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赴文莱特派记者 孙广勇 林芮
在距离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29公里的摩拉港口(如图),一艘大型集装箱船缓缓驶入港口。之后,拖车将集装箱的货物运送到文莱的商店、超市。文莱超市货架上的众多进口货品就是这样出现在老百姓面前的。
摩拉港位于文莱摩拉县,是该国唯一的深水港口,也是文莱开展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据文莱交通部港务局网站介绍,文莱除油气资源外90%的进出口货物均途经摩拉港。但由于长期以来运营管理技术相对滞后,港口区位优势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导致相关物流成本较高,摩拉港发展受到限制。2017年2月,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与文莱达鲁萨兰资产管理公司组建的合资公司文莱摩拉港有限公司接管摩拉港集装箱码头;2018年7月,合资公司接管摩拉港通用码头及其他相关资产,正式完成了对摩拉港的整体接管运营工作。
“中国管理团队的到来让港口面貌焕然一新。”文莱摩拉港有限公司的集装箱操作部现场主管约瑟曼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17年8月,在接管摩拉港集装箱码头短短5个月后,新增的4台正面吊、3台堆高机等流动设备正式投入使用,为近20年没有新购设备的港口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经过一年多努力,港口单船平均作业效率达到30.2自然箱/小时,比接手前提高了50%以上,外拖车提还柜平均时间为25分钟,缩短了30分钟以上。
2017年7月和12月,摩拉港财务管理系统和码头运营系统相继上线工作,实现了港口全面信息化管理,操作效率及准确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据摩拉港有限公司集装箱操作部中控主管麦克介绍,港口实现了从手动操作到电脑系统化管理的改变,现在司机交提柜都不用下车,通过电脑系统终端,就可以明确地知道下一步的作业地点及作业方式。2018年前10个月,摩拉港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3257标箱,同比增长约7%。当地媒体《诗华日报》称,摩拉港有限公司提高了码头的操作效率及服务水平,并降低了本地相关物流成本,提升了摩拉港的区域竞争力。
摩拉港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春晖先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除了通过技术和管理提升摩拉港的竞争力外,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将会与文莱政府进一步探讨“港-产-园”发展模式,建设和开发产业园,吸引更多投资进入文莱。
随着摩拉港的基础设施更新与效率提速,文莱致力于将摩拉港建成国际大港,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其打造为东盟东部增长区的航运中心、运输中枢。文莱首相府部长兼财政经济部第二部长刘光明表示,文莱将利用其作为东盟东部增长区核心的优势,与中方伙伴紧密合作,打造区域互联互通。
为了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摆脱经济上严重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困局,以及提高经济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文莱近年还积极寻求与中国加强港口合作。前文莱工业和初级资源部长叶海亚表示,“文莱希望将广西钦州港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门户,希望进一步探讨和促进各领域合作,全面提升文莱与中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