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的技巧

2018-12-01 06:59沈小明南京市高淳区永丰中学江苏南京211313
中学生物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螃蟹生物学课堂

沈小明 (南京市高淳区永丰中学 江苏南京 211313)

自初中生物在中考中改为等级考试,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程度明显下降,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笔者长期在农村初中工作,学生中很多是留守孩子,大部分学生做不到课前预习、课后巩固。那教师如何引导好学生学习兴趣,利用45 min有效教学,课堂导入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生物的课堂上,恰当巧妙富有吸引力的导入将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设置不同的导入情境,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那么,常见的课堂导入方法都有哪些呢?笔者将多年在一线教学中积累的心得提供给同仁参考。

1 观察实物、实验引入法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开宗明义“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生物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是极易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广大农村就是一个诺大的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材料库。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演示实验导入新课,不但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例如,在学习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时,笔者提前布置学生回家找家里有的植物种子进行培养观察,并同时发放事先设计好的观察记录表。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因为在农村每个学生家里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如大豆、红豆、绿豆、蚕豆、豇豆、扁豆、南瓜籽、丝瓜籽、葫芦籽等。学生上课时带来,并和同学们交流:培养的是什么种子,培养的条件,种子的形态,培养的时间,每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特别兴奋,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一边展示自己培养的种子,一边侃侃而谈,很有成就感。

又如,在学习“动物的运动方式”时,布置学生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去观察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有条件的可捕捉来和其他同学分享。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带来的物种丰富程度远超教师的想象,有的捉了蚂蚱、蚂蚁、蝗虫、蝴蝶、天牛及各种甲虫,有的带了自家塘里的螃蟹、河虾、小鱼(用一玻璃瓶装的)、螺蛳、河蚌,也有的居然在田埂上捕捉到了青蛙。教师让带了动物来的学生当小老师,向同学介绍所捕获动物的运动方式,这样就自然引出新课学习目标,并极大地带动了相关内容的学习。

这些方法较好地利用了农村这一区位优势,化不利为有利,让农村孩子在学习生物这门自然学科中享受到了难得的优越感。

2 科学史、典故导入法

学生都爱听故事,在生物学科的发现史和科学史中就有很多故事。如治愈天花传染病的牛痘接种法发明:18世纪,天花曾在整个欧洲大陆蔓延,导致3 000万死亡人,1 000万人脸上留下疤痕,英国乡村医生琴纳致力于天花的防治,经过细致地观察农场挤奶工感染牛痘后的情况和大胆的尝试,终于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病毒感染的方法,挽救了全球千万人的生命,并奠定了近代免疫学及预防医学的基础。又如我国卓越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几十年如一日,深入田间地头,克服科研经费的不足、自然环境恶劣等重重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创新精神,研制出了“杂交水稻系列产品”,至今,我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2~3×109ha,增产3~5×109t,据统计,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8%,每年增产的水稻能养活6千万人口。这些都是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正能量的故事。教师深挖教材,会发现这样的中外史、妙趣横生的典故很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巧妙设计,变换形式,可避免教材平铺直叙之弊,使学生乐在其中。

在学习“软体动物”中所介绍的河蚌时,笔者考虑到高淳地区水网发达,水产养殖是本地的特色产业,特别是螃蟹养殖是我区的富民工程,螃蟹塘附近白鹭很多,大量地啄食螃蟹和河蚌。于是就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引入,再将河蚌进行解剖演示,激发起学生兴趣后,因势利导,抛出问题串:①为什么蚌能将鸟的嘴紧紧夹住,它靠什么结构?②蚌壳长时间关闭会不会憋死,它靠什么呼吸?③珍珠是怎么形成的?④蚌壳很硬为什么称之为软体动物?⑤软体动物有何主要特征?还有哪些种类?⑥软体动物有何经济价值?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被激发出来了,积极看书,认真思考,热烈讨论,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

3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巧设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减少教学盲目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如,我区有个武家嘴村,自改革开放以来,从一个贫穷的渔花子村一跃成为“金陵第一村”。近年来,逐步从航运事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笔者在备课时就设置了一个悬念:“为什么一般的大米3元一斤,而武家嘴现代农业基地生产的绿色有机大米卖30元一斤呢?”通过这样的设计,设下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4 谚语、古诗句导入法

教师巧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谚语、古诗句来引入,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如,我校地处乡镇,周边就是村庄和农田,盛夏每天都能听到蛙鸣声,通过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引出对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农村家家户户屋檐下都有燕子窝,通过白居易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来学习鸟类求偶、筑巢等生殖行为,学生很容易理解;再通过观察村民挑粪肥田和撒化肥这些行为,来引入“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5 时事、新闻切入法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教师恰当地选用时事、新闻为题材,引导学生学会用生物学的眼光去思考里面所含的生物学知识。如每年一到7、8月蟹农就很紧张,因为有大量的螃蟹死亡,那什么原因使螃蟹大量死亡呢?原来是藻类的大量繁殖,那是什么原因导致藻类大量系列呢?这些问题都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对于藻类知识的学习,因为大部分学生家里都从事螃蟹养殖。

利用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让学生学会从生物学的角度去审视期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如近期我区颁布了禁止在固城湖里洗衣服的通知,原因是洗衣粉(液)中的N、P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大暴发。我区近年来对于禁止农田桔杆焚烧抓得很紧,那如何处置农作物桔杆呢?我区引导农民将桔杆粉碎后还田,通过空气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将其分解,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同时保护了环境。这样的事例很多,看似一则短新闻而已,但在课堂引入中用好了就是神来之笔。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并勤于收集这些素材。

另外,教师还可利用微视频、音乐、图片等直观手段导入新课教学。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引入可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对于整节课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总之,课堂导入的方法林林总总,但要根据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知识而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只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去精心设计,都会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猜你喜欢
螃蟹生物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螃蟹
螃蟹
我是螃蟹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