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法化解说明文教学的尴尬

2018-11-30 14:42江苏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蒋利娟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说明文创设文本

江苏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 蒋利娟

谈起说明文,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和研讨课时都会有意无意地回避。比起文学性、人文性强的课文而言,说明文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没有深厚真挚的情感,学生不像学习其他课文一样容易入情入境。但是,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学习语言,既然是语言就包括文学语言、科学语言、日常语言等,说明文这样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应该能够在语言教学中占到一席之地。

一、创设情境,化解枯燥的课堂教学

所谓说明文,就是通过文本阅读,让学生知道所要说明的事物和事理。在教学中,教师们难免会过多地关注事物的特点,把课堂变成科学知识的讲解,一系列表格的出示、方法的探求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文艺性的说明文还好,若是遇到平实性的说明文,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当,整个课堂就很容易变得了无生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化腐朽为神奇,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寻找最佳的突破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平实的说明文课堂教学变得充满生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感悟文本的兴趣。

以《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为例,教师上课伊始就出示了宋代陆游《渔家傲》中的一句词:“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四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容小觑,虽然是词,但是读上几遍后,学生已经大体能够理解这句词的意思:思乡心切,但是苦于路途遥远,收到家书可能已经是明年的事了。有了这层背景的铺垫,教师顺水推舟问道:“如果陆游穿越到现在,他有什么办法?”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到了课堂的教学中来。在整堂课的教学中,陆游的这条线贯穿始终,学完课文后,教师又巧妙地把他嵌在说话的训练中:“陆游,我来向您介绍一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网上的线不是蜘蛛吐出的丝,线上黏着的也不是蚊虫……”这样匠心独具的情境创设,让本来枯燥的文本一下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在和陆游的穿越中领略了互联网的奇妙,也领略到了课堂的乐趣。

巧妙的情境创设,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说明文的教学,教师们常常局限在说明方法里出不来,但是智慧的教师却出示了一组建筑物的对比图:“迪拜塔、帝国大厦、东方明珠……”站在这些高大的建筑物身边,金字塔似乎十分不起眼,但是学完课文后,教师又出示了这组对比图,问道:“现在,金字塔在你眼中的高度有没有变化?”学生沉浸在金字塔的雄伟和精巧中,被金字塔的魅力所吸引,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再次引发了他们对文本的一种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金字塔在他们心目中的高度也已经不再是原先的那种高度了。

这两个情境创设都匠心独具,给原本平实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地激发了出来。当然,情境的创设不能华而不实,它必须与文本紧密地结合,探伸到说明文的核心,这样课堂的生成才是趣味盎然的,才是有成效的。

二、方法引领,化解索解式的提纲教学

既然是说明事理把握信息的文章,那么“介绍了什么事物”“这个事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说明的”……肯定是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当然,这些是我们在说明文的课堂上必须解决的内容,但是作为一种文本语言的训练,学生如果仅仅在课堂上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这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小学阶段二十多篇说明文的教学,能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一些阅读这一类课文的方法,笔者觉得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还是以《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为例,教师在教学的开始就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一篇介绍科学技术的文章。学习这样的文章我们首先要“抓要点”,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互联网的“大”、互联网的“快”、互联网内容的“多”这些“要点”。除了抓要点还要干什么呢?原来作者通过举例子、打比方等一系列的方法来说明和论证这些要点,这就是“抓要点”“知方法”。作为刚刚接触到说明文的四年级学生来说,一堂课下来,他们了解的不仅仅是互联网的特点,也掌握了学习同一类说明文的六字秘诀,今后在读到这一类文章的时候,这六个字一定会快速跃入他们的脑海,引领他们由此及彼,读懂其他的说明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到的知识可能会在学生头脑中淡化,但是学到的技能和方法却能在学生头脑中固存。索解式的课堂教学、提纲式的表格填充永远是停留在说明内容的初探上,正确的方法引领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沉入文本,化解缺失的语言教学

由于文体的特点,教师们在教学时常常会顾此失彼,忽略了说明文文本中科学的思维方式、理性的言语表达。如果教学中的“度”掌握不好的话,很容易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怎样让浓浓的“语文味”在说明文的课堂上散布开来,怎样让学生深入地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趣味性、生动性,这是我们语文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以《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为例,这是一篇介绍火星知识的说明文,对学生而言似乎有些遥远,但是这篇课文在语言表达上却很有特色。教师首先让学生从题目上感悟语言的特点,“孪生兄弟”这个比方本身就体现了浓浓的人情味,读起来就让我们倍感亲切,语言的感悟让遥远的星球和学生瞬间拉近了距离。如第一段中,作者连用了四个“同样”,意思相关、结构相同,再加上“甚至”这个词,用意是什么呢?教师对句式和词语的关注,让学生理解了火星和地球有着太多太多的相似之处。

说明文的语言可以是生动的,但是更加应该是准确的。“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这句话中的“也许”去掉可以吗?去掉“也许”就代表火星上确实有水存在,但事实上,这只是科学家的一种推测,既然如此,“也许”就不能去掉,小小的辨析让学生一下子领悟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但是这样的训练并没有结束,文中有两个意思相当接近的词语,“推测”和“推断”,教师问这两个词能互换吗?学生已经能够借鉴刚刚学到的方法去感悟:原来“推测”是一种想象,还没有实质性的证据,“推断”表示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证据并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就有了更深的感悟。

其实说明文中语言训练的点有很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麋鹿》充满神秘色彩的生活环境中去感受作者生动的导入;也可以从《莫高窟》中让学生感受到叙述与联想相结合的妙处;从《秦兵马俑》中去感受语言承接的魅力……只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说明文的课堂也能上出浓浓的“语文味”来。

猜你喜欢
说明文创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创设未来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