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雅菊
〔摘要〕中小学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础力量。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直接决定着教育工作的成效。当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总体有所提高,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需要提高中小学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其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2-0064-03
“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力军,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础力量。“教师应当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对新时代教师的新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直接决定着教育工作的成效。
一、提升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重要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明确指出:“所有教师都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中也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都对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重中之重,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仍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除了组织落后、设施简陋、经费短缺等原因外,师资薄弱也是重要原因。从教育现状来看,中小学班主任确实有着不少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理所当然的实施者。因而,提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够缓解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在一定时期短缺的矛盾。目前中小学生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但是专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相对缺乏,再加上心理辅导教师由于自身角色的限制,教育无法全面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个细节,让班主任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可以避免中小学单纯依靠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工作的势单力薄局面,两方面的工作也可优势互补。
二是能够提升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素质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班主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对于提升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二、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结构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所需要具备的心理问题意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它是班主任教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结构上看,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心理问题意识。指班主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够切实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能够敏锐地知觉和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指班主任掌握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标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策略的等方面的知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能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所了解。三是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指班主任掌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技术和操作方法。
三、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也开始受到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体教师的任务,而不只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要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胜任能力。
(一)班主任心理问题意识总体较强,但存在明显形式化倾向,“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普遍存在
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城乡、地区和校际之间差异很大,发展不均衡。从学校方来看,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重视不够,导致观念上重视、行动上忽视。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逐渐进入学校,学校把这部分教师看成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而忽略了广大教师尤其是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多是强调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的角色,而其“心理健康教育者”角色没有受到更多的关注。在大多数学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依然是班主任的个体行为,依靠班主任的个人投资和个体领悟。从班主任角度来讲,尽管大多数班主任都认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也都会把心理健康工作列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升学、考试仍是当前大多数学校进行班主任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因而,班主任虽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但受评价体系和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具体实施多流于形式。在一些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存在于领导的讲话里,下发的文件里,班主任的学期总结里,但很少落实到他们的行动上。
(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相对不足
班主任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且培训的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因而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策略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有所了解,但知之不深,不可避免造成理解的偏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狭隘化。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定位于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群体更为重要的发展性心理辅导。预防永远重于治疗,只有做好了学生的发展性心理教育,才能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或减少严重心理问题的产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雪中送炭”,更要“锦上添花”。二是心理健康标准刻板化。夸大学生成长中或因某些生活事件引发的发展性问题,将学生视为心理疾病患者,这种负面标签会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心理恐慌。三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有些班主任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课程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知识,要求学生机械记忆并进行考试考核,结果可能事与愿违,反而使学生徒增更多的身心压力。四是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3]。将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混为一谈,进而采用道德说教等德育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其效果必然低效或无效。
(三)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较为薄弱
如前所述,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由于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师资,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重任责无旁贷落在了班主任身上,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到各个校长,都越来越强调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工作的职责。然而,对相当一部分班主任而言,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往往感觉比较棘手,同时伴随很强的无助无力感。究其原因在于教育理念和行动能力不能并行发展,也就是说,理念上能识别,能判断,实施过程中却难以有效地驾驭,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严重缺乏。因而,这个群体有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迫切需要。然而,一些相关的培训,因为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如隔靴搔痒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四、提升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中小学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在校期间与班主的接触时间最多,范围最广,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自然也最大最直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众所周知,中小学班主任既是学科教师,又是一班之主,兼有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双重任务,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相对而言,背负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对于班主任而言,做好自我的心理调适,采取有效的压力应对和问题解决策略,维护好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专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对于学校而言,应将班主任心理健康的维护置于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增强中小学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学校要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从口号转为行动,真正做到“落地生根”,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成效纳入班主任考核的指标体系。只有转变绩效观,考核的标尺科学了全面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才不会沦为一句空话。在评价指标的导向下,班主任也会积极主动地响应时代对心理医生式班主任的呼唤,进一步转变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观念,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内容。
(三)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自我教育和集中培训等方式进行。知识层面的目标,可以通过自学、专题讲座等不同形式进行。集中培训的目标定位,应把重心放在难以通过自修掌握的专业技能上。通过培训,使班主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能有效分析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自我成长,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在培训内容上,一是要重视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的有效衔接。在师范生职前培训阶段,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的培训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为入职适应奠定基础。职后的培训,侧重点放在操作技能和方法层面,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具体培训内容要基于需求调研,提高培训的适切性和针对性。有研究表明,不同学段的班主任的培训需求和期待有所不同。小学班主任特别注重避免或者减少由于教师不当的教育教学行为而导致的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因而培训重点应放在提升发展性心理辅导能力上。初中生处于心理“断乳期”,是人生最难教育也是最需要教育的一个时期,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出现较多,反映在培训需求上就是初中班主任对处理和化解心理问题的具体技能有更高的需求。高中班主任则对师源性心理问题最为关注,更加追求通过言传身教塑造学生的优秀心理品质[4]。整个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内容实施都要紧密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通过过案例分析、个案督导、现场模拟等方式,让班主任在实际体验中实现个人成长和专业技能提升的双重目标,充分体现培训的实用和实效性。
总之,提升中小学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只有厘清思路,抓住重点,激发动机,注重实效,才能实现班主任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性互动。
注:本研究为渭南师范学院教改项目(JG201610),渭南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15SKYB11)。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6-08/20/c_1119425802.htm
[2]魏晓燕,王扬,郭成.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研究述评[J].高等函授学报,2011(11):29-31.
[3]郭艳霞.中小学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4]徐宪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策略[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4(4):9-11.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渭南,714099)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