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几个月前,辖区内各小学举行特色展示活动,在观看某校区的课间操表演时,我发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孩子。这孩子好像压根儿就没长过头发,而且从长相上来看这应该是个女孩。好奇中我关注了她很久,出乎意料的是,她没有一丝的自卑和羞涩,而是尽情表现着自己,脸上那开心、投入的笑容深深打动了我。熟悉她的老师向我介绍说,这孩子天生头部无毛囊不生头发,刚来上学的时候,还天天戴着帽子,后来就不戴了,现在已上五年级,非常活泼开朗。
这样一个相对特殊的孩子,在一个环境中生活学习五年,不但没有常人想象中的自卑,反而呈现出这样一种自然快乐的状态,这说明了什么?我想,从这个孩子身上折射出的是整个学校自然良好的教育氛围和育人环境,它一定来自一种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看来这应该就是教育的更高境界。环境受人、事、物、情、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美好的校园环境反过来又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情绪的形成并不断为其注入正能量。那个女孩感受到的,一定是和谐自然、有安全感的善意的文化环境,这样她才能于逆境与天然的不幸中保持阳光心态,坦然接受现实而且积极乐观。
我想就外部环境而言,这可能恰恰不在于教育,而在于“忽视”——老师同学家长不以怪为怪,泰然处之,然后当事人也就自然不以为然,这背后是大家的习惯、善良与尊重。这背后不是班主任或老师为此曾做过什么,而在于什么都不做,事实也正是如此。忽视有时也是一种美。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位残疾运动员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不慎从轮椅上摔下来,服务人员迅速围拢过来,但他却将手一摆,示意大家不要相助,自己则用力支撑起手臂。终于,那残缺的身躯又回到了轮椅上,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滑落,他却满意地笑了。对于特殊人群,帮助是必要的,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给他们最大的帮助就是忽视他们的特别之处,以自然的心态让他们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在学校中,对于学生的差异,教师进行关注是必须的,但要做到悄无声息,踏雪无痕。有些教师对学生不可谓不用心,学生家庭困难,又是捐钱,又是捐物;学生成绩差了,又是补习,又是辅导,而且大张旗鼓……殊不知如此特别的爱有时会让学生感到无比自卑,让他们失去了与同学平等对话的权利,到头来关爱只会成为伤害。对于特殊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其实就是恰当的忽视:忽视他们的失误,忽视他们的尴尬,忽视那些不想为人所知的缺陷和隐私——这也许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最大的保护。
然而很久以来,我们的教育似乎越来越功利,为了达到成人想达成的一些所谓的办学成果,教育方式也变得越来越不人性化,导致了一种过度教育的现象,成为对学生安全感的潜在威胁。没有了安全感,孩子就失去了许多自然成长的机会。对于孩子来说失去安全感也就意味着失去自由,失去心灵的自由也就没有生命的自然绽放。
一位教育前辈的话令我记忆犹新:最好的教育其实就是一种自然地生长,就像田地里的幼苗,让它生长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随意打扰它们,不要踩到伤到它们……在许多教育家的认识中,教育是一件关于孩子的“可能”的事业。好教育,就是创生出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可能;不好的教育,就是扼杀孩子原本的种种“可能”。我们的教育每天都在努力创造这样或那样的可能性。在有限的空间里,作为教师或者家长我们必须做出力所能及的改变,努力改善自己的教育理念,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学会选择性的忽视,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关注而不干扰,让在我们手中受教的孩子,尽可能地以一种生命成长的姿态自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