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家人间·体味亲情”教学实录

2018-11-30 02:40陈长连
中国德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孝敬父母母爱母亲

本教学实录系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自己对父母长辈的孝心,并努力将孝心转化到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2.能力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表达对父母长辈的孝心。

3.知识目标:知道父母之爱的伟大。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

PPT、课用视频、与本课相关的典型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聆听故事,拨动情弦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清代诗人蒋士铨的一首表达母子之爱的诗是什么吗?

生:《岁末到家》。

师:请大家一起吟诵《岁末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风尘。

体会诗中“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表达了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师: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我们真正体味到家庭中的亲情之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爱在家人间·体味亲情”这一话题。我们先来看一则感人的故事,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朗读故事内容)一个凉爽的秋日,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他们两岁半的儿子到贵州麻岭风景区。一家三口坐上缆车,他们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然而,悲剧发生了——车与缆绳挂钩脱节,缆车坠入山谷,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在进行了接近4小时的寻找后,救援组找到了缆车。令他们欣喜的是他们听到了那个孩子的哭声,人还活着!救援组迅速锯开了缆车,他们惊呆了……男孩被他父母合力托举了起来,男孩在哭泣。当救援组把男孩从他父母的手中接过,抱出缆车外时,他父母的手臂几乎同时垂了下去……救援组中离缆车最近的一个人说他听见了那位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孩子,别哭,天亮了……

师:同学们可以猜得出,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孩子的爸妈都离开了人世。在这个故事中,最感动你的地方是什么呢?

生:妈妈最后说:孩子,别哭,天亮了。妈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想着安慰自己的孩子,给孩子活下去的勇气。

师:在孩子被救起的那一刻,母亲终于感到一丝欣慰,至少孩子能活了。

生:男孩被父母舉着,当救援人员接过孩子,他们的手臂几乎同时垂了下去。爸爸妈妈为了救孩子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

师:他们用尽了最后的一丝力气救孩子。

生:在缆车下坠的时候他们没有想到自己,而是想到孩子,同时举起了孩子。他们都忘记了自身的安危,只想到要保护孩子。

师:在危险来临的一瞬间,任何犹豫都会使孩子丧失生存的机会。父母在生死一瞬间,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这就是无私的父爱母爱。

(这里可多请几位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引导学生谈谈感动的原因。感动的原因可能不尽相同,但发言的同学多了,就可以使同学们对这个故事中父爱母爱的伟大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合作交流,感动心灵

师:请同学们前后4人为一组,相互交流讨论你们所知道的感人的父爱母爱的故事。

(学生交流讨论。)

好,讨论结束。我们把同学们分为4大组,看看哪一组同学说得最多最好。

生:孟母三迁。

师:能和大家具体讲讲这个故事吗?

生: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做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做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师:是呀!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几经迁移,煞费苦心。

生:一对母女去滑雪遇到雪崩,被困在雪地,因为她们穿的是银白色的羽绒服,救援的直升机没有办法找到她们。看到女儿越来越虚弱,于是妈妈割断自己的动脉,在雪地上爬行,形成了一道大红的血路。直升机终于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女儿和死去的母亲。

师:母亲给了孩子第一次生命,又用自己的生命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这就是无私的母爱。

生:有一位大妈今年已经68岁了,她的女儿今年41岁,从出生不知道患了什么病,身体永远停留在婴儿阶段,不能翻身,不能活动,只能平躺在那。在四年前她的老伴早早地去世了,现在只有自己能照顾女儿。有人问大妈有没有想放弃过女儿,大妈说:“不管她长不长大都是我亲生的女儿,我不管她谁还会管她,我最怕哪天我不在了,扔下女儿没人照顾,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再活30年把女儿照顾到老,自己再走也就没有什么牵挂了。”

师:岁月给母亲忧愁,但未使她的爱减去半分,这就是母爱,不要求回报的母爱。

生:曾经看过一则央视的公益广告《父亲的旅程》,虽然只有六分钟,但是却催泪暖心。在一个远离喧嚣城市的小山城里,有一位不善言语的父亲,得知今年在外打工的儿子不能回家过年,父亲决定独自出门陪儿子过年。这是父亲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大城市让这个朴实的老人迷茫。邻居家孩子抄的电话号码错了,幸亏好心的火车工作人员帮助了父亲。父子俩几经波折终于相见。而父亲说出的第一句话是:“你为什么瘦了呢?过年要吃些什么?爸爸煮给你。”

师:对父母而言,有你在,就是家。

三、大家分享,引起共鸣

师:父母之爱有的时候能够感天动地,但更多的时候却是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的父母也许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们对我们的爱是一样的。一个同学曾经给我说过这样一件小事,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现在天气冷了,每天早上在她吃早饭的时候,爸爸会给她倒一杯水,同时把手套放在水杯外面捂,这样等她吃完早饭骑车上学时,就可以戴上暖暖的手套。爸妈就是这样小心地呵护着我们。下面就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关心你的,曾经做过的最让你感动的事是什么?

(伴随优美的轻音乐《童年》,学生静静思考,小声交流。)

在请同学交流之前,老师想先和同学们分享我的故事—我从初中开始就是住校生。我初中在乡镇中心、高中在市区一重点中学就读,初中、高中六年,不管严寒酷暑,爸妈都会每周两次不顾路途的遥远、道路的坑洼步行到学校看我,给我带来我喜欢吃的菜。爸妈来回一趟路上都要三个多小时,只为了带一些孩子喜欢吃的菜以及和他们的孩子短暂的一小时左右的见面,这就是父爱母爱,从来不计算合不合算。老师相信同学们也都有类似的情感体验,下面就请我们同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父爱母爱的故事。

生:小时候,我身上起了一些水痘,引起搔痒、难受等症状,我请假休息,在家养病。为此,妈妈也请了几天假在家陪我。我渴了,她给我端水;我痒了,她给我挠痒痒。一天到晚又是打扫房间,又是做饭,还要照顾我。得知这种水痘不能吃油腻的食物,妈妈特意跑了几趟超市,给我买了一些不油腻的食物。晚上,妈妈总是陪在我身边,总是等我睡熟了,她才肯合上疲惫的双眼。因为难受,好几天我彻夜难眠,妈妈就陪了我一个又一个晚上。在妈妈精心呵护与关心下,我的身体很快康复了。

师:母爱是无微不至的陪伴与呵护。

生:那是在我上六年级的时候,那天的天气非常恶劣,我早上起来后看见妈妈已经把饭做好了,妈妈对我说:“你吃完饭后,别忘了带雨伞。”说完妈妈就上班去了,我吃完饭一看上课要迟到了,我背起书包就往学校跑,慌忙之中把带雨伞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到了学校幸好没迟到,上了第一节课后,天阴得更厉害了,我心想:怎么办,我怎么把雨伞给忘了,可千万别下雨呀!谁知老天偏偏与我作对,快放学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只好在学校大厅里避雨,雨越下越大,我心里也越来越焦急,看着学校里的同学被家长一个接一个接走了,我心里更着急了。妈妈什么时候才能来接我?我抬头一看,雨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向我这边慢慢移动,手里还拿着一把伞,再仔细一瞧,是妈妈!妈妈连忙给我打上雨伞,穿上衣服,说:“快回家吧,别着凉了。”我心里特别感动。

师:母亲的爱,就犹如于狂风中的一把稳定而沉着的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

生:小时候放风筝,陪我的是我的母亲,捡风筝的是我的父亲;学习骑自行车,扶起摔倒的我是母亲,站在一旁喊着让我爬起来继续的是父亲;小时候闯了祸,打我的是父亲,给我上药的是母亲。一直以为父亲不会表达爱,现在才发现不是父亲迟钝,而是我的愚笨,没能体会父亲沉默背后深深的爱。

师:父爱是严厉的,但正是这种严厉让我们独立,让我们坚强。

师: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诉说不完的。老师在课前简单地算了几笔账,给同学们看一看:如果妈妈平均每天为我洗3件衣服,一年中她就为我洗了1,095件衣服,14年来一共为我洗过15,330件衣服。如果妈妈平均每年在你生病期间护理你15天,14年来她就花去了210天,是大半年的时间。听了刚才同学们的发言,看了老师算的这几笔账,你都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爸爸妈妈很爱我们,为我们默默无闻地做了很多很多。

师:是的。从我们出生起,父母每天都在为我们付出,他们对我们的爱比山高比海深。老师想起了一首诗《游子吟》。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前四句描述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牵挂和爱。最后两句又给你什么启发呢?

生:我们要孝敬父母。

师:说得很对,最后两句又启示我们为人子女,一定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之爱。

四、观看视频,身体力行

师:其实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就有中华二十四孝的故事。在今天,感人的孝敬父母的人和事也是层出不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

(视频内容一个12岁的名叫邵帅的徐州男孩,为了挽救患有白血病的妈妈,捐献了骨髓和造血干细胞。小小年纪的邵帅,在不到一岁时与父母就分开了,他一直与妈妈、姥姥和姥爷相依为命。当他得知妈妈病重时,毅然决然地请求爷爷去徐州教育局申请休学一年,赶赴北京做骨髓配型,他要救妈妈。邵帅称:“我已经没有了父亲,再不想失去母亲。”他与姥姥轮流守护妈妈,他对照菜谱学着妈妈做饭,而自己只以馒头、饼干和水充饥,他要省点钱给妈妈治病。为了照顾妈妈,他不再害怕黑暗,常常赶夜路從医院到租住的房子,来回奔跑……手术前,他还不忘发短信安慰母亲:“妈妈,我很好,做完手术就能和你见面了!”)

12岁的邵帅给妈妈捐献了骨髓。邵帅的做法给你什么启示呢?

生:我们要回报父母。

生:在父母有危难的时候,要回报他们。

师:邵帅是我们的榜样,启示我们要在父母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报答父母。那么是不是只有在危难的时刻才需要孝敬父母呢?

生:不是。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应该孝敬父母。

师:其实孝敬父母就体现在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下面老师想把同学们分为两大组,一二两组为甲组,三四两组为乙组。请甲组的同学写出生活中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请乙组的同学写出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表现。1分钟的时间准备,比一比哪一组写得更多。

(学生准备后到黑板上写出孝敬父母的做法和不孝敬父母的表现。)

生: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生:不孝敬父母的表现—总会让父母为自己操心、担心、甚至伤心;对父母态度粗暴,不听劝告;嫌父母说话唠叨,冷嘲热讽;不愿意帮父母承担家务,好吃懒做;长期不与父母沟通,不关心父母的病痛与苦恼;对父母提过高要求、奢侈浪费、攀比、盲目从众……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希望同学们能对照执行。而对于不孝敬父母的表现,希望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父母之爱,并探讨了如何孝敬父母。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这都是我们最难割舍的一份感情,都要记着自己的父母。现在我们要趁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們。希望你们今天放学回家,就能主动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情。

【教学反思】

本节课材料选取精当,巧设情境,以情动人,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较好地实现了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转变的教学意图。

1.创设情境

我通过采用“猜一猜”的方式导入新课,能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而猜一猜中采用《岁末到家》这一古诗作为载体,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一起品读古诗,在琅琅的诵读声中,师生情感得以升华,诵读之后对古诗的进一步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父母之爱很普通,却又很真实,这样真实的情境更能引起学生认识上和情感上的共鸣;而对诗词完整的感悟不仅有利于实现本课课标中要求学生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同时也凸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以情动人

活动设置环节,设置了四个活动任务单,环环相扣,共享共悟,修德养性。

通过“活动一”聆听故事谈感悟,使学生感受到惊天动地的父母之爱。选取故事时,一定要能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之弦。“天亮了”这个故事就具备这个特点,这就为后面的教学打好了情感基础。

在“活动二”中,通过分组、小组同学交流,分享所知道的感人父爱母爱的故事,使同学们更深刻地感悟父母之爱,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同时这也是课堂预热的又一阶段。

“活动三”的设计巧妙地把危难时刻惊天动地的父母之爱转移到生活中更多时候的点点滴滴的父母之爱,这种情境的延伸和拓展使得我们的教育显得水到渠成,价值自现。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教师先和同学们分享了一段自己父母关爱自己的故事;然后伴随轻音乐《童年》的旋律,学生踊跃回忆交流简单、细腻、真实的父母之爱;最后我通过计算简单的3笔账,让学生从数据中实实在在感受父母每天都在为自己付出的事实。通过《游子吟》这首诗很好地从“感受父母之爱”过渡到“回报父母之爱”。

“活动四”通过观看视频“12岁的邵帅为母亲捐骨髓的感人事迹”谈启示,使学生从情感上体会到我们要孝敬父母,要在父母危难的时刻回报父母。同时要防止学生走入一个误区—只是在父母危难时刻才孝敬父母。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孝敬父母的做法和不孝敬父母的表现并集体朗读,使学生在明辨是非中修德养性。

【陈长连,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盐城市初级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 孙格格

读者热线:010-62027829

栏目投稿信箱:zgdy_diyixian@163.com

猜你喜欢
孝敬父母母爱母亲
阅读母爱这本书
什么是给父母最好的爱?
母爱的另一面
给母亲的信
母爱
悲惨世界
3G手机送爸妈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