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田县温溪镇第五小学 郑菊香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了“学会学习”这一关键词。“学会学习”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则是“学会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在新课程理念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形式有很多,项目式学习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项目式学习,就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并在活动中继续进行知识的补充更新来开拓另一个新的层面。项目式学习一般分成四个部分:项目的选择,计划的制定,方案的实施,成果的展示与评价。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能够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的合作意识,以此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时,对项目式学习内容进行科学化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在选择项目的过程中,应满足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强调的是要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相应的项目学习,因此,有效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项目的选择要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因此,能够有效地关注到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需求,学生的这一种学习需求被激发以后,自然就能够有效地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之内为学生选择具有探索性的项目学习内容,并且,要能够引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指导学生学习。
小学科学教材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选择的项目应该紧密结合生活,立足于我们生存的环境,可以是当下现实生活问题也可以是未来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具体而言,要选择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
小学科学这一门课程所包涵的内容特别多,其中、生命科学、物质科学、自然科学等是主要的内容。这一些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学学习素养。
选择的项目应该以科学知识作为基点,以科学探究为中心,将抽象的科学规律在生活中找到“原始模型”,引导学生在认识“原始模型”的过程中,进行高效化的科学学习。
在选定项目式学习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采取由行动开启、以问题引入、借主题展开这三大策略进行项目式学习的导入。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完成一项行动中开启项目式学习。
【案例1】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中《大树和小草》项目活动中,对于香樟树的树皮拓印之后,生提出:“我能不能拓印树叶和其他东西?”在此基础上,学生搜集各种树叶,进行拓印,把拓印结果装订成册。行动式的项目学习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操作,适合于三四年级的孩子。
以上案例说明,通过亲身实践动手动脑在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学生非常容易获得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
问题是探究的起源。让学生从困惑出发,以解决某个问题作为项目式学习的内容,提出一个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究,进行项目式学习,这样的方式也能有效而及时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
【案例2】《拱形的力量》一课,课堂实验探究了抵住拱足的力与拱形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有学生提出:“如果拱足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那拱形的抗弯曲能力会有所变化吗?”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了自主学习。
以上案例说明,以问题引入开展项目式学习,这样,就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科学探究的欲望,从而让他们在课堂上开展高效化的科学探究活动。
学生对一些有些知道又有些困惑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可以师生协商,共同拟定一个项目主题,让学生从这个主题的各个方面开展子课题研究,可以小组形式也可以个人研究。
【案例3】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设计一座桥》的项目学习,教师给学生提出了“桥”这一主题的研究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各显神通,项目的活动有:介绍各个地方的桥、分析桥的结构特点、桥的种类辨认、畅想和设计未来桥梁等等。
以上案例说明,即便明确了主题,但是学生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不同,这样的方式既尊重了学生主体意愿,又开展了以某一主题系列的内容的探究。
(1)成立项目学习小组
在成立项目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科学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征,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穿插安排到项目学习小组中去,体现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的目的,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的项目学习具有高效化。
(2)制定项目学习计划
在项目学习小组成立之后,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小组内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学习的计划进行制定。在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的基础上,制订出完整的项目实施计划表,包括:实验准备材料、小组人员分配、实验步骤、实验记录。
(3)确定项目学习方案
学生在小组内制定出项目学习计划之后,各项目学习小组要派代表在班级范围内对自己组的项目学习计划进行宣布,然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对各小组的项目学习计划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进行修改或调整,直到最后符合要求才允许通过,最终形成项目学习方案。
(1)明确任务
每一位学习者都要明确本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形式和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任务,分头执行各自的任务。
(2)收集信息
收集科学信息资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必不可少的方式。在确定主题后,教师可根据以确定的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现场考察、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深入研究,广泛搜集所需的原始数据资料。
(3)分析处理
通过观察报告,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所获得的信息,并适当利用互联网资源、统计图表的知识,分析处理信息,进而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4)总结提升
对信息进行适当加工后,学生可按照步骤和程序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让学生在活动进行反思,为下一次活动积累经验。
总而言之,在项目式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无事可做,而是要对学生的项目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并且进行适当监督,并且,对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帮助,对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
在学生的项目式学习顺利地完成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自己组的项目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其它组的学生对项目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项目学习成果的形式可以是实物模型,如做一个计时一分钟的水钟,保温杯等,可以是调查报告或科技论文。如校园生物调查,一天的食物等,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如用 PPT 展示等。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同的,老师的认同感对于他们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因此,在项目式学习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取激励性评价。但是,教师并不是学生项目式学习评价唯一的主体,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
(1)教师肯定或鼓励评价
倡导老师多用欣赏的眼光、欣赏的心态去看我们的学生,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评价,善于对学生做出丰富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浓厚热情。
(2)个人自评和组内互评
在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密切关注学生个体,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评价,还应结合小组内同学间的互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间互相督促、互相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共同提高。
首先,根据个人自评和组内互评得分,评选出小组内的最佳。其次,根据项目式学习活动的综合表现,师生民主推选本次学习活动的班级最佳。再根据各小组的综合表现,师生民主推选最佳小组奖。最后,根据评出的结果进行奖励,发给当选的个人和小组喜报和奖励卡。
通过实施这样的评价激励制度,学生对项目式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从而有效促进了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自主学习的效果,提升了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运用项目式学习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地引发他们的科学探究学习,从而提升他们的科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浩.项目教学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新人教版六年级《环境与我们》[J].单元为例,2014(05).
[2]小学科学教育联盟.新一代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3]金彬.基于项目的学习——科学学习的必然选择[J].快乐课堂,2013(34):275-276.
[4]蔡曦卿.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导[J].框架设计,2014(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科学(3-6年级)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