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市海珠区石溪劬劳小学 罗小平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等特点的学科,而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正在不断发展,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固定教材大纲向学生源源不断地传授知识,不仅学生无法理解与吸收,而且也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如何使用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已成为现阶段教育事业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并且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并提出小学数学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措施,期望给广大相关工作者提供经验与帮助。
案例教学法指利用各种案例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并将相关的知识点融入案例中,进而让学生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与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案例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不仅能转移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还可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情景中感受数学魅力。在素质教育的深入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并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要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在运用案例教学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即案例的真实性、客观生动性以及多样性。只有真实、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才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重要性;客观生动的案例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注意力,并在数学案例中加深理解与记忆;在多样化的案例中维持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在不同的角度感受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真实性。最终在真实的案例情景中探究数学知识,发挥案例教学的教学作用与价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在结合案例教学时要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真实案例,并有效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案例的选择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避免超出学生认知范围。例如,在学习《统计图》这一课时,教师便可结合案例教学,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思考:“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什么样的东西需要进行统计?你知道统计图都有哪几种?不同的统计图都有哪些优势?”结合学生体育运动背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班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统计,分别统计羽毛球、篮球、足球、气排球等体育项目的喜爱人数,建立学生的统计分类意识。随后,教师便可在课堂上讲解扇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指导学生将收集好的统计数据绘制成扇形统计图,使其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统计优势与作用。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统计本班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逐步引导学生利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本班学生考试成绩的变化趋势,使其在合作分析中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可自主操作、相互探究、相互交流与分享,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使得案例教学发挥最大的应用价值与优势。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最大的好处,在于能让学生通过某一个载体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在案例教学中阐述自己的观念与想法,促进师生、生生间的沟通交流。而要想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教师还应创设浓厚的案例教学情境,进而让学生在熟悉的课堂环境中深入案例学习,缓解或避免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畏惧感。让学生在情境案例中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并在案例主题下展开激烈的讨论,激发学习欲望,感悟生活数学,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小数》这一课时,教师便可利用案例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了解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小数的意义以及读写小数的正确方式。教师出示教材内容中的情境图,让学生先读一读这些小数,如小红的身高是1.45米、小李的体温是37.5度,香蕉的重量是1.32千克,等等;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还体现在什么地方?有的学生说:“小数还体现在物体的价格上,有的小数还可以表示长度、重量、成绩……”学生在激烈的发言中便会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激发求知欲。随后,教师还可提出:“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叫什么吗?”学生都会统一回答“珠穆朗玛峰”;当学生回答后教师便可出示珠穆朗玛峰的测量高度:8844.43米,并让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用小数来表示山峰的高度?物体的重量?物体的长度?若没有小数又会怎样?让学生在反思中联系生活,在熟悉的案例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达到本节课的最终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求知欲,还要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使其养成独立思考、认真探究的学习习惯,继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其核心素养。而一个好的案例设计可影响课堂教学的走向,故教师要考虑案例教学的导入过程、互动过程以及总结,通过系统性、针对性的案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探究案例中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在独立思考中挖掘新的数学问题,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课时,教师便可引入案例:“学校每年都会进行班级教室设计的评比活动,为了让我们的教室更加美丽,我们一起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照片镶上花边。而为了节省彩带,你们能动手算一算一张长方形和一张正方形的照片的一周是多长吗?我们又应该怎样去测量它们的周长呢?”引入案例,让学生分组合作,在操作中测量并记录长方形和正方形照片的一周长度。随后,教师还可让每小组派出代表说一说本小组测量或计算的步骤及方法。有的小组回答:利用尺子来测量每一条边,加起来得出的总数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照片的周长;有的小组回答:用绳子绕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边一周,并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有的小组则回答:用尺子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一条宽,再用“长×2+宽×2”就得出它的周长;正方形就直接测量它的一条边,再用“边长×4”得出它的周长。之后教师便可与学生共同总结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数学案例实质就是一个数学问题,而教师则是案例教学活动的管理者与组织者。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案例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培养其核心素养,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而言,参与数学案例的讨论环节,可锻炼其思维分析与理解能力,巩固新知识并加深记忆。为此,教师便可有效展示数学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激烈的探究活动,在相互交流与沟通中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融洽的案例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便可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两块不同形状的花坛,一个是长方形花坛,一个是平行四边形花坛。让学生思考哪块花坛的面积更大?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鼓励学生上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师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让学生利用数方格的方式,在一张格子纸上,画上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数一数两个图形的格子数;每个格子代表1平方厘米,若不满一格则按照半格来计算。让学生自主思考并探究两者的不同,并逐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加深记忆,培养其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提高其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展开案例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案例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原则,在良好的案例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并培养其良好的核心素养,发挥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