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绿色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2018-11-30 02:30周洪军
人力资源管理 2018年9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习近平

摘要:绿色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基础,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其价值观为基础,强调绿色发展旨在满足人民良好生态需要;以其辩证法为基础,主张实现经济生产与环境保护辩证统一。可见,绿色发展观完美再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价值观和辩证法,因而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科学理论。

关键词:习近平;绿色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一套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关于绿色发展的理论体系,我们谓之为绿色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最新中国化的科学成果,绿色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思想武器与理论基础的。

一、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基础,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并保护自然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作为一种具有主体意识的存在物,在与自然发生关系时无疑表现为自然的“统治者”。然而,人对自然的这种“统治”仅仅是从实践论意义上的,而绝非伦理学意义上的。这是因为,人同时还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依赖自然而生存。鉴于人对自然的依赖性,恩格斯告诫我们,人对自然的“统治”绝非传统意义上的任意宰制,“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事实也的确如此,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状况,正明证了恩格斯告诫的预见性和科学性。

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相一致,习近平绿色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因而我们在推进发展时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必须“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以避免“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可见,习近平绿色发展观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而阐发的,是与马克思主义保护自然的思想根本一致的。

二、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强调绿色发展旨在滿足人民良好生态需要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这就是说,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中,“吃喝住穿”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是人实现肉体生存的第一需要。然而,从维持生存的视角看,自然界是“我们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赖以生长的基础”,因而良好生态环境需要对人而言同样不可或缺。可见,历史唯物主义持有这样一个鲜明观点:以人为价值主体,就必须确保维持其生存,关键与核心在于满足其物质生活资料需要和良好生态环境需要。

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相一致,习近平绿色发展观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旨在满足其物质与生态双重需要。一方面,绿色观主张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其关注点无疑在于营造“绿水青山”,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据以生存与发展的良好宜居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绿色发展观注重生态并不止于生态,不是将自然生态视作价值主体本身,而是因为“……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绿色发展观所主张的经济形态无疑是生态经济;借由以绿色为主基调的生态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为人民营造“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而且还能够为其创造足以满足物质生活资料的“金山银山”。这样,绿色发展观克服了传统发展观片面追求物质生活需要的弊端,主张通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筹兼顾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需要,并借由绿色生产力的均衡充分发展来进一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可见,习近平绿色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相一致,通过对人民群众双重需要的满足,将人民群众稳固地置于价值主体地位。

三、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主张实现经济生产与环境保护辩证统一

在马克思看来,“在生产中,社会成员占有(开发、改造)自然产品供人类需要……生产制造出适合需要的对象……”这就是说,生产是人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对自然进行占有、开发、改造的过程。然而,在生产过程中,人不是也不应对单纯地、片面地对自然进行索取,而且还应对其实施一定保护。事实上,经济生产与环境保护并不是天然对立的;相反,如果处理得当,二者完全可以实现并行不悖、相互促进。马克思认为,“生产实际上有它的条件和前提,这些条件和前提构成生产的要素。这些要素最初可能表现为自然发生的东西。”“撇开自然物质不说,各种不费分文的自然力,也可以作为要素,以或大或小的效能并入生产过程。”简言之,自然要素是生产过程得以开展的重要条件和基本前提。

与马克思主义观点相一致,习近平绿色发展观主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基于对自然开发与生态保护辩证统一性的认识,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实践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样,绿色发展观就颠覆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二元对立的理论逻辑,破除了要“绿水青山”还是要“金山银山”的两难选择;克服了其价值目标和实践结果相背离的理论弊端,提出了通过“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生态实践策略。应当承认,若从局部和短期来看,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难免发生一定对立和冲突。一旦出现这种局面,生态生产力观主张:“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决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换言之,自然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是有条件的,前者必须以后者为前提,因而必须将自然开发与利用的强度限定在生态自然承载和修复能力所允许的限度内。这样,绿色发展观借由对传统发展观关于自然开发与生态保护二元对立的消解,完美再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综上,习近平绿色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基础,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其价值观为基础,强调绿色发展旨在满足人民良好生态需要;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主张实现经济生产与环境保护辩证统一。可见,习近平绿色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完美再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价值观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积极理论成果。

作者简介:周洪军(1969——),男,山东费县人,哲学博士,现任中共临沂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习近平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