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晟屹
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大刀阔斧推行变法,亲任大法官,直接审案。有一天,他在审理一桩命案时,被告人自动招出了3年前的一场谋杀案。案情有了进展是好事,但李悝当即脸色煞白,原因是3年前那桩案子已经结案了,是他亲自审的案,一个人被误判为凶手并处决了。也就是说,李悝因为误判害死了无辜的人。为此,他一筹莫展,按照自己定下来的《法经》,这是死罪。最后,李悝写好遗书,自杀了。
也许李悝能找出许多客观理由为自己辩护,还可凭着他在魏国的功绩和威望,用不着自杀,但他从内心深处对法律保持着敬仰、尊重和畏惧,自觉维护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他的自杀,无疑是最大的诚恳,让周围的同僚肃然起敬。因误判而自杀是不足倡导的,但李悝的死因值得敬仰。这是他履职的一次失败,也是他人性的一次胜利。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让人痛心疾首。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做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定,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本。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情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
校长先是表示感谢,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哈佛开除的理由是:让校规校纪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更安全有效。
赏罚分明,这是对规则的最好致敬。
规则之所以被社会认可及遵守,在于它能让社会运行成本最小化。如遵守交通规则,无非在路上多耽搁几分钟,没有必要去争那么几分钟,因为那关系到生命安全。遵守规则,还要认识规则的重要性,它能带给我们稳定和安全,能带给我们秩序和友善。
说到底,规则就是给那些不守规则的人准备的。规则就是秩序,没有规则就没有秩序。假如不受规则的制约,一味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去行使单位、团体大多数成员认为的不正义的事情,那么这个群体、单位很快就会陷入混乱。如果我们想追求稳定的、有秩序的生活,就必须信守这些规则,社会如此、单位如此、每个人也如此。
郭旺启摘自《做人与处世》
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及人物身份,为后文李悝误判之后自杀维护《法经》做铺垫。
“脸色煞白”这一细节逼真传神地写出了案情产生进展后,李悝意识到自己误判了凶手后的震惊与愧疚。
对李悝自杀护法的事例进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指出本不用自杀的他如此做是为了维护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
校长感谢和褒奖的是学生的诚实和勇气;开除他则是为了维护哈佛的校规。举这个事例再次论证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指出遵守规则的意义——让社会运行成本最小化。
假设论证。运用假设思维分析不受规则制约会导致混乱,进而证明了人们应当遵守规则。
总结
本文通过战国时期大法官李悝误判案件后自杀维护法律的权威、哈佛大学校长对违反校规的学生赏罚分明这两件事例的分析说理,阐述了人们应当自觉维护规则及其重要意义。文章运用了事例论证和假设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特约教师: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