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活动的教学设计

2018-11-30 11:03李旭东
初中生世界 2018年48期
关键词:整本书探究思维

■李旭东

教学设计是在适切的教学目标统领下,设计学习者努力追逐明确目标的学习心理或者学习行为。学习心理是学习者内在的思维,学习行为是外在的行动,而教学则是内在思维表现为外在行动,最终又转换为内在思维的过程。所以,学习模型是内在思维——外在行动——内在思维……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基于这样的学习模型,教学设计既要提升学习者内在知识的反思,又要改变学习者外在行动的能力。如何做到内在思维和外在行为都有质的提升呢?指向活动的教学设计可以做到这一点。

教学设计常态表现为教案。教案是教与学的活动方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目标的预设,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是对教学效果的预估。

教案有规范的要求,一般由标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教学媒体、教材分析或教学设想、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环节组成。教学流程是对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所以,教学流程是实施教学的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教与学的活动。但在教学流程中,教师偏重内容的设计,而忽略教与学的活动设计。如何将教学设计指向活动呢?

一、设计“教的活动”,在组织引领中诊断提升

教的活动即教师怎么来教。教不是单一的教师讲,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引领、诊断、提升的活动。

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教的活动。在组织教学时,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设计教的起、承、转、合的活动。

起,拉开教学序幕的环节,是教的活动的开端。教师常常通过导入语来揭开课堂教学的面纱。比如李吉林老师在执教《春晓》一诗时,创设了一个诗人吟咏的学习情景:我们来当一回诗人——夜深了,“诗人”读书睡着了;半夜里,诗人被风雨声惊醒了;听着,听着,你又睡着了(播放鸟鸣录音);清晨,你听到一阵阵鸟鸣声,你便吟起诗来,你先吟了哪两句?诗人你忽然想起昨天半夜里风吹雨打的情景,你又吟了哪两句呀?李老师在组织教学时,以“小诗人”为学习身份拉开了学习活动序幕。这种创设教学情境的“起”为组织教与学明确了方向,激发了学生学的趣味。

承,深入教学展开的环节,是教的活动的发展。当“小诗人”在情景中吟起诗来,仿佛诗句就是自己吟唱出来时,无意间进入到诗人的角色之中。为了教学深入展开,教师在学生的积极情趣中,进一步设计教学诗中关键字眼的语意——“眠”“晓”“闻”,并结合语意让学生记住它们的偏旁,将文字学和文学结合起来。这是将教的活动推向深入,是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将字词教学与诗歌理解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思维的品质。

转,分层教学提升的环节,是教的活动的高潮。教学活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活来创设教学的情境,整合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将学生的学习背景科学地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并延续学生对“眠”“晓”“闻”的意义的理解。学生跳出诗歌,将三个词语和自己的生活情境结合,进行写话和说话活动。这一活动是组织教学的提升环节,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融合已知,迁移能力,进入到教学活动的高潮。

合,反馈教学总结的环节,是教的活动的结局。结课是教的活动的最后环节,既是对一节课学习知识和能力的总结,又是对一节课学习方法和过程的总结。可以是教师的总结,也可以是学生的总结。教学设计可采用归纳式、问题式、拓展式、活动式等结课形态。余映潮老师在执教《七颗钻石》时,他这样结课:“这一次课,咱们在一种创设的环境里面生活,当我们进入录音棚的时候,我们读起来,读文章——使我们心情激荡;当我们畅游智慧泉的时候,我们说起来,说起来——让我们的发现闪光;当我们来到创作室的时候,我们想起来,想起来——让我们的思绪飞扬。因此,我们的阅读活动课让我们沉浸在美好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我希望同学们的每一节课都这么快乐!”这是一种归纳式结课,教师对一节课的三类学习活动归纳总结。

起、承、转、合是教师怎么教的具体安排,是以不同的教的活动来组织引领教学活动,是将教学引向深入,并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措施和综合实践行为。虽然活动形式上表现为教师的教的活动,但教师教的所有的活动都指向于学生的学习。

二、设计“学的活动”,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关键能力

学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也变现为学习的行为与实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的活动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思。学生在主动的积累、梳理、整合中运用语言文字,这就是学的活动。语文教学中的学的活动,是学生在语言情境下主动地建构和运用语言,发展和提升思维,鉴赏美与创造美,传承与理解文化,以此在言语经验和实践中培养语言能力及其品质。

学的活动是以学的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促进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开展,并在主动的语言运用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的活动,突出学生个体的自主实践和群体的合作探究等不同的学习方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和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

学的活动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个体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二是群体在学习任务驱动下的合作探究。

在教学中,为了设计学生个体主动的学的活动,我课内注重指导方法,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课外注重任务驱动和学生自主测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七(下)第三单元的“名著导读”是阅读《骆驼祥子》,教材编写者从“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精彩选篇”三方面设置学习任务。教学设计应该考虑如何实实在在地完成学习任务。任务一是“读书方法指导”。我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了“圈点”和“批注”两种读书方法,然后要求在课外阅读《骆驼祥子》时,将“圈点”和“批注”两种读书方法落实在主动的阅读任务之中,每一个章节做出不少于五处“圈点”和“批注”。虽然要求是死板的,但这是将学习任务主动达成的最好路径。所以,教学设计既吻合了统编教材“三位一体”,即由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编写指导思想,又将学习任务分层落实,提高了阅读效果。我在课堂教学中则要求学生选取几个重要的章节精读,测评学生“圈点”和“批注”两种读书方法的学习和运用能力。而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以“看图阅读情节”“析情节阅读人物”“读整本书绘制人物关系表”“读整本书记载祥子大事”“读整本书鉴赏文学作品”“读整本书完成专题探究”构成整本书自主阅读的活动。最后以群体合作探究完成一个设计活动:在学校的文学长廊里为骆驼祥子设计一座雕塑,主要从主体人物和主题道具两方面,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写一份设计方案。这是以“专题探究”的学习任务来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的活动。所以,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侧重于学生的个体主动学习和群体的合作探究,而主动学习表现为个体的差异性阅读,群体探究表现为思维创造,两者的结合表现为学生的学的活动。

学的活动是以学生个体主动活动为主,以群体合作探究活动为辅,这必然存在着学的活动的差异性。因此,设计学的活动一定是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因材施教、分层要求。整体设计可以采用任务群的形式。比如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通篇文本阅读是全体要求;在通读的基础上,专题探究是分层要求;在专题探究的基础上,研究整本书又是差异性要求,这样就将学的活动设计得更加有序而科学。

三、设计“学生的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

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这就要求教学设计必须落实学生的活动。以学生的活动作为学习动力源,驱动学习任务,以此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聚精会神地存在于学习情景之中,让学生充分活动而存在于学习场之中。

我在山东费县执教语文统编教材七(下)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时,课堂起始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活动是一种互动性活动,要求全体学生都参加。全体学生发问:你是谁?同学们一边问,一边将手指指向一位同学,此时这位同学迅速站起来大声介绍自己,以“我是 的某某”句式来介绍自己的个性特长。为什么开始设计了这样的学生活动呢?我所借班上课的学生是一所乡村初中的七年级学生,他们非常拘谨,我需要在教学的起始便将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迅速调动起来。所以,在这样的学生活动中,师生互动积极,通过学习活动迅速热身,积极性高涨。设计学生活动不能仅仅是让学生动起来,而需要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准确内容,落实好实践行为。

让目标引领学生活动。在上述学生活动中,教学目标明确,教者引导学生写出人物精神。首先,从写出人物特长开始,概括人物精神品质。所以,学生在介绍“我是________的某某”时,一定是结合自己的特长、特征、精神或品质来介绍,而在介绍自己特长时常常是概括自己的长处的。这样在写人物时,就能抓住人物特征,并结合特征适切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可见,学生的活动是在教学设计时就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来引领的。其次,学生的活动是带着明确目标的,这种明确的目标是学生活动的前提。学生在思考我是怎样一个人时,需要概括自己的特征,将自己的特征用一到两个词语准确表达,进而带着明确的目标来活动。所以,这样的活动虽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但活动的导向清晰,既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又凝聚了学习气场,而这一切正是目标引领和导向的结果。

让内容具化学生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常常是互动的,如果缺少了具体内容,学生活动常常会低效或无效。看似学生活动热热闹闹,实质上活动与学习没有关联。因此,学生的活动一定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而设计。介绍自己的特长,学生会迅速搜集自己的言行、形象来概括自己的特长,进而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概括是基于具体的言行、形象的,学生的活动便引出写作的素材,在精选人物形、行、言等具体内容后,便能写出人物精神。看似随机的学生活动,但恰恰能帮助学生在写出人物精神时精选素材,进而完成写作任务。可见,这样的活动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的活动。

让实践细化学生活动。活动一定是动口、动手、动脑的,所以,实践是学生活动的细化。在设计开场白式的自我介绍时,我特别要求学生拍手、指点。拍手是让活动有了节奏感,把握住了教学现场感;而指点是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作自我介绍的学生身上,同时还能评判学生介绍准确与否。在做拍手、指点的动作的同时,还有口的活动——指向哪一位学生,其他学生异口同声“你是谁”。这样的口、手、脑同时活动,让每个学习个体都存在于学习磁场之中。

让思维提升学生活动。当一个学生作自我介绍的时候,其他学生都在心底评判着——他说自己是一个勤劳的人,他的勤劳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是生活再现,也是人物浮现,这为接下来“写出人物精神”的写作实践准备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了思维品质。

学生的活动是多维的,也是互动的,而通过多维的活动与互动的形态,学生的能力才能被充分激活。这是一个全体学生的活动,趣味之中,没有哪一位会掉队,人人参与活动,这是教学主体性的最好体现。当教学激活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时候,学生在活动中的能力素养就提升了。以活动激趣学习,是学生活动的初级形态,而通过学生活动来深化学习、提升素养则是高级形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中“学习”“运用”“综合”“实践”等词语指向的就是学生的活动,而这样的活动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学习建构在生活情境之中,学习品质提升来自于实践活动。可见,教学设计应更多地指向活动——“教的活动”“学的活动”“学生的活动”。

猜你喜欢
整本书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