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中童话体课文的教学策略探析

2018-12-01 05:49:19江苏苏州市平江新城实验小学校蔡佳骏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童话课文教材

江苏苏州市平江新城实验小学校 蔡佳骏

童话体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直接关系着小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本文提出了一些部编教材中童话体课文的具体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准确定位童话教学目标

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因此想要更好地开展童话体教材的教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就要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结合课程标准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准确定位童话教学目标,设计可行的教学方案,为接下来的童话教学奠定有力的基础。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文,这篇课文用童话故事的方式讲述了小蝌蚪进化成青蛙的过程,结合教材与课程标准,可以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课文生字、生词,理解课文词语。

能力目标:让学生能意识到青蛙是益虫是能够保护庄稼的人类的好朋友,对小蝌蚪到青蛙的进化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爱护青蛙、保护青蛙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表达自己观点,培养学生一边思考一边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带感情朗读课文,学会看图说话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这种全面科学的教学目标能够为教师教学提供正确的指导和方向,保障了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教学对应链接,吸取童话教学价值取向

童话课文中鲜明的人物是童话文本的核心,也是作者创作的灵魂所在。白雪公主、小红帽、豌豆姑娘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童话人物,多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和追捧。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开启了学生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大门,丰富了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童话教学中,要加强童话人物与故事情节的对应链接,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中更好地体会童话人物蕴含的良好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从而提高童话教学的教育意义,让学生能够在童话人物的渲染下汲取其积极健康的正能量,学会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去面对生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小学生的童话学习更加有深度。

例如,《狐狸分奶酪》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童话课文,这个童话故事中塑造了熊兄弟与狐狸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熊兄弟为了分奶酪争吵了起来,体现了这两个兄弟之间为了食物斤斤计较,狐狸一边以帮忙分奶酪为借口一边在熊兄弟互相计较中吃掉了整块奶酪,表现了其奸诈狡猾、乘人之危的性格。在这个童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童话文本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生活中有没有为了喜欢的零食而与别人争吵过?”有的学生说:“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为了抢蛋糕争吵了起来,最后蛋糕掉地上脏了,蛋糕都没吃成。”有的学生说:“每次我和妹妹抢零食的时候,妈妈都会生气地过来收走零食,说谁都别吃了”,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童话文本将三个童话人物与自己生活联系在一起,加深了学生对人物行为、做法的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明白了朋友之间不该斤斤计较,既会伤害感情,也会给别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机,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三、师生共同品味辨析,深化童话教材思想主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虽然内容简短,但是其中却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故事内容对学生也有较强的教育意义,能够给阅读者无穷的启示和帮助,良好的童话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辨别善恶、是非、美丑的能力,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遵循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前提下加强对童话育人思想的传递,不再让童话教材的教育仅仅局限于文字,而是要挖掘出童话教材中的核心思想,与学生一起品味辨析,重视学生主体位置,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童话故事中所隐藏的思想和真理,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与语文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是篇童话体课文,这个童话故事讲述了小猴子在无穷的欲望下不满足于现状,最后什么也没得到,才幡然醒悟,懊悔自己贪得无厌的惨痛经历,让学生认识人不能被无穷的欲望支配,要学会满足,想得到所有好东西是不可能的,世间没有绝对的完美,要试着去接受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为了深化这个童话故事的思想主旨,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对课文中“掰”“扛”“扔”“摘”“捧”“抱”这几个表示小猴子的动作的字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生活中看见或者运用这几个动作的场景,让学生对这几个动作的理解从文字层面上升到具体表象上,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中这些动作蕴藏的深刻含义,促进学生对童话教材哲理的深层感悟,教师在培养学生联想中提升学生认知能力,丰富学生认识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语言应用能力。

四、巧设童话故事情境,营造身临其境教学氛围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比起教材上枯燥的文字,更喜欢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者视频。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对课文理解不深、学习兴趣不高涨、教学氛围不活跃的现象,这些都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不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学情境作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各个科目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还能够提高教学可视性,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应用多媒体设施和信息技术,提高童话教学直观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特定情境中,快乐而高效地学习。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片段,学生在看到有声有色的动画片段后会快速进入到童话故事的氛围中,将抽象的童话故事变成具体的动画形象,并加以理解,在播放一小段后教师按下暂停键,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小乌鸦之后是怎么做的吗?课文里有答案,我们一起去找一下好吗”,这种动画视频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效激发了学生求知欲,为了知道小乌鸦的做法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文,投入到课文学习中,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五、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新课改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要在教会学生教材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将新课改要求与现代化教育理念贯穿到童话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童话角色扮演活动,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推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每个月定期选择一节课开展童话角色扮演活动,让小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扮演童话角色,自行组成童话演绎小组,小组组员投票选出小组长,小组长负责本组童话演绎活动的组织和排练,学生在排练和表演中不仅能更深刻体会人物思想、情感变化,也能更加深刻理解童话故事思想,同时这一过程也切实培养了学生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团结精神、合作意识与表达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童话教学,充分考量学生兴趣、特征等实际学习情况,灵活采用多样化童话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童话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童话镇
琴童(2017年12期)2018-01-09 12:50:36
秋天的童话
午夜童话镇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