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管理措施对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的影响*

2018-12-01 03:21陶凤杰
西部中医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规范化例数静脉

张 蕉 ,陶凤杰 ,张 燚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近年来,静脉治疗在理念、设备、方法、材质、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静脉治疗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一项基本的,应用十分广泛的护理实践活动,并发展为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的专业领域。为了避免静脉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促进静脉治疗领域的发展,2011年,卫生部将《精妙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作为我国卫生行业标准首批制定的护理行业标准之一[1]。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2],静脉治疗护理人员是静脉治疗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操作者和实施者,他们对静脉治疗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护理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本研究旨在分析规范化管理措施对静脉治疗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静脉治疗的68例患者及3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情况分为2组。对照组34例,其中男 19 例,女 15 例;平均年龄(38.4±7.5)岁。观察组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0.2±6.8)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知情同意原则,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治疗护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管理:1)成立静脉专业治疗小组。分别组织成立静脉会诊小组和治疗小组,治疗小组在护理部门引导下参与医院在静脉治疗护理工作中的质量改善和工作改进。定期进行规范化操作实践和参加相关培训学习,提高专业技能。会诊小组主要负责会诊和查房,记录各种特殊病症和应对方案。2)加强理论和技能培训。静脉治疗专业护理人员要接受培训技能的学习,定期考核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护理人员还要编写培训手册,制定培训计划,参加多媒体授课和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安排参与培训本科室护理人员的静脉输液和理论。3)完善质量评价。根据卫生部的要求,静脉治疗护理人员需结合静脉治疗安全目标再进行正确给药、高危药物运作、穿刺工具、管道管理和维护、感染控制以及职业防护建立质量标准,定期进行评分总结。4)加强监督和管理。静脉治疗小组要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各组成员要负责每月该科室的输液质量的质控,及时向上级反映存在的问题,护理部门则及时予以监督和纠正。5)静脉治疗风险管理。针对经脉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效果将静脉输液分为高、中、低不同风险程度,成立静脉治疗风险管理小组,实施沟通和告知,加强风险管理。6)药物的使用,建议采取药性温和的药物进行治疗,尤其是天然植物药,副作用较小,可预防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评分 按照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静脉治疗小组自行设计

调查表,内容包含置管前的健康教育知识、置管后的健康教育知识、穿刺工具的选择、穿刺部位的护理、相关并发症的识别和干预。总共5个维度,20个条目,每个条目5分,共计100分。

1.3.2 护理人员技能考核评分 包括静脉治疗的换药和正确的冲管、封管,共100分。

1.3.3 患者满意度评分 采用静脉小组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置管安全知识宣传、导管维护、疑难问题解决情况、护患沟通等20条条目,评分用Likert5级评分,1分为很不满意,2分为不满意,3分为较不满意,4分为较满意,5分为满意。问卷满分为100分。

1.3.4 护理质量评分 比较2组护理质量情况。内容包括正确给药、穿刺工具、管道管理和维护、感染控制经及职业防护,共100分。

1.3.5 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比较2组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技能考核及患者满意度评分 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护理人员静脉治疗理论知识评分、技能考核评分和患者满意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技能考核及患者满意程度评分比较(±s) 分

表1 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技能考核及患者满意程度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理论知识评分 技能考核评分 患者满意度评分观察组 34 95.67±2.1 97.42±3.2 96.42±2.2对照组 34 73.45±5.4 84.59±6.1 91.67±3.7

2.2 护理质量评分 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正确给药、穿刺工具、高危药物、感染控制、管道管理和维护、职业防护等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正确给药 穿刺工具 高危药物 感染控制 管道管理和维护 职业防护观察组 34 96.8±2.7 88.6±1.2 97.3±2.5 96.8±3.1 95.6±1.7 95.4±2.1对照组 34 90.3±1.1 85.3±1.8 90.2±1.0 93.4±1.6 85.6±5.2 90.3±6.2

表3 2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s) 分

表3 2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机械性静脉炎 血栓形成 堵塞 过敏性皮炎 导管相关感染 导管脱出例数 %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例数 %观察组 34 2 5.88 1 2.94 0 0 2 5.88 1 2.94 1 2.94对照组 34 8 23.53 5 14.71 3 8.82 4 11.76 4 11.76 5 14.71

3 讨论

静脉治疗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手段,属有有创性护理操作,与患者的安全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卫生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成为我国护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因此已开始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全国统一标准的、专业化静脉治疗规范[5]。有研究显示,接受系统规范培训后的静脉治疗护理人员的置管效果、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都明显优于短期速成培训班的学员和没接收系统规范化管理的学员。这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静脉治疗护理人员通过系统、规范化的培训后掌握了血管解剖知识、血管超声和放射影像知识、维护标准流程以及各种应急预案处理和并发症处理流程等知识。因而能够正确选择血管和穿刺点,通过培训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心理压力规范化管理前的护理人员[6]。有报道指出,想要静脉治疗有专业化的发展,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参加规范化管理培训,掌握系统化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建立专门的静脉治疗专业化管理组织。1)建立静脉治疗小组,能有效提高静脉输液的品质,成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由护理部制定小组成员的标准,各科室推荐上级审议聘任,小组确立清晰的组内职责、定期开展小组活动、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开展国内外学习与及交流、修订完善输液实践标准。2)完善质量监督体系。成立静脉治疗风险管理小组,完善输液管理体制的规范化流程,使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高。除了成立专门的静脉治疗小组,还要做到对静脉治疗护理人员护理技术的分层级管理,药物信息化管理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和信息化管理[7-8]。规范化管理就是以患者多层次的护理要求为工作目的,以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管理代替人为管理,围绕每个护理程序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护理管理者即护士长严格监督整个护理程序的运行情况[9-15]。3)尽量选择安全的中药结合静脉治疗使用,预防因药物引起的患者不适,影响治疗进程。

在本次研究中,34例护理人员经过规范管理后,静脉治疗理论知识评分、技能考核评分和患者满意程度评分得到显性提高。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实施后明显优于实施前,且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措施大大提高了静脉治疗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安全保障。

猜你喜欢
规范化例数静脉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