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奇(北京交通大学)
我叫辛奇,来自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宝泉岭高级中学,高考成绩631分,填报了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和北京交通大学的电子信息类。写这篇稿子时,我已被北京交通大学录取。
在填报志愿时,我选定了城市,专业上听取了父母的意见。
首先,我与父母纠结于大学地点的选择。出于开拓眼界,我倾向于北上广一线城市,父母却担心随之而来的巨大生活成本压力,他们倾向于离家近的哈尔滨、大连等城市。我勇于接受挑战,即使未来遇到困难,我也想在自己喜欢的城市上大学。拗不过我对北上广的执着,父母同意了。
我有一个大家族,爷爷辈有兄弟几人,到我这一辈,男孩就我一个。我的前途牵动着父母双方家族长辈们的神经,填报志愿时更是如此,他们都尽可能地提供帮助。二姨是大学教授,逐一分析北京各高校的强势专业、教学质量和就业方向;舅舅毕业于清华大学通信专业,详细分析了通信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小姑现居法国,小姑父是法国某大学的物理专业博导,他们也许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支持我追逐梦想,帮我做了许多兴趣测试……其实,我是喜欢国际金融的,不喜欢IT行业等工科学科,觉得IT男、程序猿们整天呆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搞科研,这样的工作过于简单、单调。
虽说兴趣决定成败,但跟上时代产业的步伐才能存活。我的父母建议学通信工程,而非经济类。我自己也知道,经济类专业的弊端是大起大落,需要长期的积累,尤其是工作的头几年,付出大,收益小。父母对我的期望是稳定。或许工科更能给自己和家人想要的安全感,我选择了电子信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