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恬
看过“程序猿”斗码,有没有看过“程序猿”看病?
令人大开眼界的是,十几名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及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组建的科研团队,经过不懈地努力,研发出一款能帮人秒看病的机器人“小宝”。
小宝究竟能看什么病?它能帮助人们检查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或者帮人们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的可能。
科研团队的项目负责人杨亚宁说,骨质疏松是全球患病人数最多的10种疾病之一,因病因复杂,其属于一种泛全科疾病,易忽视、难发现。患者往往骨折了,才知道自己有骨质疏松。因此,将骨质疏松作为机器人研究的重点,有利于更大范围地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工作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帮助医生完成更高效精准的确诊。而将机器人投放到医院或是社区,则能给中老年人一个简单快速筛查有无骨质疏松的便利机会,不用每次都排长队等待化验和检查了。
前来筛查的人首先需要登陆“骨质疏松筛查系统”,机器人可通过面部识别、身份证和社保卡信息确认三种方式录入个人信息,进入系统进行骨质筛查。
测量骨质密度之后,参与检测者可以在主诉界面根据自己的情况进一步回答问题,选择自己身体出现的症状。随后小宝会根据每个人检查的不同数据值和基本症状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进一步实现智能问诊,向人提出“近期是否有补充钙剂?”“是否患有糖尿病?”及“是否过度饮酒?”等关于既往病史和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实现更为精确的诊断,还能预测未来五年内主要部位发生骨折的概率。
筛查结论得出后,机器人会评估检测者患有骨质疏松的风险,给出“多久时间需要复查”等相关建议,整个问诊过程结束后还可通过联接打印机将自己的检查报告打印出来,方便又快捷。
要知道,小宝看病的最大优势就是快!尤其是和传统问诊方式相比,机器人的大脑是天河超级计算机,基于大数据、超级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单个病例的分析时间最快可达到不足1秒。
传统诊断主要依靠骨密度检查,虽然这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但骨密度不能作为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相比传统诊断,机器人诊断有两处不同:一是随时筛查,这就省去了排队挂号的流程,方便快捷;二是智能问诊,这就提高了准确率,还能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小宝的“大脑”里有一套人工智能综合算法平台,能设计个性化问诊问题,通过关键症状、基础疾病史、既往史、生活习惯等问诊内容,建立循证和经验模型,精确问诊,5~10个问题就能覆盖200+风险体征,还能精准预测未来1~5年内主要部位发生骨折的概率。自动化和数据化电子病历及诊断结论的生成和解读,使得机器人诊断的结论更为精准。目前小宝对于骨质疏松症状筛查的准确率也已经高达92%,高于传统人工问诊的准确率。
研发团队目前在进一步拓展机器人看病的功能,新增添了“分导挂号”和“智慧健康”的模块,用于高效率疏导病人科学挂号和多方面的身体健康检查。
小宝的另一特点是能够利用非诊疗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不断增加新资料和案例,拓展云计算中储存的数据,提升分析数据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分析的能力,使得病情被更加精确地诊断。目前已经被收录的数据已经多达500多万,且仍在不断增加当中。
湖南大学的研发团队已经和上海华山医院等上海、浙江和贵州等地的多家三甲医院展开深度合作,机器人也在长沙梅溪湖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和上海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社区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来者可以自主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