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强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12世纪末蒙古高原部落林立,相互厮杀吞并。铁木真统领的蒙古乞颜部崛起于大草原,引起了同属蒙古的札答阑部首领札木合的不满。两位首领于12世纪80年代晚期,大战于答兰版朱思之野,这就是蒙古帝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十三翼之战①[1]81。关于这场战争的胜负,史料记载多有不同,学者观点亦不同。虽然瑞典人多桑(A.C.M.D'ohsson)认为铁木真获胜[2]38,但学术界主流观点是铁木真战败。其中,屠寄《蒙兀儿史记》言此役是铁木真第一次大挫折,国史讳言失利之事[3]12。韩儒林则言:“看来扎木合和泰赤乌人并未遭到败创,倒是铁木真因羽翼初长,为了避开强敌,可能采取了暂时退却的策略。”[4]70伯希和(P.Pelliot)以为成吉思汗才是失败者,《蒙古秘史》的记录是最有可能反映历史真实的版本[5]75。丹尼斯·塞诺(D.Sinor)认为成吉思汗才是失败者,而札木合战胜成吉思汗后,煮杀了保卫成吉思汗安全的赤那思(狼)部队[5]74-75。傅海波(H.Franke)与崔瑞德(D.Twitchett)《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认为胜利极有可能属于札木合,但札木合并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6]348。曹金成认为铁木真与草原部落联盟军作战尝到了首败的滋味,惜因史料欠缺,未能对这一问题做深入探究[7]32。
综上,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十三翼之战的结局是铁木真战败,然缺乏实质性考证。笔者近来整合相关史料,发现关于北方民族中以狼命名的部族名称之解释,有助于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故撰此稿,不足之处,祈请方家指正。
关于十三翼之战的结局,史料记载相互矛盾。比如《元史》,波斯伊利汗国宰相拉施特(Rashid al-Din)纂《史集》(Jami‘al—Tarikh,成书于14世纪初),以及佚名作者著《圣武亲征录》均言铁木真获胜,而完成于13世纪的蒙古官修史书《蒙古秘史》记录铁木真失利。以下试做分析介绍。
《元史·太祖纪》在介绍铁木真与札木合之间的交恶后言:“札木合以为怨,遂与泰赤乌诸部合谋,以众三万来战。帝时驻军答阑版朱思之野,闻变,大集诸部兵,分十有三翼以俟。已而札木合至,帝与大战,破走之。”[8]4据上引文末尾部分,可知此战铁木真获胜。
《史集·成吉思汗纪》同样在介绍铁木真与札木合之间的恩怨,以及泰亦赤兀惕联合诸部向成吉思汗进军后言:“双方厮杀起来。在最高真理的佑助下,成吉思汗用这十三个古列延歼灭了[敌人]三万骑兵。”[9]111-114此处介绍成吉思汗用这十三个古列延歼灭了敌人三万骑兵,即铁木真获胜。
而《圣武亲征录》在介绍完战争发生的原因以及札木合与诸部联合以众三万来战后言:“上时驻军答兰版朱思之野,亦乞剌部人捏群之子孛徒先在麾下,至是自曲邻居山遣卜栾台、慕哥二人逾阿剌乌、秃剌乌二山来告变。上集诸部戒严,凡十有三翼,……大战于答兰版朱思之野,札木合败走。”[10]415-424此处则言札木合失利。
《蒙古秘史》第129节同样在介绍战争原因后言:“……成吉思汗获悉之后,便把他的十三圈子部众组编成三万骑,出发迎战札木合。(双方)交战于答阑巴勒主惕。在那里成吉思汗被札木合进迫,退到斡难河的哲列捏峡谷。”[11]81这里介绍铁木真被札木合进迫而退走,说明是铁木真战败,这一结局与上面介绍的另外三则史料截然相反。
上述引史料中,只有《蒙古秘史》言铁木真战败,《元史》、《圣武亲征录》和《史集》则记录札木合失利。《元史》是明朝依据历朝惯例,建国初期为前朝所修史书,部分史料源自《圣武亲征录》,然成书仓促[12]1-2,不免存在错漏之处。而《圣武亲征录》作于至元年间,作者佚名,是记录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期蒙古历史的重要史籍。中统三年(1262),元世祖忽必烈曾下令王鹗等商榷史事,王鹗等延访成吉思汗事迹,故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某些研究者认为这部书可能是王鹗等人撰修的。王鹗致仕于忽必烈朝,汉译本依据的应该是蒙古文本,成书时间在13世纪,是年代距离事实最近的原始史料。与《元朝秘史》相比,有同有异,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也常有详略之差。研究这一时期蒙古历史,需对照这两部书。出自《元太祖实录》的《元史·太祖本紀》与《圣武亲征录》多有共同处,可知《实录》当是出自此书,并加增补修订而成。根据《金册》(Altan Debter)撰修的拉施都丁《史集》第一卷中的《成吉思汗纪》,除西征部分外,内容几乎与《圣武亲征录》相同,所以《圣武亲征录》很可能是《金册》的蓝本②[13]1。故,《圣武亲征录》的记录不能轻易否认。而《史集》作者拉施特效力于蒙古统治者,从1300年奉合赞汗旨主持编写蒙古历史到1311年完成。作为伊利汗国的官修史书,拉施特及其助手们利用了伊利汗宫廷档案如《金册》(可能就是元朝颁发给各汗国的《实录》)等,以及波斯、阿拉伯历史著作如《世界征服者史》、伊本·阿昔儿的《全史》等,还征询了任职伊利汗国的蒙、汉及其他民族官员,收集了大量书面和口头资料,尤其是熟悉蒙古典故和元朝制度的孛罗丞相给了拉施特以最大帮助[12]65-69。因《史集》利用了《金册》,而《金册》的蓝本是《圣武亲征录》,故《史集》相关记录的元史史料大概来自《圣武亲征录》蒙古文本。因《元史》在成书时间上都晚于13世纪的《蒙古秘史》和《圣武亲征录》,所以明人修《元史》,定参考过《蒙古秘史》和《圣武亲征录》。然明人取的是《圣武亲征录》之记录。即,《元史》和《史集》相关记录的原始史料大概都来自《圣武亲征录》的蒙古文本。由于《史集》部分是依据某些口头述说,存在一定的问题。另外,拉施特效力于蒙古统治者,对成吉思汗子孙不乏阿谀奉迎,所言未必可信。那么,同为13世纪成书,与事件年代最为接近的《蒙古秘史》和《圣武亲征录》的记录,到底哪一个更接近史实呢?因《圣武亲征录》作于至元年间,而《蒙古秘史》作为官修史书,其最重要的蒙古文资料始编于1228年,成书时间较早,蒙古人言及己之失败,应有其真实性[12]50。
综上,关于十三翼之战的结局,根据上面列举的通常的史料而言,《蒙古秘史》所言铁木真为失败者之说的可信度为高。不过,这一说法尚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
如开头所介绍,十三翼之战后,铁木真或札木合曾经屠杀战俘或狼。接下来,笔者通过考证这一事件的真伪性,来推定十三翼之战的最终结局。
《蒙古秘史》在介绍完铁木真与札木合联军的战争后言:“必答(咱)客额周(说着)合里侖(回时)赤那孫(地名的)可兀的(大王每行)答闌(七十)脱豁斡(锅)不察合周(教滚着)”。译文:“札木合于是回去,将赤那思地面有的大王每。教七十锅都煮了。”[14]129-130上文中,“赤那孫”即“赤那思”的所属格,“赤那思”即赤那“狼”的复数形,“可兀的”即“可兀”(王子)的复数形。可见,札木合煮死了赤那思氏人。
而《圣武亲征录》记载:“……彼军(札木合军—笔者注)初越二山,半途为七十二灶,烹狼为食。”[10]424言及札木合未煮杀人而烹狼为食。
《史集》介绍说:“在那个地方的河岸上,有一片大树林。成吉思汗驻扎在那里,下令在火上架起七十个锅,在锅里将被他抓住的作乱的敌人[活活]煮[死]。昭烈惕部害了怕,马上屈服了。”[9]114即,煮人之事属铁木真,铁木真用残暴震慑敌人,收服了他们。
综上,关于煮死战俘或“狼”的人物,《蒙古秘史》和《圣武亲征录》记录是札木合,《史集》言是铁木真,《元史》则未提及烹煮战俘或“狼”之事。
1. är bung yol: qazγandïm-a: bökmädim:///
3. qïr qan: yirin alduqda: azïγlïγ tonguz täg: tiräg bäg: siz
6. ölürtim: kök böri: qars baγïn:ölürtim-a
据白玉冬考证,文中的部族名称八姓乌纥(Säkiz Oγuz,即八姓铁勒、八姓乌古斯)即12世纪时期主要在阿尔泰山一带活动的乃蛮部,Qïr Qan即乃蛮部首领,碑铭记录在黠戛斯汗国与乃蛮的战争中,墓主人战死。笔者注意到,墓主人是在夺取Qïr Qan的领土时,杀死了八姓乌纥,即乃蛮部的匐(bg),还杀死了青狼皮(kök böri qars)部族。《周书·突厥传》言:“侍卫之士,谓之附离,夏言亦狼也”[16]909。如白玉冬所言,上文中的青狼皮部族极可能是八姓乌纥,即乃蛮部君主的侍卫[15]241-244。关于乃蛮人和蒙古人的关系,亦邻真先生认为二者同为北方游牧民族,地域相近及语言语源有某种继承或渊源关系[17]2-22。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xj 222-0661.9回鹘文书是记录高昌回鹘王国初期历史的一篇珍贵文献,其中记录隶属契丹的六姓达靼人投奔高昌回鹘[18]139。关于六姓达靼人首领与高昌回鹘王子的描述中出现的tegit-lär(王子们)的修饰词,张铁山与茨默(P. Zieme)二位释读为b(a)nt(ä)gi ,译作bondage (?)[18]140,143,149。白玉冬读作Bätägi,视作蒙元时期乃蛮部之前身别贴乞部(Betki/Betkin),认为该段内容讲述六姓达靼人遭受契丹追击后投奔高昌回鹘,并加入到乃蛮部中之史实[19]144-146。如是,则乃蛮部与蒙古语族部落之间,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参照上述乃蛮部与蒙古语族部族之间的密切关系,然则十三翼之战后出现的“狼”极有可能也是可汗侍卫之士的意思。
蒙古人的狼到底为可汗近卫队还是真狼,煮在七十口大锅的到底是人还是狼?前文提到塞诺的观点,其认为札木合煮死了铁木真的赤那思卫队。但塞诺接着论证,他认为也存在煮死真狼的可能性,像《亲征录》煮吃狼更合情理,而且同样可以达到复仇的目的。因狼是蒙古人的祖先,吃狼献祭,吃掉敌人的“本原”和摄取他们的图腾,这作为一种仪式同样可以宣告胜利者的权威[5]75-76。关于蒙古人在仪式上有煮杀人的习惯,塞诺只找到了一条孤证:“亚美尼亚僧人海敦在《东方诸国风土记》中提到,有一位叫Pervane的人,曾经被伊利汗国的阿八哈汗(1265-1282)任命为一个省的总督,因为背叛了阿八哈而被处死。据海敦记载,这位叛徒的肉跟别的肉食放在一起,供阿八哈和他的近侍们享用。海敦是蒙古人的朋友,所以这个故事应该是真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吃人肉的例证与札木合的事属于不同的类型。”[5]76塞诺的话虽合情合理,但伯希和认为这是对蒙古人吃人肉习俗敌意的宣传[5]75。诚如屠寄所言《亲征录》中所言烹狼者缘赤那思部族之名,取义为狼,史臣汉人不详其义,误译以为真狼耳[3]12。陈得芝在《蒙元史研究丛稿》认为赤那思属地名或山名[20]266-269。笔者认为赤那思确为狼之意,赤那思是负责保卫成吉思汗本人安全的近卫部队称呼。十三翼之战后,铁木真虽败却更得人心是事实。作为实力弱小的失败者,诸部落反倒归顺他,笔者认为这正是札木合残暴之举的推动。而且,如著名的苍狼白鹿传说所见,若狼果真是被蒙古人视作祖先的某种图腾,或是被蒙古人顶礼膜拜的神,同属蒙古人的札木合不太可能会煮死代表着祖先意义的狼来解心头之恨。根据前文考证,青狼皮部族为乃蛮首领的侍卫亲兵,而蒙古和乃蛮的情况相近,赤那思(狼)极有可能为铁木真的侍卫亲兵。按此推论,札木合煮死铁木真的亲兵卫队,借以达到歼灭对手精锐部队的目的,极具说服力。简言之,札木合吃掉的是人而非狼,此说更合乎常理。
综上,没有理由不相信,十三翼之战后,是札木合煮死了战俘,而被札木合残杀的战俘正是成吉思汗的近卫军。这可以为十三翼之战的胜者是札木合,败者是铁木真这一结论,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蒙古秘史》作为蒙古官方史书言铁木真失利之事较为真实。札木合因获胜残杀俘虏而暴露了自身残忍的本性,导致部众离心,反而壮大了铁木真的实力。这些都为札木合的最终覆灭和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进而征服世界埋下了伏笔。
[注释]
①相关介绍,主要参见余大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传记与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81页。
②关于《圣武亲征录》成书的经过与详细介绍,见贾敬颜校注《圣武亲征录》,北京:中国书店,2012年,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