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引领下的当代技工院校职业精神教育

2018-12-01 01:41王艳
职业·下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工匠精神

王艳

摘要:本文针对社会风气、历史文化两大因素对我国技工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可以通过入学教育引导、课堂渗透、校园文化活动熏陶、日常生活塑造、技能比赛激励、社会舆论引导等方式,让工匠精神引领技工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进而引导学生形成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职业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 技工院校 职业精神教育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让受教育者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也就是说,完整的职业教育应当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教育三个方面。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社会风气、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培育重点都向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提升两个方面倾斜,忽视了对受教育者职业精神的培养。职业精神的缺失,不仅会给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阻力。技工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为我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让工匠精神引领当代技工院校职业精神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将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连,进而形成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职业精神。

一、工匠精神对当代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影响

2015年“五一”劳动节期间,一部名为《大国工匠》的八集纪录片在央视新闻频道开播。高凤林、管延安、周东红、胡双钱、宁允展……一个个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将平凡的工作做到完美和极致的“大国工匠”随着这部纪录片走到了全国观众面前,他们执著、严谨、耐心的工作态度感动了观众们的心灵。其实,工匠精神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在古代,有着造房屋制衣裳舟车的黄帝、亲尝百草制草药的炎帝、發明木工工具的鲁班、发明“蔡侯纸”的蔡伦……无数杰出的工匠求真务实、严谨细致、追求极致。当今社会,也不乏“自己跟自己较劲”的电工窦铁成、“把产品做成艺术品”的木雕师短国梁、“于精微处见精神”的人民币毛泽东头像雕刻师马荣……工匠精神历经了千年的沉淀与传承,总结起来,其内涵如下。一是精益求精:孜孜无怠,反复改进和完善品质;追求细节的极致和完美,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二是一丝不苟:严肃谨慎,不投机取巧,确保每个部件、每个环节都完美无缺。三是耐心、专注、坚持:不急不躁,持之以恒,专心注意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坚决保持对品质的高标准、严要求。四是专业、敬业:为打造最优质产品和服务不懈努力。五是淡泊明志:静下心来用心做事,不图名、不为利,只是为了自己内心深处树立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信念。

总的来说,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职业精神教育是提升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只有在技工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中融入了工匠精神,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精神,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当代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精神教育遇到的问题

1.社会风气的影响

尽管我国有黄帝、炎帝、鲁班、蔡伦这些创造出了历史奇迹的工匠们,但每当我们谈论到工匠精神的时候,提到的仍然是瑞士手表和军刀、德国的汽车和钢笔、日本的寿司和酱油……这是因为,近些年来,我们片面地追求发展速度与眼前的经济效益,如何快速提高收益、迅速发家致富的“短、平、快”思想侵蚀着国人的心,工匠精神也被这种社会风气所淹没,这一社会现状对技工院校的办学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比这更严重的,是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社会风气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职业观与价值观,让学生误认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高于一切。

2.历史文化的影响

我国古代的文化教育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匠人被列于“三教九流”中的“下九流”,是不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传统文化对国人的影响导致匠人一直以来在我国的社会地位不高。在当今社会,普教考试竞争依然激烈,大多数技工院校的大部分生源都是中考筛选后所剩的。这部分生源虽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但贪玩好动、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此前的学习阶段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给学习带来了阻力,也与工匠精神的内涵相差甚远,更为学校职业精神的教育带来了困难。

三、当代技工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的策略

1.入学教育引导

绝大部分新生在入校时都不会对所选专业有较深的了解和认识,对将来的就业更不会有明确的想法。因此,可以通过组织思想教育、带领学生参观对口企业、与企业里的能工巧匠座谈、模拟企业员工工作等方式,对新生开展广泛的入学教育活动,并将工匠精神贯穿整个过程。入学职业精神教育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将来的就业范围,帮助其规划职业生涯;还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对口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促使其对所学专业形成初步的认识;并且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精神对于专业学习、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

2.课堂渗透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学习技能的主要渠道,因此德育课、专业课、实训课教师都可以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所授内容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重拾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更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工匠精神的典范,精益求精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培养工匠精神。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工匠精神,逐渐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提升其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工匠精进对于提升职业精神的重要性,产生对职业的敬畏与坚守之情。

3.校园文化活动熏陶

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如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社团活动、艺术节、文化墙等,这类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够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因此,可以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这一形式,将职业精神融入其中,比如通过小品、话剧、艺术作品等形式,传播和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和强化学生们的职业精神。

4.日常生活塑造

工匠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一日之功,它需要通过培养、教育、传承等方式日积月累才能形成。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就业压力日趋增大,为了能够保证技工院校学生在就业时脱颖而出,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因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5.技能比赛激励

提倡工匠精神、塑造职业精神,就要唤起人们对劳动观、技术观的重新认识,抵御和消除不良思潮带给人们的不良影响。通过技能比赛的激励,让全社会认识到崇尚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让学生们树立起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对于那些长期默默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技术工人,不仅要广泛宣传他们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让他们从“幕后”走到“台前”;还要大力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让他们既有“里子”又有“面子”。

6.社会舆论引导

在欧美、日本等地,优秀的工匠甚至可以与艺术家齐名。我们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技术、尊重创造的社会新风尚,首先要让工匠们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楷模”、追捧的“偶像”,要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工匠的价值所在。《大国工匠》《中国大能手》等节目的制作及播出,《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布及实施,人民日报、央视网等新闻媒体对于技能“明星”的报道,都有利于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的宣传,也能够激发大家学习技术、热爱技术的积极性,但传统历史文化对于国人的影响依然深远,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都需要一支拥有精湛职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精神的工匠队伍。2017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工匠精神”的关注。技工院校要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就一定要把工匠精神贯穿于日常教学的始终,从入学教育引导、课堂渗透、校园文化活动熏陶、日常生活塑造、技能比赛激励等多个方面入手,让工匠精神从一个口号、一种追求上升为一种习惯、一种信仰。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