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多强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 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1]。调查显示, 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 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2]。成功抢救急性脑卒中患者后, 虽然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但常伴有偏瘫, 失语和吞咽障碍等并发症, 尤其是肢体偏瘫更为常见, 需要较长的康复期;在此期间, 单靠药物治疗或者理疗等方式很难获得理想的康复效果[3]。为此, 本研究采用常规用药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 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3例。观察组男22例, 女21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1.71±5.10)岁;病程 1~17 d, 平均病程(9.13±2.62)d;其中脑梗死 28例, 脑出血 15例;左侧瘫痪 21 例, 右侧瘫痪22例。对照组男23例, 女20例;年龄46~77岁, 平均年龄(61.68±5.11)岁 ;病程 1~18 d, 平均病程 (9.11±2.96)d ;其中脑梗死 29例, 脑出血 14例;左侧瘫痪 22例, 右侧瘫痪 2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用药治疗。针灸1次/d, 30 min/次,每周5次。理疗治疗时间及次数同上。
1.2.2 观察组 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①心理治疗: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 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 并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鼓励患者倾诉内心想法,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 避免负面情绪, 增强患者康复的积极性及克服疾病的信心。 ②运动疗法:根据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先给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Brunnstrom等训练,结合患者的个体特征制定符合患者特点的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 并指导和督促患者循序渐进的进行康复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活动、主动活动等, 后逐渐进行日常能力训练, 训练时间45 min/次, 每周5次。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治疗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能力指数(BI, 0~100分,分值越高越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 0~45分, 分值越低越好]、肢体功能评分(FMA, 0~100分, 分值越高越好)和生活质量评分(SF-36量表,0~100分, 分值越高越好[4]);残障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神经功能达到正常水平, 或者改善程度>90%, 症状显著改善, 生活完全自理;显效:神经功能改善程度>43%, 但未达到正常范围, 生活基本可自理, 症状有所缓解;有效:神经功能改善程度>18%, 症状改善;无效:症状、神经功能等情况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43、7.766、16.335、34.829, 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生活能力指数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肢体功能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 43 治疗前 46.13±6.13 24.25±3.28 45.13±6.91 62.25±3.28治疗后 92.56±3.21a 9.19±2.15a 89.51±3.21a 97.25±2.35a对照组 43 治疗前 46.14±6.58 24.22±3.18 45.14±6.22 62.22±3.28治疗后 80.72±4.13 13.14±2.55 75.72±4.51 80.44±2.12
2.3 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比较( ±s, d)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比较( ±s, d)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住院治疗时间对照组 43 16.42±2.25观察组 43 12.11±1.41a t 10.644 P<0.05
2.4 两组患者残障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残障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3.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残障发生情况比较[n(%)]
成功抢救急性脑卒中患者后, 虽然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但常伴有偏瘫、失语和吞咽障碍等并发症, 尤其是肢体偏瘫更为常见, 需要较长的康复期;在此期间, 单靠药物治疗或者理疗等方式很难获得理想的康复效果, 因此, 对于此类患者提倡早期进行康复训练[5-7]。心理康复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有利于减轻患者心理压力[8]。而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刺激患者的神经, 有利于血液循环和脑功能恢复, 维持机体平衡, 促进肌肉力量恢复, 防止局部肌肉萎缩, 对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9, 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残障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3.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常规用药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 采用常规用药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降低残障发生率, 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