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摘要]众所周知,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对于主体知识系统养成、各学科文化素养、各项本领培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的地理课程因为知识点比较琐碎,构造繁琐,致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困难。要想达成新课改的目标,就应该致力于提高学生在学科核心素養和学习能力的本领上。在实际教学中,导向提问的教学方法拥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加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很有好处,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提问;地理课堂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提升,高中地理教学在日常的讲授课程里,不但要注意对所学内容质量的掌握,更要注意主体在学科素养和各项能力的培育提高上下功夫。所以,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上课时进行提问的教学方法,是当今高中地理老师们应该去研究和探讨的主要问题。一般来说,地理课程的学科素养能够体现在物质精神和社会这几个角度,物质角度就是主体在接受的过程中自身体现的,精神角度就是主体在听课进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和品质,社会角度就是主体在接受的进程中所具备的自我特征。如把地理课程的学科素养依照知识点划分成成知识素养、文化素养和技能素养,通过这几个角度融合,形成新的地理课程学科素养的完整个体,在整个地理课程学科素养培育的进程里,它们都拥有无可替代的职能。
一、地理学科素养的特征
第一,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地理课程的学科素养具备明显的特点就是它自身具备综合性。从学科的知识点来看,地理课程的学科素养包含全能属性的地理课程,不但包含温度、地域、气温和绿植等原因,还包含了人口密度、非工业发展和纺织业等其他原因,同时,还涵盖着这些原因和其他原因的关联,还有他们之间互相产生的影响,特别是要遵循和贯彻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原因的组成方面,地理这门课程的学科素养包括很强的概括性,需要我们把握好地理课程的有关内容,也是养成地理课程学科素养的基本保障和目的,要学会提高自己对于地理相关内容的运用技巧去完成有关知识点的了解和研究,要学会获取地理课程接受的技巧和特定的价值目标,去养成良好的地理课程的态度价值。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的课堂教学时,要重视对主体各个方面的素养培育,充分激发主体对于接受高中地理这门学科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保证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二,地理学科的空间性。在地理课程的讲解进程中,涵盖了地域分布、地理特点两个部分,包含对空间性的相关知识点的探究。与此同时,涵盖了空间的联想、空间的鉴别等多种学习技巧。所以,地理这门课程的学科素养包含部分领域里的空间特性。
第三,地理学科的动态性。地理课程的学科素养养成与培育阶段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学生在老师传授地理相关内容的时候,慢慢地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此时,地理课程的学科素养和地理课程的学科素质有着本质意义上的不同,地理课程的学科素养比它来说更在意有关地理内容、使用技巧和探究手段的角度。综上所述,地理课程的学科素养的培育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进步、慢慢上升的形成阶段。
第四,地理学科的现实性。地理课程学科有关理论和我们日常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我们实际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引导意义和功能。主体在对地理课程的接受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把握有关内容,然后表现出自身的地理课程学科素养,在培育主体的地理课程的学科素养时,主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上升。
第五,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在培育主体的地理课程学科素养时,可以恰当地增加一些户外的实际课题的活动,对它的养成有很好的协助功能,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体验自然,并且得到准确的调查数据和调研感受,学生对地理课程有关记忆的范围加大,可以对各种各样的课题产生认可。
二、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分析
第一,认识教学设计目标从而提出问题。教学目标是高中地理课中传授知识的基础和重点,对讲授提问的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高中的地理老师应该有根据地进行知识教学的改进,严格按照课本的知识点,来规划三维性的教学目标,其中包括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然后依据教学的目的对过程进行提问。比如,老师在讲《行星地球》这一章节的时候,老师应该依据教学的目的,提出下面的几个问题:地球位于宇宙的什么方位;地球具有的普通点和特殊点体现在哪些方面;地球中赖以生存的生命体生存的条件有哪些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孩子们能够对地球产生准确的了解,提高主体对于地球的热爱之情,激励主体要有维护地球的生态意识,培育他们提出问题和提取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第二,激发课堂的教学气氛。在开展课堂提问环节的时候,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但要和学科的知识点、教学的目一致,有关问题的开设也应当具备启发能力、拓展思维能力和提升趣味能力,可以用来规避提出的问题太过直接明了,从而使主体的学习趣味和对于课程活动的积极性降低。因此,老师可以从原始的第一步开始,从主体感到以有趣的主题为起始点开展课堂上的提问,并且将其余的一些教学办法结合在一起。比如,老师在讲《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节的时候,老师把一些实际的事件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学生了解的国家来开展比较类型的提问方式,强化主体对相关内容的背诵,提升主体对相关内容的实践使用技巧。
第三,要确保把握好提问的最佳时机。在实际课堂上提问的教学过程中,关于问题的提出真实的掌控是举足轻重的。在恰当的时段里开始提问,在不影响主体学习思想的前提下,充分提升主体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比如,在讲“洋流”的相关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玩具鸭的故事”开设教学的环境,并且在教学氛围的基础之上,点明有关的问题,如“鸭子玩具怎么会出现在距离本来的地点有数万里的位置呢?”“鸭子玩具假如从太平洋的位置掉进海里,几年后它会出现在什么地方?”接下来开展教学相关内容,激励主体自主学习。
第四,要学会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不同的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智力高低是不一样的,再加上受周围环境、教育方法等原因的干扰,对地理相关知识点把握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上有部分差别。所以,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还有素质教育创新引导下,更要注意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严格遵守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原则,这就要求老师把教学知识点和学生的真实情况统一起来去解决多种多样的问题,以确保问题的提出符合困难程度的原则性和公平性。比如,老师在讲“欧洲地理”这一章节的时候如果直截了当地对在场的全部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伦敦又被我们叫做‘雾都”“为什么莱茵河又被叫做‘黄金水道”等问题的时候,地理课程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就能够准确地逮住问题的相关内容,并给出对应的答案。可是,对那些地理基础掌握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就会感到特别的迷茫,对提出的问题根本做不到研究和探讨。
第五,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该注意跟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理论的知识点和日常生活的恰当联系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生活中的常识,根据学生周围环境里存在的事物或者是和学生日常生活拥有紧密联系的事物来进行的教学提问,对加大学生知识点的背诵有很大的好处,加强主体的综合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所以,老师在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可以从主体熟知的事情开始引导所学内容,逐步解决教学问题。比如,在教学“昼夜长短”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拿主体对所在位置的昼夜长短开展分析,在“造成本区域昼夜变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的基础上进行提问,从而进行下一步的研究、讨论和调研。
第六,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高中的地理相关知识点比较繁琐,而且每一节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相关性,所以,老师在开展课堂提问的教学过程时,要注意提出问题牵连的顺序性和递进性,指引主体对地理相关内容进一步研究,并且完整地了解,从而加强主体地理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高。比如,在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农业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农业区位的含义等此类问题。在面对学生说明农业区位历史、发展和自身特征的相关内容以后,可以直接提出农业区位的挑选要求地域、土质有什么样的条件,农业区位会遭受哪些温度等原因的干扰等问题。
三、成果理论与实践构成
第一,采取两种整合的模式。第一个模式:课堂活动的传授和课外活动的传授在一起的“双活动”的教学形式;第二个模式:假设的课堂行为和真实的课堂行为结合在一起的“双课堂”的形式。
第二,实施三项精准策略。培育目标性的整合策略:把单一的地理课程学习和能力的培育转化成整合的学科素养的培育,把地理课程的真实性和整合性作为促使主体全优发展的基础。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在同样的活动中开设多种多样的素养培育,整合培育学生的自身素质。实施步骤具体如下:1.依据日常生活的操作,挑选合适的载体。2.确认培育目标,包含多种多样的性能。3.理论和方法相结合,提高自身的技能。活动内容的综合策略:把单一的地理活动教学开拓成广泛的地理活动的课堂传授,打破课外实践的范围,就好像是教材和日常生活,把活动主体当做桥梁,将地理理论、方法和价值观融入到实际的生活当中,打造高效地理课堂。具体的操作步骤:1.敲定课程的提纲,策划活动的框架。2.以主题活动为中心,设计完整的教学方案。3.课外实践——提出地理问题,整理理论知识;课堂活动——使用加强实践,探究问题的方法;课堂的里外统一——自己分析主体,加强内容的记忆,提高地理学科的素养。实践的类型选用技巧:根据不一样的活动开展不一样的教育,开设部分实践打造的学科素养整合培养的路线。比如:野外的实践考察类型(发现和提问,技巧和情感)→课堂传授类型(分析和总结,理论和本领)→主体研究类型(研讨和展示,技巧和价值)。具体的操作步骤:1.根据活动的特征,选用活动的类型。2.把不一样的主体整合,打造主体系列。3.分担主体目的,从多角度提升自身素养。
第三,采用多种培育路径。路径一,地理学科的思想指引培育的方向,讲课的过程中要里应外合,指引主体使用地理理论与地理的思想去思考生活、研究科学。地理的观点和地理的思想培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要不断地参与到完整的地理教学进程当中。路径二,地理学科和方法构建培育路径,重视前期的引导。地理有它自己特殊的视角和了解世界的办法,方法的指导就要在实践技能的培育活动的前期开展,策划得要周全,考虑得要完全,确保地理学科素养培育的高品质。
综上所述,地理的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表现,也是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程理论学习和综合技巧养成的显著组成要素。在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上,高中地理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准地掌握好教学的目的,设计有效性、适用性、合理性的问题,来提高主体对地理这门课程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孩子们对地理理论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把握和使用,进一步提升教学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刘军.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活动教学[J].文理导航, 2017,(02).
[2]张校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學评价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 2017.
[3]郭永馨.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4]田肖肖.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衔接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7.
[5]王琛.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7,(09).
[6]姚巧芳.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模式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05).
(责任编辑 陈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