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大喇叭小学 羊孔迪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问题是促进学生思考与获取知识的关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强化理解的桥梁。显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漠视提问环节,沿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将知识直接讲授给学生,学生缺乏深入思考的过程,思维也缺少应有的历练,致使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无法适应后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扭转这一局面,应以问题为中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习潜能,使学生的学习有质、有效、有度,真正让问题成为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数学综合能力的有效载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复杂性,这无疑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影响和生活能力的局限,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发达,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应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为学生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中。
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课前到超市录制了一段视频,新课伊始,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然后教师按了暂停键,学生的目光落到了大屏幕上,只见屏幕上出示了以下几种物品的价格:一箱牛奶55.80元,一盒巧克力39.20元,一袋麦片45.60元,一袋红枣25.70元。教师微笑着问:“看了这几种物品的价格,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又该怎样列式进行计算?”学生们开始兴奋起来,有的说:“如果买一箱牛奶和一盒巧克力,一共要多少钱?列出的算式是55.8+39.2。”有的提问:“一袋麦片比一袋红枣贵多少元?列出的算式是45.6-25.7。”……教师将学生们所说的算式写到黑板上,问: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们发现它们都是关于小数的计算,自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中。
上述案例,教师没有生硬地进行知识讲解,而是为学生创设情境,将深奥、难懂的数学知识融入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内驱力,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问题是促动学生思考、产生思维碰撞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具有探究性、目的性、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新的高度,加快新知内化的历程,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学实践证明,问题围绕“最近发展区”进行设置,可以驱动学生探究,轻松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完成知识建构。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考虑到引导学生将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是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理解的疑难处,于是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深入思考:①你觉得圆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来推导它的面积计算公式?②拿出学具(已将圆平均分),动手操作,看看原先的想法是否正确?③如果把圆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拼成的图形会接近什么图形?(得出接近长方形)④拼成的图形面积和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⑤所拼图形的面积该怎么求?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又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引导学生的学习逐步走向深入,掌握知识的本质,实现真理解,比教师直接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
上述案例,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探究注入源动力。这样的学习,学生是积极的、主动的,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后续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教师应为学生引入生活化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究时空,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敏捷性。
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暑假期间,小华和小明都要去游泳馆去学游泳,小华每6天去一次,而小明是每8天去一次,他们7月31日在游泳池相遇,那么8月几日他们会在游泳池再次相遇呢?”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很显然要运用到课堂上所学的最小公倍数的相关知识。学生们经过审题,得出他们相遇的日子既应该是6的倍数,也应该是8的倍数,而且应该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按照这样的解题思路,学生们很快地得出了问题的答案:他们下次相遇的日子应该是8月24日。在这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数学一直被喻为“思维的体操”,上述案例,教师在教学完教学内容后,为学生引入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延伸学生学习的境界,这样生成的学习经验才会更有价值。
总之,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学习走向纵深的有效渠道。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提供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具有实效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