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市八义集镇克永小学 石 亮
小数学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合理运用有效性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生活经验,运用生活化教学法建立起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活跃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
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教学为例,教师若列举远离学生生活的百分数应用题,则会增加学生的解题困难程度。所以,教师可设计生活类的应用题,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教师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购物问题融入应用题中,为学生创设购物类生活情境,应用题设计如下:“一家服装店正在搞促销活动,所有衣服一律七折出售,老师想用200元买一件衬衫,请帮老师计算一下,这件衬衫原价多少元?”在学生计算完之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一家服装店满200送50,另一家服装店一律八折出售,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家店更加便宜?”由于上述问题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所以学生很快会投入到探究解题状态。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丰富数学教学资源,使数学教学安排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建模思维的培养,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建模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建模过程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题能力,为学生的日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教学为例,教师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与正方形中边与角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知识讲授做好铺垫。之后,教师创设小蚂蚁按照长方形路线爬行的情境,引入本节课中长方形周长计算这一课题,让学生快速求出爬行路线的总长。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长方形周长的求解方法和计算公式,让学生初步体验数学建模过程。为了降低学生对数学建模的理解难度,教师可将两只手的拇指与食指伸展成直角,让一只手的食指指尖与另一只手的拇指指尖对接,形成长方形,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计算公式转化为形象的手势变换,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总结出周长公式。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建模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对知识从形象感知上升到理性认知,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教师要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数学教学中,以合理划分合作小组为前提,要求小组成员团结合作、共同讨论解决问题,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校园绿地面积》的教学为例,教师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深化对相关面积计算的理解。教师先让学生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出示教材中的问题。教师提示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所需具备的前提条件,即需要收集哪些数据?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按照导学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要自主安排组员分工,包括测量人、记录人、计算人、数据核实人,让学习小组进行实地测量,并将数据填写到统计表中,求出校园绿地面积。最后,让学生谈谈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因此,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数学教学中,能够调动起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结合作精神、科学探究态度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合理设置问题是明确学生学习方向,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可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专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负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由于这部分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所以教师可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层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出示教材例1的情境图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你是怎样在温度计上读取温度值的?将这三个温度写下来。”“思考一下+20℃与-20℃分别表示什么含义?”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白三亚的温度用正数表示,哈尔滨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在此之后,教师再引入0℃,让学生分析+20℃、-20℃与0℃的数值大小关系。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思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掌握知识的实践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学情出发,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数学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