为翻转课堂为深度学习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方式,翻转课堂应以实现学习者的深度学习为最终目的[4]。但是现阶段翻转课堂模式下的研究生学习深度距离深度学习还有一段距离。本文将在研究生翻转课堂、深度學习的理论基础上,从在翻转课堂过程中逐步实现深度学习的角度入手,研究如何促进研究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深度学习。

二、深度学习与翻转课堂

(一)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也可称作为深层学习,主要区别于浅层学习,且深度学习是建立在浅层学习的基础之上的。浅层学习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记忆与理解,深度学习是在此基础之上对知识的内化与运用。张国荣(2016)认为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带着批判性的眼光看待知识,在对知识理解学习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能够做到迁移运用。深度学习者需具有高级思维能力,高级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5]。刘宇(2014)等学者指出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内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在理解基础上批判、反思学习内容,最终达到对知识的迁移运用[1]。深度学习可分为学习动机产生、获得新知识、深入理解形成知识系统、迁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回顾反思评价自己学习过程、创造新知识等六个阶段。深度学习对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吴秀娟(2014)认为深度学习是建立在学习者对知识的兴趣或需求上的,学习者主动去学习知识,并能够通过多渠道学习来建立个人知识体系,最终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6]。温雪(2017)通过国内外学者对深度学习研究的整理,提出深度学习的真正内涵是回归学习本质。深度学习具有创造性和整体性,它源于学习者对学习的兴趣,利用学习工具,掌握和运用知识,并能够最终达到自我评价与反思[7]。本文认为虽然学者们对深度学习的具体定义不同,但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主动学习,无论是基于兴趣还是需求,学习者都能够主动进行学习;其次是批判性思维,通过批判反思来筛选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最后是对知识的应用,能够对已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应用到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

学者们对于深度学习的阶段过程划分有着不同的见解。吴秀娟(2014)认为深度学习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导入阶段、主体阶段、评价阶段。在导入阶段学习者主要任务是完成对知识的摄入与理解,主体阶段要求学习者能够用批判性的思维整合信息,建立知识体系,能够做到迁移运用。评价阶段则要求学习者反思评价自身的学习过程,能够创造新的知识[6]。赵静(2017)认为深度学习可划分为六个阶段:学习目标和内容规划、学习预评、营造学习氛围、获取新知识、知识加工、学习效果评价。其中学习目标和内容规划、学习预评、学习氛围、获取新知识等前四个阶段老师要担任主导地位,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规划、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预评、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帮助学生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等帮助。最后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评价,给予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深入学习[8]。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深度学习划分为四个阶段:理解阶段、迁移运用阶段、反思评价阶段、创造阶段。理解阶段要求学习者能够对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能够初步建立知识网络体系;迁移运用阶段要求学习者能够举一反三,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反思评价阶段要求学习者能够对自身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用批判性思维看待知识;创造阶段要求学习者能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译为翻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理念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早期的西点军校教学风格。其主要内容是教官将原本应在课堂上传授的学习资料提前发给研究生学习,而课堂时间则用来解决研究生不明白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频教学逐渐得到学生的认可,翻转课堂模式慢慢形成。教师们提前录制好上课要讲的知识视频,学生们在课前观看视频,自主学习,课堂上老师、学生互相交流解决疑惑问题。2000年Maureen J.Lage等人认为翻转课堂就是颠倒传统教学顺序,将原应在课堂上发生的事情现在转移到课外完成,而本应在课外发生的事情现在转移到课堂上进行。国外很多大学纷纷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认为翻转课堂可以被定义为是一种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颠倒传统教学顺序的教学模式。课前学生通过教学视频自主完成学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达到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效果。

在研究生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说明。首先研究生主观能力方面。翻转课堂要求学生需自行学习视频教学内容,学生必须具有极强的自学能力,才能真正做到课前对知识的掌握。研究生的能力能够与之相契合,这是研究生确实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生的学习是以自身为主体的,自己对自己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负责,具有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客观方面,即研究生教育环境与翻转课堂的实施基础也相吻合。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网络平台以及良好的网络环境,我国高校已实现有线或无线的网络覆盖,视频播放设备已逐渐普及,研究生获取教学视频非常便利。此外,相对于本科生严密的课程安排,研究生的课程时间安排更加灵活,研究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到翻转课堂中。

翻转课堂符合新时代高等院校研究生教学改革的要求,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如下:师生互动,培养钻研精神。传统课堂的授课模式下,教师通常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负责给学生灌输知识,很难顾及到每一位研究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翻转课堂模式下,研究生可以事先通过教学视频学习,了解学习内容后,在课堂上把自己疑惑的知识点和老师交流。对于研究生来说,翻转课堂模式有利于对知识更深入的学习,并能够激发研究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研究生的自我学习、分析、研究能力。对于教师来说,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有助于通过问题的讲解,引导研究生对知识的反思与应用,教育出更适合科学研究的人才。自主学习,提高综合实力。翻转课堂模式下,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各方面能力,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翻转课堂模式下使研究生脱离了传统的“听课”方式进行学习,研究生需自行通过视频学習并消化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了达到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研究生不得不借助网络技术进行搜索并尝试解决知识难点,这有助于培养研究生利用搜索工具辅助学习的习惯,提升研究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激发研究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研究生不得不对前面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完成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连接。在长期自主学习下,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堂上,为了解决自身疑惑,研究生与老师、同学进行深刻的讨论,这有助于培养研究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研究生辩证思维能力。

(三)深度学习与翻转课堂

目前关于翻转课堂与深度学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学科研究者的重视,并取得了很多成果。深度学习区别于浅层学习,主要在于学习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深度学习者能够高度集中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并且能够对知识迁移运用来解决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对学生主动学习以及探索精神的培养,因此翻转课堂与深度学习的目标具有一致性,翻转课堂可通过构建问题式教学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9]。翻转课堂为实现深度学习创造了可能性,学习者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能够有更多机会去深入研究理解学习内容,养成良好的互动交流习惯,带有批判性眼光去看待问题,最终提高深度学习要求的高阶思维能力。翻转课堂为深度学习的实现提供了契机,翻转课堂应以实现学习者的深度学习为最终目的。

三、“互联网+”时代研究生课程的新特点

“互联网+”时代研究生课程体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学生获得的知识由层状转向网状,并且更加注重情境学习。这些对研究生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课程目标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更加得到大众的关注,关系到国家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获得成功的关键。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也达到了新的高度。研究生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阶段,课程教育又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课程目标必须以培养双创人才为目的,满足国家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

围绕双一流高校和学科的培养要求,研究生课程设置要从层状逐步走向网状,要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将所有层状的知识点或信息,链接成三维立体结构、网状结构。课程设置要围绕某一领域进行设置。课程设置要打通纵向和横向,既要注重课程之间的纵向联系,实现课程知识由浅入深,又要关注横向关联,有关注点的进行延伸,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的三维立体网络,更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三)课程资源

我国很多高校都在探索和实践研究生优秀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机制,MOOC就是很好的共享平台。资源共享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研究生对优质课程资源的需求,使得研究生的学习更加个性化,具有主动性。传统的研究生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得课程资源的模式很单一,主要就是教室和图书馆。如今,研究生只要拥有一部手机或者电脑等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课程资源。“互联网+”创造出新的交互学习环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研究生课程资源的进一步研发也得益于mooc庞大的后台数据支撑,通过分析数据,为未来的课程资源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持和建议。

(四)课程实施

研究生课程的学习不同于本科,不能以完全抽象的方式,不能将知识和环境剥离。利用移动互联网,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情境:设计互动场域,让研究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关注自我反思和交流,搭建情形场域,使得研究生感知客观事实,培养知识技能。通过翻转课堂,让研究生带着问题在选定的空间进行探索。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强调的是内化知识,重构经验和强化实践经验。通过学习者完全自主的选择课程,把学习的过程变成协作的深度学习。教师的教书角色更加丰富化,怎么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把研究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四、促进研究生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

为促进研究生深度学习,翻转课堂在教学设计中应参考深度学习的阶段,并与之对应,循序渐进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本文从翻转课堂的三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进行设计,并在过程中实现课前理解、课中迁移运用、课后反思评价与创造等目标,最终使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一)课前理解阶段

根据翻转课堂的过程,翻转课堂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堂三个阶段。课前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初步知识体系的构建。当然这离不开教师、学生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教师方面。首先教师需明确每一次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录制视频之前,教师需要充分掌握讲述的内容的框架与重难点,明确想通过此次教学让研究生们学习到哪些知识。其次教师需提前录制教学视频或在网络上选定视频内容供研究生学习。翻转课堂模式下,研究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学视频来实现的。教师自行录制视频时必须保证视频环境的良好,注意视频是否有噪音出现,所切换画面与所讲述内容是否与所说的相一致。录制后应重复检查所讲述内容,并修改其中出现的错误。最后教师要完成在线回复学生疑问。对于一些可在线解答的问题,要及时给学生做出解答,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同时课前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减少课堂上因此类问题造成的时间浪费。

研究生方面。首先通过观看视频实现对学习内容的初步了解。研究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视频的回放以及暂停等功能可满足不同学习者的要求。其次遇到疑难点,研究生可自行通过网络搜索帮助自己理解,也可通过交流平台与同学讨论。最终研究生需要再课前完成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够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明确仍未解决的知识难点。

其他方面。建立良好的网络交流平台,有助于拉近研究生之间的交流距离,更好地进行学术交流与探索。所以教师或班级应牵头组建社交平台供研究生在线交流讨论。多种教学资源的选择。目前的市场上的在线教学平台包括爱课程、中国大学慕课等,这些平台均已形成完整且成熟的体系,可供研究生自行视频学习、获取课件资源、在线答疑与讨论。与成熟的教学平台合作,引进其他学者不同的学科见解,有助于扩展研究生的知识面,对学习内容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

(二)课中迁移运用阶段

课堂上的主要目标就是在课前对学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活动实现对知识的迁移运用。此目标需要丰富灵活的课堂活动来辅助实现。

知识图解,避开知识误区。虽然课前学生已完成了对学习内容的大致了解,但自主学习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那就是知识误区。学生会“自以为是”对某一知识点进行错误的解释,如若不及时纠正,将会造成下面整体学习进入到不可避免的误区,所以这就需要课堂上教师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讲解。知识结构图既可以对整个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研究生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能够达到对知识的复习,进一步加深理解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研究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知识结构图的掌握为实现迁移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问题共享,引导式回答。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学生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完全消化了解,必将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或疑惑。教师可以选择直接回答,但也可以选择引导式教学,激发研究生的研究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可先将问题公布,让同学之间相互解答,剩下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给予学生相应的知识点提示,举一反三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答案。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于提高研究生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堂上,教师可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或研究能力将研究生分为若干组,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案例分析、辩论赛等多种形式训练研究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迁移运用,真正做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课后反思评价与创造阶段

反思评价与创造阶段是深度学习最重要的阶段,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多是在这一阶段得到提升。但是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常常忽略了对课后阶段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这也是研究生教学实行翻转课堂多年,却无法取得很大成效的主要原因。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翻转课堂课后对学生学习的情况的掌控。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

多向评价,促进反思。多向评价是指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与教师的评价反馈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反思与进步。学生自我反思评价是指主观上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对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以及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从中反思。学生互评是每位小组成员基于小组内成员的表现,对每位小组成员进行打分。打分项可包括团队协作能力、意见深度、团队扮演角色重要程度、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学生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打分更直观感受到自己各项能力的强弱,对于学生的反思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研究生而言,教师对其评价具有客观性,教师可通过网络学生的浏览记录以及提问次数,来对研究生的學习态度、学习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课堂上研究生的活跃度、发表言论的深度进行打分,为研究生的反思与改正提供参考,共同促进研究生的学习成长。

练习巩固,扩散思维。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并不能靠课后的练习来养成的,而是在翻转课堂的各个过程中,不同思维能力的锻炼最终提高其创新能力。如课前学生的概括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提升;课堂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开发,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得到开发。这些能力的提升最终将促成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当然针对课后的巩固学习,教师应多优化作业设计,布置一些开放性、集中性思维的问题供学生去探讨,进一步扩散研究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11):57-62.

[2]刘宇,解月光.大学生深层学习的过程研究及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56-62.

[3]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覃遵跃,徐洪智,张彬连,黄云,郭鑫.从MOOC到SPOC:一种深度学习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28-34+53.

[4]安富海.翻转课堂:从“时序重构”走向“深度学习”[J].教育科学研究,2018(03):71-75.

[5]张国荣.基于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J].高教探索,2016(03):87-92.

[6]吴秀娟,张浩,倪厂清.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内涵与过程[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12):23-28+33.

[7]温雪.深度学习研究述评:内涵、教学与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11):39-54.

[8]赵静.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17(11):93-96.

[9]李利.旨向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4):67-73.

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翻转课程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和模式推广”(JGLX17_029)

作者简介:张虹(1978-)女,湖北黄陂人,南京邮电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翻转课堂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