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见龙亭小学 黄惠琼
生活化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科学素养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难题的重要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探索能力。科学教育不仅要进行科学知识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索能力。而伴随他们成长且带有浓烈兴趣的“生命科学”中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是探索的契机,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造了机会。那么,在生命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使他们充分认识生命本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呢?
课堂充满生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是我们科学课堂一直以来探寻的目标。如何让学生在生命课堂教学中动起来,感受生命科学的乐趣,建构一些具有生活性、实践性、探索性的主体活动。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要从生活的真实任务挖掘他们的好奇心。如四(1)班在教学《油菜花开了》一课时,需要学生观察油菜花的结构。在导入新课后,我准备让学生实验。此时,跃跃欲试的喧闹中,突然的“报告”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发现A学生已将油菜花“支离破碎”。我走近他时,他似乎意识到什么,急速抬起头。看到A同学紧张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抑制心里的怒火“A学生,请你说说油菜花的结构组成,好吗?”望着我平静的脸,他低下了头。我知道是他没有细心观察。他支支吾吾地说:“有花瓣,有一些细丝,还有一些绿色的小树叶。”这个同学能发现花的某些结构。但观察时没注意到解剖要领,没按一定顺序,观察不全面,并有些细微的(雄蕊和雌蕊的)差别被忽视了。此时,我简单重复了操作要领,继续巡视指点,学生专心致志观察,也有丝丝的讨论声。课后我反思,不当众训斥,静下心来让学生反思。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不让学生失去好奇心,同时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不能盲目操作,驱使学生在玩中“学”。使“司空见惯”的事变得有价值,驱动他们进一步探究。因此,在教学中,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并捕捉学习任务,使学生掌握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探究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源于现实生活。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切入教学内容,创设符合儿童生理、心理、思维特点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进入“我要学”的积极状态。例如,《我们的生命周期》这一课时,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出生到现在比较有纪念意义的相片、帽子、鞋袜等,选其中一个同学的婴儿照,创设情境,激发体验。从这组相片中,你们发现这位小朋友的身体有什么变化?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提出问题,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课堂教学具有高度的凝聚力,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更多实践与探究空间的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合理地开展教学,关注孩子是怎么讨论,怎么反思,如何质疑和互动,科学素养就融合在其中了。如:上五年级上册《种子发芽实验》时,学生们知道了种子发芽与水有关。我就相机抛出问题,种子发芽到底需要怎样的条件?有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种子发芽需要土壤吗?种子发芽和阳光有什么关系?这时教师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把问题的“阻力”留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我组织和指导他们有任务地学习,让他们先交流启发。个别学生有了无土栽培的前概念,提出了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学生将自己的知识分享给同伴。让学生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学习,再回到个体的学习中。对不确定的条件,比如,温度、阳光、空气,让他们交流如何控制变量并设计探索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方案。如,对于是否需要阳光?学生设计实验,把种植的绿豆种子一盆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处,发现两处的绿豆都可以发芽。种子发芽需要水,温度,空气,但不需要阳光,学生通过探索找到了答案。此时,不宜直接给学生知识,而是引导他们探究。“控制条件设计实验并观察”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这样的认知是最稳固的,认识过程更完整。
科学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得以体现,生命科学是小学科学的重要部分,生命科学的学习离不开大自然,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善于分现,发现生命科学的奥秘,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单调的操练只会培养学生在特定条件下按既定程序做出套路化反应,形成无意识的习惯,但蕴含其中的思考性成分很少,而越是习惯性的套路反应,改变和迁移就变得越不可能,就越是形成不了素养。因为,素养恰恰是不能套路的。怎么培养像核心素养这种灵活、不套路化的东西呢?科学课上“非预期的反应”特别多,并由此引发教学没法顺利完成。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教师对课堂中非预期的反应要付出更多的关注、宽容甚至是鼓励。这样的教学不是按部就班的,应该在动态生成的基础上完成任务和突破精彩。
多渠道开展实验,学生要开展课堂以外的多种形式的实验。课外实验和学生生活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继而将其培养成习惯。例如,上完《种子的一生》一课后,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回家种几棵绿豆种子,观察种子的变化并作详细地记录。学生从种子到幼苗,从幼苗到成苗,直到开花结果,学生细致地观察并作详细地记录。这样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实验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的善于观察的习惯,懂得了植物的一生。
生命科学生活化教学可以整合不同机构的独特作用把教学与自然环境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从“课堂”跨入更广阔的周围世界。同时,在生命科学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和生活所需的技能;吸收各种信息、拓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