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姚振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通过解读《指南》中提到的各年龄段各领域的目标、年龄典型表现以及教育建议,我们不难发现游戏与幼儿生活、幼儿园五大领域和幼儿发展的密切关系。因此,近年来江苏省以游戏精神为切入点,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贯彻落实《指南》为目标的课程游戏化建设,指导我们要贯彻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化精神,在游戏中重新认识儿童,用游戏精神重塑教育观,从游戏切入改造幼儿园课程,将游戏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在实际教学中,要在从幼儿早晨进园的那一刻就开始创设教学环境。在游戏创设中,我们独具匠心地为孩子们创设了各种各样的角色,有警察、警卫、医生、服务员、清洁工等,并且角色一周一变化。孩子们进入学校后,扮演清洁工的孩子们开始整理班级的玩具,协助老师搞好班级的卫生;扮演警察的孩子们开始站在楼梯边维持秩序,提醒大家上下楼梯一定要注意安全,要靠右边行走;扮演服务员的孩子们开始协助老师为大家分发餐具,准备早餐;扮演医生的孩子们开始为大家做入园健康检查……独特的晨间游戏创设让孩子在体会各种工作的同时,获得了角色意识。同时,在游戏中也培养了孩子的职业理想,使他们能够快乐成长。
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生活涵盖洗手、吃早餐、午餐、如厕、午睡等。在生活中我们也设计了一系列童趣盎然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自理,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在饭前、便后洗手时,让幼儿一边洗手一边唱歌:“清清水,哗啦啦,先洗小手心,再洗小手背,我是卫生好孩子。”孩子们不但学会了儿歌,同时也养成了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在午睡时,为了让孩子们自己学会穿鞋子,我们有意识地把穿鞋子变成一种游戏。比如,让孩子们进行穿鞋比赛和为另一只鞋子开展配对游戏等等。在生活区域,一些孩子玩完玩具,总是不记得把玩具放回原来的位置,导致玩完玩具后生活区狼藉一片。为了让孩子们养成物品用完归位的好习惯,我们利用孩子们的好胜心,激励孩子比比谁知道把玩具放回原位。对一些还是记不住把玩具放回原位的孩子,我们可以一对一地和他们玩“送玩具归位”的游戏。告诉幼儿玩具现在想妈妈了,它们找不到家会伤心地哭泣呢。这时候,孩子就会自觉地把玩具收拾起来,放到玩具应该在的位置。这样,玩具乱扔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为了让孩子们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对户外活动时间进行了调整,保证孩子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三个小时。同时,对户外活动进行了调整,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快乐成长。一是把传统游戏融入原本课程中。比如,让孩子们一起玩跳皮筋、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等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和协调,促进幼儿的心智发展。二是让孩子们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带领他们来到野外,让孩子们在沙堆挖山洞、做各种造型;让孩子们在草丛里寻找,对各种昆虫进行观察;让孩子对各种植物进行辨别,观察它们之间不同的地方……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我们也特地创设了一些教学环境,从而提高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让孩子分别戴上不同角色的头饰,扮演并模仿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对话。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孩子们对童话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体验更加强烈,对故事情节更难以忘怀。在课堂中,老师可以立足于孩子们爱玩游戏的特性,对课堂情景进行创设,把生活中的场景搬进课堂。这些日常生活场景,往往也蕴含了很多教学内容,比如,孩子们在玩问路的游戏中学会常用的礼貌用语:“请问”“不好意思”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但培养孩子们讲礼貌、知礼仪等良好品质,让德育于无形中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同时还丰富了孩子的语言,让孩子的情感更加丰富。
在幼儿一日常规中融入游戏化教学,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养成进取、合作、自信、卫生、节约等各种良好习惯,让孩子们的性格更加活泼、开朗,让孩子们的童年更加美好多姿。我们将继续践行践行“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让孩子们得以全面发展。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实验小学幼儿园)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史慧中.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M].北京: 科学普及出版社,2014.
[3]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