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发展改革委
四川省是支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和核心腹地,是连接我国西南西北、联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具有有利的区位条件和市场优势。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决策部署,始终把四川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放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去谋划和定位,坚持开放引领、创新驱动,以国际大通道为依托,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载体,以重大战略项目为支撑,以民心相通为基石,加快建设内陆经济开放高地,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切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决策部署摆在首要位置,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及省政府专题会议等,传达学习中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切实筑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想基础、行动基础。根据中央部署,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了《四川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关于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精神务实推进四川“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部署和重要精神的意见》等文件,并认真组织实施。
加强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积极服务国家总体布局。坚持内外沟通、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加强与国家战略、规划和项目对接,主动参与“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骨架建设,突出抓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下简称高峰论坛)、中欧班列、“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储备库等重大工程的对接实施。务实推动高峰论坛成果和中蒙俄、中捷等国别规划在四川省落实,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联系和交流合作,促成中意文化创新园区、中以创新科技园、俄罗斯楚瓦什四川农业合作园、中捷D6通用飞机研发等一批合作项目落地。2013年始发的“蓉欧快铁”于2016年并入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成为首达欧洲(波兰)的中欧班列,习近平总书记和波兰总统杜达共同出席了接车仪式。
突出关键项目示范带动,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围绕“五通”,突出优势、聚焦重点,动态储备“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150多个、总投资超过1.3万亿元。以设施联通为基础,狠抓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川藏铁路、成贵铁路、成昆铁路、隆黄铁路、成兰铁路等重大开放通道项目建设,着力打通连接“六廊”的国际大通道。以贸易畅通为重点,扎实推进东电集团、中铁二院、四川铁投、成达集团、海特高新、成都新筑、科伦药业等一批境外重点项目,务实推进中德创新产业合作平台、中法(成都)生态园、新川创新科技园、老挝甘蒙钾盐综合开发区、中乌(干达)农业合作产业园、中缅粮食产业示范区等合作园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以国际产能合作为重点,大力促进双向投资合作。围绕“一区一线二走廊”,聚焦重点领域、优势产业,制定出台《四川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施方案》《四川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三年行动指引(2018—2020年)》《四川省制造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行动指南(2017—2020)》等。构建多元化海外投资贸易服务平台,设立驻外投资促进代表处4个、商务代表(处)9个、海外贸易中心4个,境外经贸营销网点达到1010个,创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促进会、“走出去”企业联盟、企业进出口联盟等。以重大投促活动为抓手,精心组织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万企出国门、千企行丝路、百企进中亚、川企中东行等,深入实施“251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111工程”,促成一大批项目签约落地。截至目前,四川省“走出去”企业达1020家,在川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超过1.1万户,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331户,其中境外世界500强235家、均居中西部第一。
加快急需人才引进培养,夯实“一带一路”智力支撑。着眼“一带一路”建设紧缺专业人才,加强与英国诺丁汉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着力培养国际性复合型人才。制定更加开放的引才政策,出台《关于大力引进海外人才、加快建设高端人才汇聚高地的实施意见》《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实施办法》,广泛开展招才引智活动,近5年来通过“海科会”平台吸引1200余名海外高端人才和投资额达1300多亿元的海外高新科技项目签约四川,建成全国第四个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创新舆论宣传方式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统筹协调各种媒体平台,立足鲜活案例和建设成果,灵活多样传播四川声音、讲述丝路故事,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开展特色专题报道和境外新闻行动,推出“看天下·探访境外新川商”、“川行天下·丝路花开”、“丝路花开·‘一带一路四川机遇”、“熊猫小记者”全球追访“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新观察、“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等。推动广播电视、新闻报刊等“走出去”,创办《“一带一路”报道》《华西都市报(韩国版)》等报刊杂志,四川国际频道实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落地覆盖,康巴卫视落地尼泊尔,《岗日杂塘》电视栏目落地印度,提升了四川的国际影响力。
切实加强境外风险防控,健全境外安全保障机制。加强企业对外投资指导和监管,研究制定《四川省关于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的实施意见》《四川省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切实防范境外投资风险。建立健全“一带一路”建设境外安全保障机制,制定《四川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境外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四川省海外安全保护工作应急预案》《四川省境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印《四川省海外安全保护知识宣传手册》《“一带一路”沿線国家国别情况汇编》等。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对外交流日益深化。四川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展,在川设领国家达到17个、居内地第3位(仅次于上海、广州),建立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271对,设立捷克四川中心、北威州四川中心、捷克中捷克州成都办事处、波兰罗兹省成都经贸办事处等,与境外建立合作机制16个,签署协议130余项,四川省成为对德合作先行省,川美地方合作成为中美省州合作范例。“川港合作会议”机制建立,川澳多领域合作机制建设取得突破。近五年来,四川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层互访不断加强,省领导率团出访48批次、到访28个国家,沿线国家副部级以上来访团组181批2203人次。
设施联通更加顺畅。以高速铁路、干线铁路、高速公路、长江航运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进出川大通道达到30条(包括10条铁路、18条高速公路和2条水运航道),全省与津京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重要经济圈基本实现互联互通。“空中丝路”愈加成熟,已建成13个民用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全面开工建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10条,基本形成衔接欧美、东亚及南亚的航空网络,成都航空第四城地位持续巩固。国际物流通道不断拓展,中欧班列、中亚班列、“蓉欧+”东盟国际铁海联运班列稳定开行,中欧班列(成都)形成“一主多辅、多点直达”跨境班列网络,累计开行数量突破2400列、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贸易畅通持续提升。2013—2017年,全省对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累计达5393 亿元、年均增长6.4%,累计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200亿美元、年均增长16.4%,吸引沿线国家合同外资年均增长30.1%,引进沿线国家外资企业216家、外资额21.7亿美元,投向沿线国家企业累计170家、备案投资额16亿美元。其中,2017年对沿线国家贸易增长近80%,全省约1/3的对外贸易、4/5的对外承包工程布局沿线国家;今年1—6月,全省对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724.7亿元、增长33.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3.2个百分点,对印尼、马尔代夫等14个国家出口成倍增长。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取得早期收益,东电集团瑞典风电项目、科倫药业哈萨克斯坦关键性输液技术项目等建成投运,格罗方德12英寸晶圆、戴尔存储器等项目顺利推进,建成西门子在全国唯一的数字化工厂等。
资金融通有效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积极稳妥推进,在川外资金融机构达37家,其中银行类16家、保险类21家。组建了省属首个海外综合投融资平台—中国四川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建立德阳出口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即将建成四川境外投资政治风险统保平台,推动建立跨境人民币国际化结算中心,天府股权交易中心“一带一路”特色专板吸引144家企业挂牌。与6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生跨境人民币交易,近五年来累计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量675亿元。17家跨国公司集团参与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解决境外投资企业约14亿美元外汇资金缺口,有效促进了境外投资便利化。
民心相通不断促进。文化旅游交流广泛,近5年来全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项目1274个,在境外举办39510场(天)展演活动,“文化中国·锦绣四川”“熊猫走世界·美丽中国”“川灯耀丝路”等品牌活动唱响世界,熊猫文化、古蜀文明、三国文化、藏羌彝文化等逐渐融入国际,大熊猫、大九寨、大峨眉、大香格里拉四大旅游品牌享誉中外。科教合作领域扩大,设立中国—东盟丝绸之路奖学金,在川高校接受沿线国家留学生7500余名,开设非通用语专业11个,创办四川海外孔子学院11所、孔子课堂6间,建立国别研究中心和区域研究基地13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8个,与沿线国家开展研发合作项目30个,成都以色列孵化器已孵化科技创业项目66个,共建和筹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7个。医疗卫生合作加强,与俄罗斯、捷克等多国卫生部门签署合作协议,运营及在建海外四川中医院(中心)8个,对推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形成的特色经验
着力突出“五个结合”。一是始终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推进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有机结合,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加快建设内陆经济开放高地。二是注重与区域协同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成都“主干”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形成区域协同开放新格局。三是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和竞争合作。四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多措并举促进双向投资贸易。五是注重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协同三个作用有机结合,形成齐抓共推合力。
着力创新“四个机制”。一是创新工作推进机制,省委常委会定期研究部署重点工作,成立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走出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推进双向开放。二是创新政策保障机制,出台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支持外商投资发展、扩大开放促进投资等方面政策措施。三是创新项目谋划机制,建立省级“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储备库和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机制、督查督办机制等。四是创新对外合作机制,建立健全高层互访政务互访、国内跨区域交流合作、国际合作协商议事、境外安全保障等机制。
着力打造“三类平台”。一是狠抓创新改革平台建设,高起点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正成为集聚高端要素创新要素的开发开放高地。二是狠抓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新设近20个国别合作园区,创设“一带一路”经济联络基地,建成运营中国—欧洲中心,西博会、科博会等重大展会论坛影响力不断提升。三是狠抓口岸平台建设,已建成运营成都高新综保区及成都空港、成都铁路、泸州港、宜宾港等保税物流中心(B型),全省各类进境指定口岸达到9个。
着力强化“两大支撑”。一是强化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支撑作用,不断拓展提升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枢纽集散、国际口岸、保税物流等优势,高水平高起点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二是强化成都铁路枢纽中心支撑作用,建立成都国际铁路港,首创铁路货站、物流基地、国际口岸、保税物流、临港工业区、商贸集聚区无缝衔接模式,推进“空铁水”多港联动,大力发展公铁空水多式联运。
着力建设“一个纽带”。将中欧班列(成都)作为四川连接欧洲的重要经济纽带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提质增效,突出创新引领,在国内首创多式联运“一单制”和集拼集运模式,首开国际定制化班列,首建铁路港“单一窗口”,大力拓展国际国内物流“两张网”,基本形成向西至欧洲腹地和中亚、向北至俄罗斯、向南至东盟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推动四川省全方位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四川省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四川省比较优势,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强化举措、聚焦用力,全方位参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努力走在西部开发开放前列。
(一)突出政府间合作,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
进一步完善国际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持续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向南对接南亚、东南亚23亿人口国际大市场,向东重点承接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向西推进对欧高端合作,向北主动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扩大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强化国内区域战略合作,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合作共赢,形成与京津冀、粤港澳大灣区、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经济区等地协同开放新格局。
(二)突出关键项目,着力加强开放大通道建设
聚焦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川藏铁路、成都经南充至达州高铁等关键通道项目,强力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开放大通道建设,加快形成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四向八廊”综合交通走廊和对外经济走廊。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和集拼集运组织模式,着力提升中欧班列(成都)运营质量和水平。积极参与南向通道建设,稳步开行“蓉欧+”东盟国际铁海、铁铁联运班列。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探索创建“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示范区。
(三)突出平台提升,加快开放合作载体建设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把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狠抓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快中德创新产业合作平台、成都中法生态园、新川创新科技园等国别合作园区建设,支持有实力企业建设境外产业园区,设立更多开放口岸,办好西博会、科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万企出国门等重大展会活动。
(四)突出经贸产能合作,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推动外经外贸外资联动,聚焦产业短板,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大力推动高端要素、创新要素的集聚运用和转移转化。瞄准沿线国家市场需求,聚焦重点领域、优势产业,扩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国际产能合作,开展对外工程承包,推动四川省制造、产品、技术、标准、品牌链条式“走出去”,进一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
(五)突出资金融通,搭建多层次金融服务平台
围绕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加强金融领域开放合作,优化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网络化布局,加快“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多层次融资平台,提升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能力。推动川内金融机构布局海外,加快与全球金融市场接轨,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六)突出人文交流合作,筑牢民心相通基石
充分挖掘古蜀文明、熊猫文化、藏羌彝文化等独特元素,做精川酒、川茶、川菜、川剧等特色文化,做优大熊猫、大九寨、大峨眉、大香格里拉、大蜀道等精品旅游,深化“熊猫走世界·美丽四川”“川灯耀丝路”等国际文化交流,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留学生基地,提升四川海外孔子学院(课堂)、海外中医药中心等平台质量,推动“川字号”人文品牌融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