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据学者考证,魏晋以降威名赫赫的捉鬼英雄钟馗,实乃殷商巫相“仲傀”的变形,甚至可以追溯到黄帝之时“性能执鬼”的门神郁垒。可见钟馗的起源相当古老,远非始于开元年间唐明皇之梦(参见何新《诸神的起源·钟馗考》)。不过,唐明皇梦醒诏令画工吴道子图写钟馗“异状”的故事,确系钟馗画的最早记载。此后,钟馗逐渐成为历代宫廷画家和文人画偏爱的题材之一,更在民间信仰和民间绘画中广泛流传。在千百年流传的过程中,钟馗已成为除妖的烈士、鬼魅的克星、可敬的鬼雄、可爱的人杰、百姓福祉的庇护神以及人间正义的化身。
画家陈光林出生于钟馗画之乡—安徽灵璧,他在这方沃土上继承了民间钟馗文化的传统。传统主要活在民间,民间钟馗文化传统是陈光林倾尽全力创作钟馗画的灵感源泉。时下官场、商场以至社会的各个角落,“鬼魅”尚多,危害严重。黎民百姓更热切地呼唤打鬼的英雄。在这种意义上,钟馗精神也符合时代精神。陈光林的钟馗画之所以深受公众喜爱,恐怕正因为它满足了时代精神的需求。
陈光林属于学者型的画家。在论文《钟馗绘画艺术略考》中,他不仅考证了钟馗画的历史演变和艺术特色,而且提出了画家自己关于钟馗画的创作主张和审美理想。他主张融合文人画的精妙笔墨与民间画的生动造型,创作出表现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的钟馗形象。他特别强调“钟馗不丑”,竭力追求壮美,把钟馗塑造成名副其实的“古丈夫”“美髯公”。这种壮美的钟馗形象,融合了文人画的雅逸含蓄与民间画的质朴真率,是陈光林独特的创造。他笔下的钟馗身躯伟岸,相貌英武,性格刚烈,风度潇洒,尤其那双传神的眼睛,明察秋毫,睥睨一切,威严中略带幽默,冷峻中不乏温情。可以说,画家是以自己的全部学识、修养、灵性、胸襟、气质与钟馗的豪放性情和爱憎分明的品格相契合,在浓墨重彩中传承着文化厚度,张扬着时代精神。如此高度个性化的钟馗形象,在历代钟馗画中十分罕见。
陈光林的钟馗画较好地运用了传统文人画的写意笔墨。他重视用墨更重视用笔,笔是墨的骨架,墨是笔的血肉。画家在由中国工人出版社近期推出的《当代著名画家技法经典·陈光林写意钟馗》中自述其作画步骤的要点是“胸有成像,落笔果断,线条精练”,“特别是笔墨,不仅要处理好墨的层次、虚实的关系,还要见笔,依据结构确定笔法的变化”。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从他的大量写意钟馗画作品来看,线条遒劲,墨色淋漓,造型优美,神采飞扬。我发现往往在形象上越少使用笔墨,形象就越鲜明。画家那些妙手偶得的神来之笔,真可谓“天付劲毫”。同时,画家也提取了民间钟馗画稚拙夸张的造型元素和单纯明快的色彩对比,把民俗情趣与文人笔墨融为一体,共同塑造了一系列壮美的钟馗形象,在当代钟馗画中一枝独秀。
2.陈光林 钟馗宝像136cm×68cm2010
3.陈光林 除恶务尽136cm×68cm2001
4.陈光林 正气歌136cm×68cm2017
5.陈光林 思无邪136cm×68cm2013
6.陈光林 中华神画136cm×68cm2018
7.陈光林 东篱菊韵180cm×96cm2013
8.陈光林 春江水暖180cm×96cm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