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张浦中学 蒋毓茜
数学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加上初中数学更抽象,传统的教学比较乏味,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数学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兴趣,数学活动的设计大部分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熟悉的东西,这样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数学都是建立在能看到的具体事物上的,如果初中数学教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更加亲切,同时也会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把数学知识映射到生活中,是一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也是引发学生思考兴趣的一种方法。
如果希望一节课的氛围比较活跃,那就肯定离不开师生互动。而我们在传统的课堂中,师生问答虽然也是一种互动,却不能兼顾所有学生,所以经常会出现一节课只有几个活跃的同学参与到课堂互动中的局面。而加入了数学实践活动,不说全员参与,但也能达到大部分学生动手操作的效果。当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滋味,这不仅能使他们对本节课充满兴趣,甚至对今后的数学学习都充满信心。如果能让教学活动发挥此种作用,那么这样的一节课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我曾经见识过有一位老师在教授“正方体的展开图”时利用了学生感兴趣的磁铁,让学生自己展开,探索不同的情况。在课堂上,学生们都能非常热烈地讨论和动手操作,能够很具体地看到多种展开的方式,课堂效果非常好。
传统教学注重的是老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作为模仿者来学习老师讲授的内容,有时甚至是靠记忆来接受新的知识。而当代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作为引领者和指导者,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现代教学是以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数学实验是开发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活动,有利于活跃大脑中的探究区域,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探究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除了看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教授的内容之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是否有所发展。如果学生只是听老师讲授,那么他学到的部分可能也只是皮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学生能够动手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那么他们可以更加直观和准确地看到问题所在,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也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学生的大脑中蕴藏着很多的“宝藏”,等待着教师的挖掘。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多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使其才智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大部分学生的座位安排都是单人单座,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平时的学习活动很少有和别人合作的机会。而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通常都会把学生们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小组成员讨论归纳出结论,因此数学活动的设计能够使学生们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以笔者在《合并同类项》中设计的一个活动为例:
请同学们以6人小组为单位,从桌上的纸片中找出下列单项式的同类项:
8a2,3mn,-a2b,5ab2。
给同学们的纸片也是经过设计的:8a2的同类项有3a2和2a2,3mn的同类项有6mn和-mn,-a2b的同类项有a2b和ba2,5ab2的同类项有4ab2。这些卡片随机组合后分给各个小组,其中8a2和3mn的同类项每一组都有,而-a2b和5ab2的同类项则是部分小组有。
这样设计的好处有三:其一,学生全员参与,分组之后更利于讨论,能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同时也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得到别人的帮助,不至于在课堂上被“孤立”;其二,这样的设计将一些重要知识点都涵盖了,特别是-a2b的同类项体现与字母顺序无关,-a2b和5ab2又能形成对比,学生重点辨析;其三,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反应是在老师预料之中,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如果发生错误,也可以快速找到那一组。这样一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乱中有序,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的倡导下,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合作探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小组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助学习,学生在小组中友好地进行合作交流,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入数学实验活动,不仅是方式的转变,更是对学生要求的提高。在初中数学活动的探究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更活跃,参与度更高,还能使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得到启发,发展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能力。
[1]牛爱玲.浅谈数学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读书文摘(中),2016(8).
[2]王翠.浅谈实践活动课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